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公益路 银发映初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0:45 1

摘要:清晨的阳光刚洒进高台县城关镇长征路社区的各个街巷里,田占定已把车停在单元楼前。76岁的殷大爷攥着褪色布包,里面是上坟的供品,手微微发颤:“田书记,又给你添麻烦了……”田占定拉开后座车门:“老哥,你慢点上车,咱这就走。”

高台县城关镇长征路社区老党员田占定退休十年初心不改,用点滴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将温暖送入群众心坎。

□ 张立洵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高台县城关镇长征路社区的各个街巷里,田占定已把车停在单元楼前。76岁的殷大爷攥着褪色布包,里面是上坟的供品,手微微发颤:“田书记,又给你添麻烦了……”田占定拉开后座车门:“老哥,你慢点上车,咱这就走。”

这是去年春末的寻常早晨。前一天傍晚,行动不便的殷大爷拨通田占定电话,想回乡下给父母上坟。彼时田占定正在老年大学核对课程表,当即应下:“明早我来接您。”

这样的清晨,在他退休十年里早已是常态——送李奶奶取药、帮王大爷修水龙头……这位年过七旬的城关镇长征路社区惠民园党支部的“田书记”,是社区公认的“银发先锋”,也是今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他的十年公益路,就藏在这一次次“说走就走”的陪伴里。

临危受命 “问题小区”变标杆

2015年9月,兴隆世纪苑小区物业公司突然撤离,878户居民的小区管理陷入混乱,垃圾堆积、停车无序、矛盾频发,多家物业公司望而却步。刚退休的田占定被推选为业委会主任,“群众信得过,咱不能退。”他带着成员逐户听诉求、理规章,从清垃圾、划车位做起,一点点啃“硬骨头”。两年后,小区新增300多个车位,物业费收缴率达99.6%,业主满意度超90%,成了全县小区治理示范样板。居民们说:“没田书记,就没咱小区现在的样子。”

情系桑榆 搭起“精神家园”

小区理顺后,田占定“盯”上了空巢老人。他常看到老人独坐窗前的落寞,听说有人因行动不便连买菜都难。2017年9月,县、镇要试点组织成立老年协会,希望他牵头。妻儿劝他歇歇:“又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他却记着老人期盼的眼神,接下重担。从场地到队伍,他亲力亲为。很快,国学讲堂、棋牌兴趣、杨花广场舞、童鹤演唱团等13个老年兴趣活动团队成立,近300名老人找到归属感。2018年,他又参与筹建县老年大学,任常务副校长,让老人在家门口学知识、交朋友。如今,老年协会成了“欢乐磁场”,老年大学口碑远扬。

从服务队到“骥美”温情

“队伍建起来了,咋让大家更有价值?”2019年4月,田占定牵头组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队,用“晚看灯、早看帘”的约定,让“小老帮老老”成常态。五楼的殷姓夫妇是他的帮扶对象,75岁的殷大爷患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脑梗,68岁的王阿姨行动不便,儿女都远在新疆。七年来,他和妻子常上门聊天、帮做家务,连续六年为殷大爷过生日,4次送医,还带他们回老家。“田书记比亲人还亲。”王阿姨的话道出许多老人心声。

随着服务需求日益多元,这支最初只有十来个人的队伍,靠着实打实的帮扶攒下了好口碑。退休教师、老党员、手艺师傅……越来越多热心人主动加入,有人带着工具箱上门修家电,有人揣着政策手册解读惠民举措,还有人专陪孤寡老人唠家常解闷。田占定看着这支日渐壮大的队伍,心里盘算着:“零散帮忙不顶事,得有个专门的地方和响当当的名号,立起规矩,才能把好事做长远。”

2023年7月,长征路社区牵头筹建“骥千里”工作室,他二话不说接下负责人的担子,继续为老年人办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随着服务范围扩大、参与人数增多,队伍需要更系统的规划,他便召集核心成员围坐在一起琢磨:“咱这群人多是银发老者,像老骥伏枥般发光发热,不如就从‘骥’字做文章,既呼应工作室的初心,又能亮出咱的特色。”

几番讨论下来,大家最终定下了“骥美”服务队、“骥心”宣讲队、“骥和”调解队、“骥乐”文艺队四支队伍——“骥美”专注志愿服务,“骥心”负责理论传播,“骥和”专攻矛盾化解,“骥乐”主打文化惠民。队员们根据各自专长和兴趣自主选择,有的走进街巷开展理论宣讲,有的坐在调解室化解邻里纠纷,有的上门提供生活照料,还有的编排民间小调、小品等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就这样,这些队伍在原有志愿服务基础上不断升级,“骥美”服务队率先建立“1+1”“1+N”结对机制,把偶尔的帮衬变成雷打不动的“敲门走亲”,服务从买菜送药等生活照料,延伸到陪诊陪护、心理疏导、应急救助等方方面面,成了社区帮老助老最可靠的“主力军”。

银发初心映民心

从业委会主任到老年协会会长,从治理一线到空巢老人家中,田占定用十年公益路,诠释着老党员的初心。在他的带动下,高台县越来越多的“银发”志愿者活跃在基层。这位曾经的“甘肃省师德标兵”,用满腔热血映照初心,以点滴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

今年6月下旬,他入选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这份荣誉,写在兴隆世纪苑那300多个停满车辆的规划车位上,印在老年大学书法课上老人们握着毛笔的笑脸上,更落在“骥美”服务队员记挂着帮扶老人的日常里。正如常来老年协会拉二胡的赵大爷所说:“田书记走的路,都是咱老百姓心里的路啊!”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党员,用十年坚守告诉我们:初心不用惊天动地,把每件小事做到群众心坎里,就是最动人的奉献。

来源:高台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