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上半年AI应用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梯队”的应用格局,其中,第一梯队由AI搜索引擎、AI综合助手两个赛道构成,已经遥遥领先,截止到2025年6月,二者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6.85亿、6.12亿。
DoNews8月5日消息,QuestMobile数据显示,上半年AI应用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梯队”的应用格局,其中,第一梯队由AI搜索引擎、AI综合助手两个赛道构成,已经遥遥领先,截止到2025年6月,二者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达到6.85亿、6.12亿。
第二梯队由AI社交互动、AI专业顾问组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1.26亿、1.11亿。第三梯队由AI效率办公、AI图像处理构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0.69亿、0.49亿;第四梯队包括AI创作设计、AI文案写作、AI学科教育等等,均在0.2亿左右。
四大梯队应用的表现,落到应用模式上,形成三大类型模式的此消彼长态势。截止到2025年6月,“移动端-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6.3亿,“移动端-原生App”用户规模为5.7亿,“PC网页应用”用户规模为1.8亿,相比3月份变化分别为增长0.5亿、下降0.2亿、下降0.3亿。
“应用插件”的增长,反映出了用户使用AI时往往采用“场景化工具”的定位,更深层,则体现出用户对“大模型稳定输出结果”的诉求,一旦AI插件深度融入到头部厂商的业务流程之中且能持续输出稳定结果,“可选”就成了“优先选”,例如,百度AI、夸克AI搜索的使用率分别达到9.6%、56.0%;腾讯新闻的“新闻妹”、微博AI智搜使用率分别为20.6%、3.8%。
用户的这种诉求,也恰好是“智能体”的机会所在。目前,最为广泛且可能突破的“手机智能助手(尤其是厂商预装)”正面临“任务难以闭环”的挑战,背后,则是模型能力、目标分解、工具调用等等方面存在不足,一旦取得突围,显然会迎来一次腾飞,百度通过在应用内置“AI相机”,一站式完成“拍、修、存、管”全链路体验,形成了较高的用户粘性……
与此相关,PC网页端玩家早已进入淘汰赛,八成玩家用户量在50万以下、68.8%玩家负增长;原生APP市场也进入洗牌期,整个上半年,近七成原生APP玩家负增长,尤其是手机厂商预装的AI手机助手,以及中长尾玩家,在使用场景缺失叠加同质化的问题下,增长乏力。
手机厂商预装优势、In-App AI的普及, 未来“卷”的是系统级整合能力
1、2025年6月,移动端AI应用规模达6.8亿,插件形态(In App AI) 的持续增长,底层逻辑来自用户对“无感化”AI体验的需求;手机厂商5.1亿体量暗示着硬件入口的价值重估
2、赛道呈双寡头现象,即“搜索+服务”组合正重构流量入口,未来这种组合必然发生“服务融合”,指向智能体发展;上半年视频大模型的技术突破,标志着行业加速向“场景解决方案”的实用化转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AI搜索及AI综合助手赛道规模分别为6.9亿和6.1亿;此外,去年大热门的AI社交赛道,自今年2月起面临一定增长挑战。
3、软件服务商中,以拍摄美化行业布局(插件形态)最快,背后与短视频/社交所催生的“颜值经济”相关;旅游服务行业正以智能体为引擎打通产业上下链路
4、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平均每个App(已有AI落地的App)中有2.1个AI应用,再次验证插件形态是现阶段AI落地“最小阻力路径”
QuestMobile数据显示,平均每个拍摄美化类App中有5.5个AI功能落地,育儿母婴类App中有4.2个。
5、与移动端6.8亿用户规模对应的是,有效Token消耗量上升至116.3万亿,其中五大互联网集团占总消耗量的51.8%,达60.3万亿
若无法成为用户心智中“唯一选项”,则嵌入不可替代的工作流节点
1、三类形态应用中,原生App与PC网页端结构相似(金字塔结构),但PC网页端的长尾现象更突出;应用插件集中在100万至1亿规模区间,而亿级应用的孵化仍显不足
2、上半年原生App整体复合增长率反映出市场已不存在“温和增长”的中间路线,中小应用的生存空间正被基础功能标准化及头部应用挤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67.4%的原生App在今年上半年经历了负增长。
3、通用型AI助手似乎已进入博弈阶段,具备“场景钻精+任务流整合”能力的产品正在收割增长红利;因此,AI时代产品增长逻辑已发生改变,即模型能力的突破及迭代的速度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腾讯元宝App上半年复合增长率为55.2%,抖音即梦AI达33.4%。
4、社交类AI的退潮,除行业重心转移外,用户拟真度,交互形式等问题也导致用户流失;文案写作类产品被大模型原生写作功能替代;教育类产品还需更好嵌入具体教学流程中
