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在公园看到一个医生朋友,他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团杂草,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菟丝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用大白话说就是能壮阳。
今天在公园看到一个医生朋友,他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一团杂草,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菟丝子,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功效,用大白话说就是能壮阳。
我仔细一看,这不就是马蛇子草吗,我知道,这个是寄生的。
回到家我还一直思考着这个菟丝子,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说海带不属于植物,属于色藻界褐藻门生物,那这个菟丝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更不能算植物了,毕竟植物通常是指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养的生物,心里有些小激动,难道我发现了重大科学问题?
赶紧查资料,证实一下。
菟丝子(Cuscuta)虽然缺乏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且完全依赖寄生生存,但它仍然被归类为植物界(Plantae)。以下是其被认定为植物的关键依据:
1. 系统分类学归属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与许多光合作用的植物(如甘薯)是近亲。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它的祖先是有光合能力的植物,后来通过进化丢失了叶绿素,成为专性寄生植物。
其细胞结构(如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具有典型的植物细胞器)和生殖方式(通过种子繁殖)均符合植物特征。
2. 进化与退化特征
菟丝子的基因组中仍保留部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残迹,表明它是由光合植物退化而来。这种“功能丢失”并不改变其分类地位,类似案例还有完全寄生的大花草(Rafflesia)。
寄生是植物界中多次独立进化的策略(如列当科、檀香科等),不构成排除植物界的依据。
3. 与真菌或微生物的区别
真菌(如蘑菇)通过吸收有机物生存,但它们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繁殖方式与植物截然不同。菟丝子虽然寄生,但其胚胎发育(双受精现象)和形态发生过程仍遵循植物模式。
4. 分类的灵活性
传统上,植物界定义依赖光合作用,但现代分类更强调进化历史(共同祖先)。菟丝子与其他植物的基因相似性远高于其他生物类群,因此归入植物界。
争议与例外
部分学者认为,若严格以“自养”作为植物定义,菟丝子可能被排除。但主流观点接受寄生植物作为植物界的特殊成员,类似动物界的寄生性扁虫仍属动物。
结论
菟丝子是高度特化的寄生植物,其无法光合作用的特性是次生退化结果,不影响它在分类学上属于植物界。这一案例也体现了生物分类中“共同祖先”比单一功能特征更受重视的原则。
来源:给外星人送快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