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 19 岁的小伙子,在积水能映出人影的跑道上,跨完 10 个 1.067 米的高栏,居然只用了 13 秒 18!这成绩离刘翔保持了 23 年的世界青年纪录就差 0.06 秒,把现场解说员都惊得破了音:"这哪是跑步,简直是在飞!" 更绝的是,这小子还是刘翔恩
一个 19 岁的小伙子,在积水能映出人影的跑道上,跨完 10 个 1.067 米的高栏,居然只用了 13 秒 18!这成绩离刘翔保持了 23 年的世界青年纪录就差 0.06 秒,把现场解说员都惊得破了音:"这哪是跑步,简直是在飞!" 更绝的是,这小子还是刘翔恩师孙海平的徒弟,技术动作里那股后程爆发的狠劲,活脱脱是当年刘翔的翻版 —— 陈圆将这颗横空出世的新星,难道真要扛起中国短跨的大旗?
故事得从全国田径锦标赛决赛那天的暴雨说起。赛前两小时,倾盆大雨把赛场浇成了泥潭,女子 100 米栏选手刘景扬刚跨出三步就摔在栏架旁,连一向稳健的林雨薇都踉跄着冲过终点,成绩比预赛慢了 0.15 秒。当所有人都觉得男子 110 米栏决赛要泡汤时,陈圆将穿着沾满泥点的钉鞋,在起跑线前蹦了蹦,脸上居然带着笑 —— 这场景,像极了 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对着镜头做鬼脸的样子。
发令枪响的瞬间,这小子的起跑反应快得像触电,0.143 秒的启动时间,在全场八名选手中排第一。前三个栏他还稍显保守,步频稳得像节拍器,可从第四个栏开始,画风突变:他的攻栏腿抬得又高又飘,过栏时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落地时钉鞋抓地的声音在雨声里都听得一清二楚。最让人捏把汗的是第八个栏,他的脚踝在湿滑跑道上崴了一下,观众席上惊呼一片,可他像没事人似的,反而加快了节奏,最后三个栏的过栏速度比前半程快了 0.03 秒!
冲过终点线时,陈圆将自己都愣了愣,低头看了眼计时器,然后猛地攥紧拳头嘶吼一声。13 秒 18!这个数字在电子屏上闪得刺眼 —— 要知道刘翔 2002 年创造的世界青年纪录是 13 秒 12,那天还是顺风 1.6 米 / 秒,而陈圆将跑的时候,风速表几乎没动。现场的裁判都说:"这要是晴天,破纪录跟玩似的!"
"直爽的热闹铅笔" 在评论区说得实在:"看了现场直播,陈圆将确实厉害,在湿滑的跑道上竟然跑出来 13 秒 18 的好成绩,特别是后程发力特别让人振奋,快压腿的技术如同刘翔风范在线,孙海平的弟子没有错。" 可不是嘛,孙海平坐在看台上,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数据,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要知道这老头选徒弟眼光有多刁,当年一眼看中刘翔,现在又把宝押在陈圆将身上,光栏间节奏这一项,就带着这孩子打磨了三年。
很多人不知道,陈圆将 2006 年才出生,到现在连 20 岁生日都没过。去年他还在跑 0.991 米的青年低栏,12 秒 96 的成绩破了亚洲纪录,可孙海平硬是逼着他今年就上高栏:"早一天适应,早一天成才。" 刚开始练高栏时,这小子天天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次训练完对着镜子哭,说自己像只笨拙的企鹅,孙海平就在旁边冷冷地说:"刘翔当年摔得比你狠,破纪录的人,哪个不是从栏架上爬起来的?"
现在的陈圆将,技术特点越来越像刘翔。后程那记标志性的 "剪刀腿",过栏时两腿夹角能达到 180 度,落地时重心压得极低,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动作。更难得的是他的比赛气质,领先时不飘,落后时不急,就像这次决赛,他前半程还排第三,硬是靠着最后三个栏的爆发追了上来。有老教练说:"这孩子眼里有火,跟当年刘翔一样,见了跑道就想赢。"
数据不会说谎。13 秒 18 这个成绩,直接超过了 2025 年东京世锦赛 13 秒 27 的达标线,放到 2024 年巴黎奥运会能排第四,比铜牌得主就慢 0.05 秒。在 U20 年龄段里,更是仅次于刘翔的历史第二快。世界田联官网都特意发文,配了张陈圆将过栏的特写,标题写着:"中国小将,下一个栏王?"
但这小子也不是没短板。他的起跑技术还能再精进,前三个栏的步频比巅峰期的刘翔慢了 0.2 步 / 秒,而且大赛经验太少,这次全国锦标赛还是他第一次在成人赛事里跑高栏。孙海平看得很清楚,在训练日记里写:"速度有了,稳定性还差火候,得多摔几次硬仗。"
有意思的是,陈圆将平时训练特别 "轴"。孙海平让他每天跨 10 组栏,他非要多练 2 组;队友休息时,他还在跑道上练起跑,说要把反应时间压到 0.13 秒以内。有次记者问他想不想当 "刘翔接班人",他挠挠头说:"不想,我想做陈圆将。" 这话听着愣,却透着股劲儿 —— 就像刘翔当年说 "亚洲有我,中国有我" 一样,少年意气里藏着不服输的底气。
"让蓝天更美好" 在评论里鼓劲:"好样的陈圆将,你还要努力拼博,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光!将来你会成为世界冠军!" 其实不用等到将来,这颗新星已经在发光了。他的教练团队透露,接下来会让他参加钻石联赛,跟欧美高手过过招,"早点感受国际赛场的气氛,省得到时候怯场。"
现在再看那场暴雨里的 13 秒 18,意义早就超过了一个成绩。它证明中国短跨不是只有刘翔一个名字,证明孙海平的训练方法还能培养出顶尖选手,更证明黄种人在这个项目上,依然能和黑人选手掰手腕。有网友说得好:"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不是等下一个刘翔,是等一个能让五星红旗再飘在栏架旁的人。"
陈圆将自己可能还没意识到,他肩上已经扛起了很多期待。训练馆墙上挂着的刘翔海报旁边,最近多了一张他的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字:"13 秒 18,只是开始。" 每天训练结束,他都会对着两张照片鞠躬,然后拿起钉鞋走向跑道 —— 那背影,像极了很多年前,一个上海小伙子在孙海平指导下,一遍遍地练习过栏的样子。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在国际赛场上看到这样一幕:陈圆将冲过终点线,看了眼计时器,然后像刘翔当年那样,张开双臂庆祝。到那时,人们会说:"看,那是中国的栏王!" 而这个 19 岁的少年,会用成绩告诉世界:属于中国短跨的故事,还远没结束。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自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文本不存在捏造事实。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