5、74.5%的插件形态应用保持正增长,但明显呈结构分化(不同量级区间增速差异较大),需时刻保持底层能力迭代,同时密切警惕“场景嵌入失效”
6、Qbot(QQ浏览器)和AI微博智搜的高速增长,背后都具有共通性:平台借力、场景革命及场景融合的典型范式
7、高考期间,大部分App都推出高考相关AI应用,相较之下,Qbot增长显著;这或为亿级应用带来启发:现阶段可考虑在核心场景基础上,同时孵化2-3个特色AI应用
8、与原生App相似,近七成网页应用呈负增长,尾部应用竞争力不足问题更为突出;相较移动端高频特性,网页应用亟需抓住窗口期,建立“AI+工作流”作为护城河,保留深度生产力工具优势
9、腾讯ima的深度集成正在实现AI时代工作台的愿景;百度橙篇以“检索-生成-编辑-输出”为闭环;两者均指向,未来网页端将向垂直领域收敛,并形成领域内的生产力中枢
原生App需构建“搜索即服务”;In-App AI需针对主App核心功能定制搜索能力
1、上半年AI搜索赛道持续结构性增长;综合助手赛道由手机厂商及头部互联网原生应用垄断,但出现规模与增速倒挂现象;效率办公印证PC端生产力复兴趋势
2、移动端两类形态的搜索应用均保持较好的粘性增长,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的差异直接反映出用户对两者的清晰定位:原生App满足深度搜索,插件形态满足即时响应
3、DeepSeek作为原生类搜索代表,其流量下滑的背后是搜索需求仍在释放,R1模型效应仍在,但渠道发生分流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5月,DeepSeek App流失用户中,56.0%使用了百度,42.1%使用了QQ浏览器,39.4%使用了豆包。
4、AI应用使用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嵌的AI功能与主App在场景上的适配性及绑定深度;以输入法为代表的AI搜索虽具备强入口优势,但缺乏场景绑定
排除产品认知度问题,微信AI搜索的使用率低或与其双模式智能回答有关,即AI快速问答的结果已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诉求。
5、月人均使用次数则直接代表用户对AI产品的使用粘性;夸克自搜索框升级后,成效凸显;同属内容驱动的微博、腾讯新闻均找到了特定场景下的搜索驱动
微博以泛娱乐类资讯,腾讯新闻以体育类资讯提升用户AI搜索频次。
手机厂商需突破预装依赖,提升用户主动使用率
1、互联网/AI科技企业以不断地模型迭代驱动用户粘性增长,而手机厂商原生App则因缺乏AI差异化能力及智能化升级滞后陷入活跃度困境
2、目前手机厂商原生App的AI功能围绕智能问答、图像编辑和通话三大场景;其中,问答和图像场景均有AI应用布局,且不乏头部原生App及图片美化行业老牌玩家
3、QuestMobile数据显示,DeepSeek和豆包在不同手机品牌用户中渗透率突破10%;豆包的多模态创作+多垂类场景覆盖可能会分流手机厂商的AI助手对用户的“吸引力”(智能问答方面)
4、图像智能编辑场景下,手机厂商的系统级权限与无缝体验有望得到充分发挥;以美图秀秀为代表的玩家虽具备专业级图片编辑技术,但也需要孵化更多AI创意玩法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美图秀秀旗下AI产品-AI修图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00.9万,较1月略微有所下滑。
5、毋庸置疑,手机厂商所具备的系统级整合能力,为下阶段Agent落地提供天然优势;就目前发展来看,距实现端到端任务闭环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本次参与测试的三款机型中,荣耀旗下YOYO助理智能化程度相对更高。
6、以百度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集团同样也在利用自身技术将单点需求整合成一站式AI解决方案,实现链路闭环
场景选择上,百度以拍摄为任务起点,以照片智能化管理为任务终点,前后两端均为亿级规模大场景。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拍摄美化行业和云盘存储行业规模分别达2.9亿和2.4亿。
7、AI产品的价值实现依赖底层模型能力的突破及跨模态交互能力的增强,这些也是未来智能体发展的关键攻坚点
本次参与测试的模型中,腾讯旗下混元T1模型在生图方面表现更具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kimi1.5模型在长文上输出速度较慢,或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近期流量下滑原因。
8、未来行业竞争已明晰:要么成为用户心智“唯一选项”,要么深度嵌入不可替代的工作流节点,而模型迭代速度、场景深耕能力与生态整合效率,将成为AI产品未来发展的关键筹码
2025年AI应用领域发展榜单
1、全赛道用户规模TOP1 AI应用榜
2、AI原生App用户规模飙升榜
3、AI应用插件用户规模飙升榜
4、AI-PC网页端用户规模飙升榜
来源:DoNews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