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关税战”中为何要对印度下狠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10:15 1

摘要: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虽然印度是我们的朋友,但多年来相对而言我们和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因为他们的关税太高,属于世界上最高的,而且他们有着所有国家中最为严格和令人讨厌的非货币贸易壁垒”。他还在另一则帖文中用大写的英语写道:“我们与印度有着巨额的贸易逆差!!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自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印度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外加一项未披露额度的罚款。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虽然印度是我们的朋友,但多年来相对而言我们和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贸易,因为他们的关税太高,属于世界上最高的,而且他们有着所有国家中最为严格和令人讨厌的非货币贸易壁垒”。他还在另一则帖文中用大写的英语写道:“我们与印度有着巨额的贸易逆差!!!”。

表面上看,特朗普已经指明了对印度征收高关税的原因:一是美国与印度“几乎没有什么贸易”,这其实是表示,与印度的贸易,美国几乎没有获利;二是印度关税太高,印度具有所有国家中最严格,最令人讨厌的“非货币贸易壁垒”;三是美国与印度有着巨额的贸易逆差。

从美印贸易关系和现状来看,特朗普指出的所谓向印度加征关税的原因也不是没有道理,对此,印度总理莫迪似乎也没有强的理由辩解。然而,关键问题在于,特朗普之所以在“关税战”中对印度下狠手,不仅仅是上述原因。

莫迪与特朗普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所谓的“盟友”中,特朗普对印度征收的关税是最高的,美国对英国、澳大利亚征收10%关税,对日本和韩国征收的15%,对菲律宾征收19%关税,对越南征收20%。美日印澳曾搞“四边机制”(QUAD),而在这“四国联盟”中,印度被征收的关税是最高的。不仅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而且还威胁额外惩罚。

那么,为何特朗普要在“关税战”中对印度下狠手呢?

原因有多种,但最根本的一个是美国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与印度在崛起过程中诉求成为地区强国之间的冲突,美国试图通过经济施压、军事捆绑、纳入秩序等手段,使印度成为美国推动其全球战略的一颗“大棋子”;而印度则追求在多极化格局中,试图利用“多向结盟”的核心立场,以务实与灵活并重的“平衡术”来实现其“有声有色大国”的目标。然而,美国需要印度作为其“印太战略”支点,却又不愿容忍其自主发展,能够不愿接受印度与其他大国关系走近;而印度渴望借助美国资源和影响力,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安全防务以及扩展外交空间,但却拒绝牺牲战略自主性,拒绝成为美国的“大棋子”。

莫迪与特朗普

所以,印度的表现让特朗普很不爽,特朗普近期以批评印度来泄气,他说:“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条爆炸性言论:"印度经济和俄罗斯一样死气沉沉,我根本不在乎他们还能低迷成什么样,反正我们和印度的商业往来少得可怜。"特朗普一点都不给莫迪留情面,莫迪政府前几天才高调宣布印度 GDP 达到 4.2 万亿美元,跃居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立下了要在三年内超德国、五年内赶上中国的勃勃雄心,而特朗普一巴掌打下去,让莫迪脸上辣辣的。美国财长贝森特还积极配合特朗普,又补上一刀:"印度在对等关税谈判中磨磨蹭蹭,而且他们在全球事务中根本不是重要角色,我们也没太当回事。" 印度被美国国务卿如此鄙视,这让印度国内瞬间炸开了锅。反对党激烈抨击莫迪外交失败,并导致了卢比汇率当天暴跌 2%,股市也像坐了过山车一样大幅震荡。

美国财长贝森特

其实,特朗普和贝森特气急败坏的表现反而表现美国政府并非那么不在乎印度,反而是对于印度与美关系的重视。印度在地缘政治、全球经济和战略平衡的重要性是美国不得不考量与其推进关系的,而印度与美国貌合神离,这是特朗普对莫迪不满,在“贸易战”中对印度下狠手的第一个原因。

