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才4岁的男娃娃,天天吃冰淇淋,一天三根,结果有一天突然说不出话来了。不是闹着玩,是真的说不出话。
这事儿一听就让人冒汗。
一个才4岁的男娃娃,天天吃冰淇淋,一天三根,结果有一天突然说不出话来了。不是闹着玩,是真的说不出话。
家长吓得不轻,赶紧抱去医院,折腾一圈下来,医生摇了摇头,说了句:“这天热,孩子再馋,也得管住嘴。”
这不,立马炸开了锅。孩子吃个冰淇淋也能闹成失声?真的假的?吃冰不是挺正常的吗?谁小时候没偷吃过几根?怎么现在就变这么“娇气”了?
可你真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高温天、冷饮、孩子的身体,三者一碰面,那就是一场暗战。你以为是降温,身体却当成了“敌袭”。这不,嗓子先受不了了,直接罢工。
咱今天就把这件事掰扯明白。你要是家里有孩子,或者自己也是冷饮不离嘴的主儿,那可得听好了。
咱们先说说这孩子到底咋回事儿。
事情发生在南京。7月高温接连飙到40度,家长一边喊热,一边宠娃,冰箱里的冰淇淋成了标配。这娃也不客气,一天三根,吃得满嘴凉意。结果某天早上起来,家长发现这孩子张嘴说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嗡嗡,喊也喊不出来。
医生一查:声带水肿,咽喉严重发炎。
你以为是病毒?不是。
你以为是扁桃体?也不是。
根本原因——冷饮刺激,加上高温环境下身体本就处于应激状态,免疫力一削弱,嗓子最先中招。
这时候可能有人心里犯嘀咕了:我小时候也老吃冰,咋没事?
这话听着熟悉,但真不经推敲。
一来,现在的温度,可比咱小时候热多了。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202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同比上升了0.9摄氏度,多个城市连续突破40度高温。
人体在高温下,本身就容易脱水、血管扩张、黏膜脆弱,这时候再来一口冰,就像烧红的铁锅里倒了碗凉水——先是爽,接着炸锅。
二来,现在的孩子,体质普遍偏虚,尤其是脾胃功能越来越弱。
别说我吓唬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挂过号的数据都指出:近5年来,儿童体质虚弱、脾胃不和的问题,在门诊中占比达到了53%以上。
咱们小时候爬树打滚,灰头土脸都不生病;现在的孩子,吹个空调就咳嗽,吃口冰就闹肚子。
原因很简单:环境变了,体质也变了,你要还照老思路来,那肯定出问题。
咱说回这个“失声”。
从中医角度来看,孩子嗓子突然失声,多跟“风寒凝滞、肺气闭塞”有关。尤其夏季,暑热夹湿,湿气重,孩子本身阳气不足,再吃冷饮,湿邪内侵,寒邪直中咽喉,那叫一个堵得死死的。
这不是我吓唬你,《黄帝内经》里早就说了:“寒气中人,伤于阳也。”
尤其儿童,阳气初生,一受寒,最先见效的就是嗓门。
你以为嗓子失声只是个小事?要是处理不当,可能转成急性喉炎、气管炎,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声带息肉、声带损伤。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
2023年《中华儿科杂志》第12期里,有个真实统计:中国5岁以下儿童中,因嗓音问题就诊的比例比十年前翻了一倍,其中大量病例与冷热饮食不当有关。
说到这儿,有人要问了:那是不是孩子夏天就不能吃冰了?
咱也不是那么死板的人。不是不能吃,是得分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吃多少。
中医讲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吃东西也得讲时机。
比如——
中午阳气最盛,偶尔吃一口小冰棍可以,但晚上吃,尤其是空调房里,那就是找罪受。
身体出汗多,毛孔打开时吃冷饮,寒气直窜经络,比刀子还狠。
再比如,有些孩子本身脾胃虚寒,平时就容易拉肚子、手脚冰凉,这种体质一碰冷饮,基本跑不了嗓子发炎、咳嗽、肚子疼。
我门诊里见过太多这样的娃:爸妈说“就吃了一点点”,结果一查,舌苔厚腻、脉象沉细,脾阳被寒气压得死死的。
咱再说现代医学怎么解释这事。
冷饮进入口腔、咽喉,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免疫反应减弱。
原本可以清除的细菌和病毒,这时候像进了无人之境,疯狂繁殖。
再加上高温天本身湿度大、空气质量差,病菌传播速度比平时快一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4年发布的流行病报告,夏季室内空调密闭环境中,呼吸道感染发病率比冬季高出了23%,其中儿童占比最高。
这不是讲道理,这是拿数据砸你脸。
那问题来了:到底怎么预防?怎么做才算“控冰”合理?
首先,孩子不是不能吃冷饮,而是“不可贪凉”。
吃冰之前,先摸摸孩子手脚温度。要是手脚冰冷、舌头发白、精神倦怠,那就别吃了,哪怕天再热。
吃的时候,别一口闷,慢慢含着吃,让温度在口腔中适应一下。
吃完之后,别立马喝水、洗澡、进空调房。
别空腹吃冷饮,尤其是早上刚起床和晚上临睡前。
别图凉快就猛灌冰水,尤其是剧烈运动后,最容易伤阳气。
中医讲“阳生于动,卫于外”,你一冷一热,阳气被困,邪气就乘虚而入。
说到底,咱家长最大的错误,不是让孩子吃了几根冰淇淋,而是“不当回事”。
身体不是机器,孩子更不是铁打的。
夏天吃点冰没错,但得有度、有节、有方法。你不拿孩子当回事,身体可不惯着你。
这次是失声,下次呢?会不会是反复咳嗽、发烧、甚至肺炎?谁也说不准。
说了这么多,咱来收个口:
高温天,孩子嘴馋冷饮,是人之常情;但作为大人,咱得有点分寸感,别让一时的“爽”,换来孩子一夏天的毛病。
别拿冰淇淋当“消暑神器”,更别把“吃冷”当成生活常态。身体这东西,从来不是被毁于大事,而是积毁于细节。
记住一句话:不是孩子娇气,是你太粗心。
如果你也是个为人父母的人,不妨把这篇文章点赞、评论、转发出去。
咱不是为了博眼球,是为了多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个孩子受罪。
夏天还长,冰箱还满,咱就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爽”前头。
别让小小一根冰淇淋,毁了孩子大大的一夏天。
参考文献:
[1]李娟,王志强,夏季冷饮摄入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23,61(12):1042-1046.
[2]国中医药管理局.儿童体质分类与调养指南(2024版)[Z].
[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温与健康风险年度报告(2024)[R].
来源:岐黄传人夏大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