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东北最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可以说一直享誉盛名,从光刻机技术到商业航天光学卫星再到手机和监控摄像头用的CIS(CMOS图像传感器),该机构孵化出了众多技术团队和企业。
作为东北最有实力的科研机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可以说一直享誉盛名,从光刻机技术到商业航天光学卫星再到手机和监控摄像头用的CIS(CMOS图像传感器),该机构孵化出了众多技术团队和企业。
虽然不久前,该机构孵化的明星商业航天企业长光卫星IPO失败,但是近期其孵化出的另一家企业又开始冲击上市,据媒体报道,中国CIS(CMOS图像传感器)科学成像领域收入位居榜首、全球市场份额达16.3%的CMOS图像传感器领军企业长光辰芯,已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中信证券与国泰君安国际担任联席保荐机构。如果顺利的话,港股将迎来首个“CMOS图像传感器科技股”。
长光辰芯成立于2012年,其创始人王欣洋和张艳霞是一对毕业于浙江大学的80后夫妻。两人从浙大毕业后,曾前往海外留学深造。学成归国后,王欣洋来到吉林长春,加入了被誉为“新中国光学摇篮”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他迅速崭露头角,成为技术带头人,并开启了技术商业化的探索之旅,最终创立了长光辰芯。
2012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和安防监控产业的迅猛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长光辰芯也在这波浪潮中获益匪浅,在2012年至2022年的十年间,成功获得5轮融资,吸引了奥普光电、凌云光、高瓴创投、中科创星、国科创投、中芯聚源、东湖资本、方广资本、原子创投等近20家顶级VC/PE的青睐。
CMOS作为替代CCD之后的数码相机传感器技术,较早突破的是摄像机巨头索尼,紧接着是数码设备巨头三星,凭借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至今索尼和三星仍是主流电子设备摄像头传感器提供商。二者,常年盘踞该领域的前两名,第三名是豪威科技,其最早由华人在美国硅谷创办,早期是美国企业,后被中国的韦尔股份收购,成为中国企业。
在长光辰芯创立之初,中国本土尚无一家技术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CMOS企业,因此其自成立之初便备受关注,并获得了产业资本奥普光电、凌云光的青睐。随后,知名硬科技资本中科创星等VC/PE也开始投资长光辰芯,助力其迅速成长。尤其在科技股逐渐替代消费企业成为投资机构新宠的背景下,长光辰芯成为主流投资趋势向硬科技过渡的受益者之一。2021年,该公司推出了一款“王炸”产品——900万像素的GMAX3809相机传感器,该产品为新能源、高端制造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再度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热情。2022年,长光辰芯获得了一笔关键性的投资,引入了高瓴、中芯聚源、CPE源峰等近10家“顶流”VC/PE及产业资本。公司更是成功打造出7大系列、超30款产品,涵盖机器视觉、科学成像、医疗成像、虚拟现
实等领域,客户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之所以选择港股上市,是因为其在2022年出现了亏损,并在20和21年那有大笔分红,对于A股要求连续三年盈利的指标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监管风险,港股就相对宽松,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6.04亿元、6.05亿元、6.73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410万元、1.7亿元、1.97亿元。尽管公司收入增长依旧缓慢,但其盈利能力却显著改善,2023年成功扭亏为盈。
长光辰芯的国内客户涵盖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鑫图光电、埃科光电、大疆创新以及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知名企业及科研机构。其海外客户则包括Teledyne、Vieworks、Adimec等国际知名公司,并且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据透露,其最新在日本东京开设了子公司,直面CMOS传感器市占率第一的索尼。目前其拥有11项核心专有技术,包括全局快门像素、HDR像素、高灵敏度像素、HDR读出电路、低噪声电路、高性能ADC电路、高速读出电路、TDI图像传感器、BSI图像传感器、3D成像传感器等。不过和索尼、三星等巨头相比,这些技术仍然缺乏充分的竞争力。
并且由于豪威科技被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后,供应链风险也被大大降低,这让长光辰芯的供应链备用方案地位受到冲击。豪威科技占全球市场份额11%,2024年营收191.9亿元,同比增长23.5%,在汽车CIS领域超越安森美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商。同时,长光辰芯近三年收入增长缓慢、乏力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若是成功港股IPO,或许能改开局面。IPO前,长光辰芯估值约100亿元,如果能引入新的资金,加强研发和生产,作为高精尖赛道,仍然有发展的空间。
来源:陆超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