印度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印度位于印度洋核心区域,是连接亚非欧的重要枢纽。控制印度洋对全球能源运输(如石油、粮食等)至关重要,美国试图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合作来制约海上通道,所以,美国前几任总统,都不会放弃拉拢印度。还有,美国与印度有经济互补需求。印度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年轻劳动力,市场潜力巨大,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合作、产业转移等方式参与印度经济发展,同时,美国看到印度80%的制造业依赖中国供应链感到不满,于是,试图通过扶持印度来间接制约中国的产业链。

此外,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美国试图拉拢印度成为其重要棋子,通过军事合作、技术援助和加强市场互动来强化与印度的关系,试图利用印度来牵制和遏制中国。最后,美国认为印度也是民主国家,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因而,美国通过支持印度的政治体制来强化其国际话语权,同时淡化中国在发展模式上的优势。

可是,莫迪表面上很愿意配合,但实际行动上,却仍在竭力保持印度的战略自主性,不愿真正顺从于美国,这是特朗普对莫迪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印俄关系越走越近,这让特朗普非常不满,感到非常愤怒。

在今年8月,将举行俄印峰会,深化双边合作。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站出来表示, "俄印经济充满活力"。俄罗斯驻印度大使也放话称:"我们将与印度并肩应对外部压力。"俄罗斯这么做可不是出于义气,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利益考量。

俄乌冲突以来,俄印关系不但没有疏远,反而越走越近了。首先,俄印双方推进能源合作,印度大量进口俄能源产品。印度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20 万桶原油,占其进口总量的 40%,价格比国际市场低 30%。而且,俄罗斯还和印度签署了10 年的原油供应协议,每年交易额高达130亿美元。更有甚者,俄罗斯还把印度变成了石油转口中心,印度将俄油加工成成品油后再出口到欧洲,俄方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西方的制裁,印度借此来获取利润。

莫迪与普京

其次,印度成了俄罗斯武器的最大买家,巨额军备贸易让俄增加不少收入。2024年俄印双方军备贸易额达到80亿美元,占俄罗斯武器出口总额的 28%,这比例不小。印度近期刚下单采购了20 架苏 - 57E 战斗机和S-500 防空导弹系统,这些订单对处在俄乌激战阶段的俄罗斯来说,太重要了,可以增强战争的经济支撑力。

再次,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印度有时会扮演着俄罗斯 "战略支点"的角色。印度是G20 轮值主席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中影响力很大。俄罗斯通过支持印度入常、加强金砖国家合作等方式,正在构建对抗西方的 "新阵线",而俄罗斯需要时,印度有时可以扮演着支持俄罗斯的支持者角色。

显然,印度在与俄罗斯关系中的这些表现,是特朗普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印度不仅与俄罗斯走得很近,而且,在能源贸易、军工贸易等方面给予俄罗斯很大的支持,俄罗斯以此在规避西方制裁方面收益不少。这使特朗普对莫迪很有怒气,在“关税战”中对印度下狠手。

莫迪与普京

第三个原因,印度在金砖国家中的重要角色和推动作用让美国政府不满,使特朗普对印度下狠手。

印度作为金砖国家创始成员国,扮演着经济合作推动者角色,虽然印度在机制内部存在一些战略分歧,但是,其推动作用和所作发挥的作用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印度在金砖框架内贡献了年均3.8%的经济增速(2020-2024年),与金砖国家贸易额达1800亿美元(2024年),占其外贸总额15%;此外,印度在在信息技术、医药制造等新兴领域,印度企业深度参与金砖产业链合作(例如班加罗尔产业园成为金砖数字技术合作枢纽),参与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全球南方"代表,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平台推动发展中国家利益,2024年促成金砖国家通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填补新兴市场规则空白等,对金砖合作机制做出了贡献。这都是美国不喜欢的,所以,这也成了特朗普对印度下狠手的原因。

此外,印度在金砖机制中所表现出来的战略摇摆特点,使美国总有一个企图,试图通过施压将印度从金砖国家中拉开,至少拉着远离中俄。

金砖国家峰会合影

比如,印度即坚持"金砖”机制的基本立场,又参与“四方安全对话",采用双轨策略,试图在东西方间维持平衡。在2025年峰会期间,印度甚至发出威胁声,称要"退出金砖",其实,是美国试图拉拢印度往G7那边靠,并拉着印度与日、韩、澳紧密靠近,一起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棋子。

