摘要:近日,北京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后,积水和淤泥可能对区域内的水源、食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当前正值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洪涝灾害后更易引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居住在灾区或需要前往灾区工作的市民
近日,北京遭遇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后,积水和淤泥可能对区域内的水源、食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当前正值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洪涝灾害后更易引发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等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居住在灾区或需要前往灾区工作的市民,请收好这份防护手册。
什么是甲肝、戊肝
甲肝、戊肝分别是由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均以肝脏损害为主,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疲乏,有时会伴有恶心、呕吐,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
甲肝、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与安全用水不足、卫生条件差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紧密相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
经食物传播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产品(牡蛎、毛蚶、蛤类、蟹等)、蔬菜、水果;食用被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用手准备的冷盘、生菜;用含病毒的水清洗生食的菜肴等,均可引起传播。
2
经水传播
在粪便和水源管理较差的地方,尤其在雨季的暴雨冲刷后,粪便溢出粪池污染水源,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易引起传播。
3
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在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的地方,通过被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手、用具、餐具、玩具、衣服等,可直接和间接经口传播。
此外,戊肝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除上述粪-口传播途径外,还可通过输入含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感染的孕妇在怀孕分娩过程中传播。
如何预防甲肝、戊肝的发生?
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预防甲肝、戊肝的感染:
1
接种疫苗
甲肝疫苗适用于儿童及高风险的人群。目前我国对1.5岁、2岁儿童免费接种甲肝疫苗,通过完成两剂次接种程序,能够为接种者提供持久的免疫保护。
对于戊肝感染风险高的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人群等,以及感染戊肝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妇女、老年人等人群,可进行戊型肝炎疫苗预防。戊肝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按0、1、6月的接种方案接种。辖区居民可到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约接种。
2
管理传染源
甲肝和戊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甲肝患者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共3周,病例痊愈后无明显临床症状,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恢复工作或学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视病情轻重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至发病后3周。
在隔离期间,甲肝和戊肝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并对使用过的餐具、穿过的衣物及呕吐物进行消毒。要尽量使用独立卫生间,严格消毒粪便及排泄物。
3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不吃被洪水浸泡的食物,因为即使包装完好,也可能因密封性破坏被污染。
生吃瓜果要洗净,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再食用,不生吃和半生吃毛蚶、蛤蜊等贝类产品。
不直接饮用井水、河水等未经处理的水源,刷牙、洗餐具也需用安全水。
饭前便后、处理污染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正确洗手能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请广大市民朋友牢记“接种疫苗早预防、饮食卫生保安全、个人防护不松懈”三大原则,让我们携手筑牢健康防线,科学应对灾后防疫挑战,风雨同舟,健康同行!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