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超”第八轮赛事中,常州队客场以0比5的比分不敌盐城队,创开赛以来最大分差纪录,常州球迷度过了一个酸涩难眠的夜晚。4日,常州发文回应“一球未进,一场未赢”的文章在网络刷屏,收获肯定与好评。
“苏超”第八轮赛事中,常州队客场以0比5的比分不敌盐城队,创开赛以来最大分差纪录,常州球迷度过了一个酸涩难眠的夜晚。4日,常州发文回应“一球未进,一场未赢”的文章在网络刷屏,收获肯定与好评。
与劲旅盐城队对战,常州队的失利,本没有太多悬念。但如此大比分落败,还是有些出人意料。0比5,是积分榜上冰冷的数字,也是实力差距的客观呈现。应该说,常州队的困境绝非偶然。青训断层让球队平均年龄高达28.6岁,年轻球员仅占20%,而宿迁、盐城等队依托本地校园足球,年轻球员占比超过40%。这种结构性差距,让许多比赛都变成实力悬殊的“教学赛”。此外,球员磨合时间短,战术安排跟不上对手,教练组始终未能构建稳定体系,长期缺乏胜利体验也使得队员在处理关键球时难以把握心态。这份“失”,是必须直面的残酷现实,是奋起直追的坐标原点。
“失”的背后,也有珍贵的“得”。众所周知,常州队得到了泼天的流量。“‘苏超’话题共一石,常州独占八斗”,虽然屡战屡败,但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常州、爱上了常州。“小恐龙”卖得火热,文旅的数据还在涨,“东哈烧烤”的招牌越擦越亮……输球的常州,用豁达胸襟和城市温度,将网友关注度巧妙转变为城市竞争力,成了“‘苏超’宠儿”。“一球未进,一场未赢”的文章之所以刷屏,也正是因为接住了网友情绪,成为引发共鸣、凝聚人心的具象载体。一直居高不下的热度,肉眼可见地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得”了泼天的流量,也“得”了清醒的认知。必须承认,竞技体育是精彩的,也是残酷的。回到足球,回到赛场内,失败让球队看到了自己在战术、实训、心态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即便胜利的曙光还在远方,不妨精准丈量自身的点滴进步。通过强化日常训练管理,提升队员体能储备与技战术磨合,力争在下一场比赛中,出现一次完美的传球配合,以及更有威胁的进攻。这是当务之急。
失败不逃避,输球不低迷,比承认差距、磨合战术更重要的,是如何迈向未来。足球运动的发展,没有“近道”可抄,不可能一蹴而就。与省内兄弟城市相比,无论是“硬基础”还是“软实力”,常州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出台,锚定了青训破题的方向,为常州足球的未来勾勒出清晰路径。正如“常州发布”所言,“这份失利不仅不会击垮我们,更会成为常州足球涅槃重生的起点。”痛定思痛、痛而奋起,常州队的成长与蜕变,就蛰伏在“一球未进”的今天。
这也正是“苏超”的奇妙之处:它总能在绝望中播撒希望的种子。“一球未进”带来了失利的苦涩,也淬炼了坚韧的精神,收获了反思的清醒和破局的智慧;“一球未进”却永不言弃,球迷也不离不弃、坚定支持,这种看似意外的反差,是“苏超”带给人们的独特体验。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胜利的荣耀,更在于面对失败时的奋起,“苏超”的精彩,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共同成就的。在直面失败的坦诚与目标笃定的坚韧中,公众感受到超越足球、超越胜负的更加强大的城市精神和奋进力量,这就是我们共同热爱的“苏超”。
“一球未进”的故事,也许还未终结。无论怎样,我们都应给城市足球多一些成长的空间,多一些培育的耐心。成功之路没有奇迹,只有坚持,正如解说员在谈到村支书戴虎时的动情解说:“田埂不会拒绝晚熟的稻,绿茵场也不会拒绝坚持的人。”竞技体育如此,城市发展如此,任何值得追求的事业都是如此,重要的不是跌倒时的姿势,而是站起来时眺望远方的目光。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