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生活中,跌打扭伤是极为常见的意外状况。无论是运动时的不慎摔倒、上下楼梯时的踩空,还是搬运重物时的用力不当,都可能导致脚踝、手腕等部位出现扭伤,伴随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不仅会延长恢复时间,还可能留下慢性疼痛等后遗症。本文将从
跌打扭伤
在日常生活中,跌打扭伤是极为常见的意外状况。无论是运动时的不慎摔倒、上下楼梯时的踩空,还是搬运重物时的用力不当,都可能导致脚踝、手腕等部位出现扭伤,伴随红肿、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若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不仅会延长恢复时间,还可能留下慢性疼痛等后遗症。本文将从应急处理、药物选择到康复护理,为大家科普科学应对跌打扭伤的方法,帮助快速缓解红肿疼痛。
跌打扭伤本质上是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肌腱等部位的撕裂或拉伤,受伤后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组织液渗出,从而引发肿胀和疼痛。受伤后的前 48 小时是处理的黄金时期,正确的应急处理能有效减轻症状,为后续恢复打下基础。
国际公认的 RICE 原则是应急处理的核心方法,具体如下:
休息(Rest):受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部位负重或受力,防止损伤加重。例如脚踝扭伤后,需避免行走,必要时借助拐杖辅助移动。冰敷(Ice):用毛巾包裹冰袋或冰块,敷在受伤部位,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3-4 次。冰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加压(Compression):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受伤部位,以减轻肿胀,但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包扎时从远离心脏的一端开始,逐渐向近心端缠绕。抬高(Elevation):将受伤部位抬高至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脚踝扭伤后,卧床时可在脚下垫一个枕头。跌打扭伤
在应急处理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药物能更快缓解红肿疼痛症状。目前常用的外用药物主要分为中药制剂和西药制剂两类,以下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药物及其特点:
药品类型代表药品主要成分功效适用情况注意事项中药制剂五松肿痛酊五味藤、松叶、红花、樟脑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轻度至中度跌打扭伤、关节肿痛等皮肤破损处禁用;孕妇慎用;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中药制剂云南白药气雾剂三七、重楼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肌肉酸痛及风湿疼痛孕妇禁用;对酒精过敏者禁用;使用时避免接近明火西药制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双氯芬酸二乙胺抗炎、镇痛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中药制剂红花油丁香罗勒油、水杨酸甲酯、姜樟油等驱风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风湿骨痛、跌打扭伤等皮肤、粘膜破损处禁用;孕妇禁用;禁止内服五松肿痛酊作为中药制剂,其成分中的五味藤、松叶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红花能促进血液循环,樟脑则有清凉镇痛的效果,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可有效缓解跌打扭伤引起的红肿疼痛。在使用时,需按照说明书要求,将药液涂擦于患处,每日 3-4 次。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种药物,都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损伤程度和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度过急性期后,进入康复阶段,此时的护理对于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至关重要。可适当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热敷时温度不宜过高,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2-3 次。
同时,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受伤部位的活动能力。例如脚踝扭伤后,可先进行脚趾的屈伸运动,待疼痛减轻后,再逐渐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和旋转练习,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在锻炼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跌打扭伤
在应对跌打扭伤时,很多人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不利于恢复,还可能加重损伤:
扭伤后立即按摩:受伤初期,局部软组织处于出血肿胀状态,按摩会加重出血和肿胀,应在受伤 48 小时后,肿胀稳定时再进行轻柔按摩。盲目热敷:受伤后立即热敷会使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和肿胀,应在 48 小时后再进行热敷。过早活动:受伤后过早活动会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导致恢复时间延长,甚至留下后遗症,应遵循 “循序渐进” 的原则进行活动。跌打扭伤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急性软组织损伤诊疗指南(2018 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 38 (12): 705-710.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专家共识 [J]. 中国骨伤,2020, 33 (5): 401-405.
来源:修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