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宁省总工会把推进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作为推进工会“1+3+7+N”工作落实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目前,省级创新工作室1753个,其中,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512个、辽宁省职工
辽宁省总工会把推进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作为推进工会“1+3+7+N”工作落实体系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目前,省级创新工作室1753个,其中,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512个、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1241个,荣获全国职工创新奖10项,累计完成创新成果近1.2万项,成果转化8957项,申请专利3589个。
科学谋划创新工作室整体布局,助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辽宁省总工会围绕“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服务推进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优化调整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整体布局,特别是在围绕打造新时代“六地”方面,持续加大创新工作室的培育,为辽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建设创新工作室429个、服务重大创新策源地建设创新工作室480个、服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建设创新工作室650个、服务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建设创新工作室97个、服务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建设创新工作室69个、服务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建设创新工作室28个,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推动我省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短板产业补链、新兴产业建链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
积极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求,改进创新工作室培育运行机制
聚焦工会主责主业、突出改革创新,重新修订《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统筹推进职工创新平台建设,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工作室的命名范围、领衔人身份、成果转化等工作机制。一是精准锚定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广大职工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的目标定位。二是规范明确创新工作室命名范围和领衔人身份,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可由市级及以上劳模或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担任,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可由技艺精湛的工匠或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包括高级技术职称)人才担任。三是积极推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向劳模创新工作室转化,鼓励支持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参评省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评选。四是继续加大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支持力度,综合考量创新成果的创新性、先进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分别给予10万至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大赛、创新交流大会、创新成果展等高水平技术交流活动。五是鼓励支持创新工作室横向联合,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省总工会根据创新需求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并提供资金保障。六是建立健全创新工作室变更、退出机制。截至目前,35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升级为劳模创新工作室,56个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予以调整,30个创新工作室予以撤销,《办法》的修订完善,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面促进创新工作室提质增效,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支持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赋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健全和深化创新工作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优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创新创造,踊跃投身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火热实践。一是把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平台,助推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平台功能,指导各级工会依靠劳模的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师带徒等活动,引导职工钻研技术、增长本领、自觉创新,先后涌现出王刚、赵奇峰、罗佳全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成果突出、社会效益显著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进典型,累计培训职工11万人次。二是以培育职工创新工作室为重点和主要抓手,在职工中树立“人人都能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帮、扶、带、教作用,带领广大职工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坚持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不受劳模身份限制,降低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命名“门槛”,全面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能手、高技能人才等职工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作为劳模后备人选,为职工创新工作室向劳模创新工作室转化创造条件。三是推进校企协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辽宁工匠学院及其建设点为载体,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和大国工匠专业优势,强化培训职能、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扩大创新工作室联盟的覆盖面和发展质量,实现技术协同创新、成果资源共享。四是持续深化“四技五小两比”等技术创新活动,通过举办新技术讲座、结互助互学对子等灵活多样的岗位技能提升活动,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推动创新工作室成为人才集聚孵化的有效平台。三年来,累计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创造”活动企业4600余家、成果数量超1.6万个,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为提高我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贡献智慧力量。
下一步,省总工会将继续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振兴发展信心,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焦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探索工作室创新职能、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人才聚集、集智创新、技术传承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工会之力助力建设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决战决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