再如,印度多次质疑"去美元化"可行性,否决金砖联合反美元结算体系提案。比如,2025年峰会前,沙特国家银行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时,印度提出"新成员国需切断与俄军购"附加条件,实质配合西方制裁。此外,印度将金砖视为提升国际地位的跳板,2025年外长会上提出"新开发银行融资需排除中巴经济走廊",暴露其地缘竞争思维。印度这样严重的摇摆立场使美国看到了通过施压来了逼印度向西方阵营靠的可能性,这也是美国对印度下狠手的重要原因。

第四,美印在关税谈判中碰到了利益角逐的焦点,美国为了维护其根本利益,利用霸权对印度下狠手。

印度是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印度以14.51亿人口位居全球首位,美国为了维护其对外贸易利益,在关税谈判的关键点上,选择对印度下狠手,不会手软,特朗普坚持的是“美国优先”原则。

比如,农产品问题是美印关税谈判的主要障碍。由于特朗普关税给美国农业造成了至少270亿美元的损失,导致大豆等农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因此,在对印关税谈判中,美国强烈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然而,莫迪政府由于未能实现农民收入翻倍等承诺,在农村地区的支持率已经走低。今年4月印度女婿、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度时,全印度农民协会就号召全国发起抗议活动,反对印度对美开放农产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莫迪政府在关税谈判中难以顺从美国立场,双方都不妥协,特朗普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为了保住美国农业大洲的选票,只能对印度下狠手。

美国农场

再如,美印关税谈判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数字税问题。印度对在印度提供数字服务、年营业额超过26万美元的企业征收2%数字税。这一政策对美国科技公司影响最大,而美国科技公司是当下特朗普需要维护的重要合作对象,特朗普不可能不维护美国科技巨头公司的利益,不可能不为科技财阀争利益。

此外,印度近年来推动的“数字印度”战略,要求外国科技公司数据本地化存储,直接冲击亚马逊、微软等美国企业的利益。印度还计划通过SPEC 2.0计划扶持本土电子制造业,目标在2027年实现60%零部件本土化,这与美国试图将印度纳入“去中国化”供应链体系的意图形成冲突。尽管印度承接了苹果部分iPhone组装产能,但核心零部件仍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所谓“印度制造”更多是“印度组装”。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质是对印度产业升级潜力的预防性打压,所以,他对印度下狠手是意料中的事。

第五,印度在战略诉求上,在全球化问题上等与美国的基本立场有严重分歧,这使特朗普不满,因而,对印度下狠手。

首先,美印关系虽然有靠近的方面,但是,其战略诉求完全不同,印度自独立以来坚持的“不结盟”传统,并试图使自己成为地区强国,拥有独立话语权;而美国以维护霸权为目标,试图将印度纳入西方阵营,让印度成为遏制、打压中俄的“大卒子”,双方在外交战略上经常表现出格格不入的状态。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等机制将印度纳入“准盟友”体系,但印度始终拒绝签署《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等具有排他性的军事合作文件。这种战略诉求上的明显差异性在“关税战”中凸显出来,美国要求印度在防务、能源、贸易等领域全面配合美国,而印度仅愿在特定议题上与美进行有限合作。印度坚持“多向结盟”的外交立场,以务实与灵活并重的“平衡术”来实现其强国目标,而美国却要求印度彻底纳入其战略阵营中,莫迪只是口头附和,行动上不会干的。

此外,美印两国对全球化规则的不同认知加剧了摩擦。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大国,长期主张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美国单边关税措施。2025年5月,印度依据WTO规则对美国钢铝关税发起反制,涉及商品价值远超2019年的报复性关税规模。这种法律层面的对抗,标志着美印贸易争端从双边博弈升级为规则之争。而且,印度在数字经济规则主导权、供应链重构主导权、印度洋安全话语权等方面,都不顺从于美国的霸权要求,所以,在“关税战”中表现出激烈的场博弈,特朗普选择对印度“下死手”。

来源:文城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