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重洋的正义之举:法国小伙捐赠日军侵华罪行照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08:53 1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正义的力量。近日,一位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的举动,让无数人肃然起敬。他不远万里,带着外祖父拍摄的622张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来到中国,无偿捐赠,只为让那段被铭记的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正义的力量。近日,一位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的举动,让无数人肃然起敬。他不远万里,带着外祖父拍摄的622张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来到中国,无偿捐赠,只为让那段被铭记的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一切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外祖父位于巴黎的车库时,发现了一本被防水袋精心包裹的相册。当他翻开相册,首批映入眼帘的170张照片,就如同一把把利刃,划开了岁月的尘封,将日军侵华的残酷真相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他面前。此后,随着进一步的整理,照片总数最终达到了622张,这些照片成为了近年来海外发现的最完整的日军侵华影像证据之一 。

这些照片的拍摄者——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生活。当时的上海,繁华与动荡并存,劳伦斯在这里工作、生活,亲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日军的暴行让他深感震惊与愤怒,出于对正义的执着和对历史的责任感,他不顾生命危险,用相机记录下了战争中最残酷的一面:轰炸过后的残垣断壁、被遗弃街头或江中的尸体、在废墟上艰难清理的人们……甚至,有些照片中的主角,是曾与他相熟的朋友。为了保护年幼子女的心理,劳伦斯还曾以“游泳者”等隐语备注那些过于残酷的画面。

战争结束后,劳伦斯辗转越南、澳大利亚等地,最终回到法国,并于1993年离世。这些照片也随之被尘封在岁月之中,直到被马库斯重新发现。马库斯在了解到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后,内心被深深触动。他深知,这些照片不仅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全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责任,必须让更多人看到。

于是,马库斯决定亲自将这些照片无偿捐献给中国。这一决定得到了好友士杰和松松的支持与协助。2025年2月15日,马库斯带着装满照片的老式手提公文包——这正是他的祖父几十年前从中国回来时使用的那个,与士杰和松松分别从不同地方出发,跨越重洋,抵达北京,开启了这段特殊的旅程 。

抵达中国后,马库斯一行的行程紧凑而充实。他们先是在北京稍作停留,随后前往上海。在上海,马库斯沿着外祖父曾经的足迹,走访了外滩、外白渡桥、南京路、淮海路、龙华寺等地,探寻外祖父当年在上海生活的印记,并尝试寻找照片中外祖父中国朋友的后代。2月19日中午,他们来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参观,馆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和图片,以及那段悲壮的抗战历史,让马库斯一行深受触动。参观完毕后,他们在留言簿上用中文庄重地写下:“我们会告诉全世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

2月20日,马库斯终于将这622张珍贵的照片郑重地移交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进行初步鉴定。整个交接过程虽然闭门进行,但这份跨越国界的正义之举,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收到照片后,馆方将按规定开展评估工作,并在外交部和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与马库斯具体商洽相关捐赠事宜 。

然而,马库斯的正义之举并非一帆风顺,少数人以恶意揣测他的动机。有人质疑他“借历史事件博取流量”,称其社交媒体发布的捐赠过程视频“过于高调”;部分言论甚至揣测其行动“受中国资助”“为政治目的服务”,将捐赠与中法关系强行挂钩;更有极端声音嘲讽“法国人不可能真心帮助中国”,以国别预设立场,否定个体对正义的追求 。

面对这些质疑,马库斯与团队用行动给出了最有力的回应。从2024年启动捐赠流程至今,他们未提出任何经济诉求,全程积极配合中国相关部门的鉴定与交接工作。马库斯还和朋友计划建立网站、出版书籍,结合AI技术修复照片,向全球传播这段历史的真相。他们的好友士杰曾调查发现,超60名法国青年对日军侵华史“一无所知”,这更坚定了他们让世界了解历史真相的使命感 。

对马库斯而言,这次捐赠不仅是对外祖父未竟心愿的完成,更是对家族创伤的疗愈。劳伦斯因记录日军暴行遭到报复,两名子女惨死,幸存者马克·劳伦斯也终身受精神疾病折磨。如今,马库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马库斯的捐赠行为,让我们看到了跨越国界的正义与良知。他用行动证明,侵略暴行是人类文明的共同伤疤,日军侵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对人性底线的践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珍视这些历史的见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那些照片虽然已经泛黄,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正义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

来源:燎原寸草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