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也“怕老”!学会这几招,让思维年轻有活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09:06 1

摘要:人到中年,怕的不是皱纹多,也不是腰围粗,而是脑子慢。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也叫神经退行性脑病,就是脑子“老化”了。这病不像感冒,来得快走得快,它慢慢磨你,让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性格变了样,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人到中年,怕的不是皱纹多,也不是腰围粗,而是脑子慢。老年性认知功能障碍,也叫神经退行性脑病,就是脑子“老化”了。这病不像感冒,来得快走得快,它慢慢磨你,让你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性格变了样,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有研究发现,超过65岁的人群中,每10个人里就有1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下降。而在85岁以后,这个比例飙升到三分之一。不少人以为脑子老了就是命,认命地接受“年纪大了脑子肯定不灵光”的说法。这就错了,大错特错。

脑子也跟身体一样,用得多就灵,用得少就钝。可惜的是,很多人连怎么“保养脑子”都不知道,更别提怎么让它“逆龄”了。脑子这东西,比你想的娇贵,也比你想的可塑性更强。

不少人一听“脑退化”,脑子里就跳出“老年痴呆”四个字。其实这两者压根不是一回事。脑退化只是一个过程,是认知功能的逐步下降;而老年痴呆,是这个过程发展到极致后的结果。就像铁生锈,锈迹刚冒头就擦一擦,往往还能救回来;可要是等锈穿了,那就只能换铁了。

认知功能下降,常常从记忆力变差开始。今天钥匙放哪了,明天菜买没买,后天连熟人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结果一查,轻度认知障碍已经悄悄来了。

轻度认知障碍不是痴呆,但离痴呆只差一步之遥。如果这时候不管,它就像个滑坡路口,一旦滑下去,想爬回来就难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500万人处于轻度认知障碍状态,而其中每年有10%会发展成阿尔茨海默病。

这病的来头不小,可发病的根源却常常被我们忽视。压力大、长期熬夜、营养不良、缺乏运动、孤独、情绪抑郁,都是拖垮大脑的“慢性毒药”。有些人明明才五十出头,脑子却“老得快”,就是生活方式把脑子给“熬坏了”。

大脑也怕“闲”着。你越让它闲着,它越快老。有研究发现,长期从事复杂思维活动的人,比如教师、医生、工程师,他们在晚年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低于体力劳动者。脑子这玩意儿,动则生,懒则衰。

说得再明白些,脑子就像菜刀,用得勤不生锈;放角落里,时间一长,锈得连菜都切不动了。

那问题来了,咱们怎么才能让脑子“动起来”“年轻起来”呢?这里头可真不是“多看看书”那么简单。

第一,得先睡好觉。别看睡觉是件“躺着”的事,它可一点不简单。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会进行垃圾清理,尤其是清扫一种叫“β淀粉样蛋白”的玩意儿。它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元凶”。熬夜多了,脑子里清不干净,时间长了就出问题。这不是吓唬人,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结论。

第二,嘴上得讲究点。吃不对,脑子也跟着遭殃。脑子最喜欢的,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油,还有蓝莓、核桃、绿叶菜这些抗氧化高手。别老吃油炸、甜食、加工肉,这些是“脑子的敌人”,吃多了脑子迟钝不说,血管也跟着出问题。

第三,得多走动。别以为锻炼只是为了瘦身,运动对脑子的好处,比你想象的大得多。有研究发现,每周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以上的人,认知功能退化的风险会下降40%。散步、太极、骑行、广场舞,样样都行,关键是得动。脑子一动,气血一通,记性、专注力、情绪都跟着好。

第四,得多“用脑”。不是刷短视频、玩麻将那种“假动脑”,而是真动脑。比如学门新技能、练书法、背唐诗、玩数独、学门外语。大脑需要“挑战”,没点新鲜刺激,它就偷懒。你不逼它一把,它就变懒汉。

第五,别孤独。人是群居动物,大脑也是。有研究发现,孤独感与认知功能下降高度相关。老人独居,身体容易出问题,脑子也更快老。哪怕只是每天和人聊几句话,参加个老年活动,都是让大脑“活络”的好法子。

第六,情绪稳定才是大补药。老辈人说,气大伤身,其实也伤脑。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大脑神经递质紊乱,认知功能也跟着走下坡。乐观开朗、心态平和,是长寿的秘诀,也是脑子年轻的关键。

有些人说,脑子这东西,靠不住,老了就该糊涂。这话听着像认命,其实是懒得管。大脑是全身最能“逆转”的器官之一,只要方法得当,老了也能灵光着呢

就拿芬兰那边的“FINGER研究”来说,他们找了1200多个高风险老人,给他们安排健康饮食、规律锻炼、认知训练和社交活动,结果两年后,这些人的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有的甚至比年轻人还机灵。

咱们中国人讲究“养生”,可很多人的养生观念还停留在喝枸杞、吃保健品上。真正的养脑,是靠生活习惯一点一滴养出来的,不是靠吃几粒胶囊就能办到的事儿。

你可以不健身,但不能不动脑;你可以不做饭,但不能不睡好觉;你可以不看书,但不能不交朋友。这些,是养脑的“硬通货”,不信你试试,坚持三个月,看自己是不是“脑子清爽多了”

再说句实在话,脑子这东西,最怕的不是老,而是“放弃”。你一旦觉得“我老了,记性差了也正常”,那才是真的危险。认知功能的衰退,有时候不是因为年纪,而是因为你早早就放弃了它

人老心不老,脑也不该老。只要你愿意动起来、学起来、聊起来,大脑就有活力。别拿年纪当借口,别拿“记性差”当托词,脑子这事儿,咱们得自己做主。

别等到哪天钥匙丢了、路忘了、亲人都认不出来了,才想起“当初要是早点注意就好了”。那时候后悔,脑子也不一定听你使唤了。

脑子这玩意儿,就像地里的庄稼,不管你种什么,得勤浇水、勤锄草、勤照顾,才能长得旺盛。照顾得好,它能陪你到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过每一天。

别让脑子“提前退休”,也别让思维“提早下岗”。想要活得明白、过得自在,这脑子里的那点“精神气”,咱得攒着用,好好护着。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R]. 2023.

[2]恩甘杜·T、莱赫蒂萨洛·J、所罗门·A等人。《针对高危老年人进行为期两年的多领域干预,包括饮食、运动、认知训练和血管风险监测,与对照组比较以预防认知衰退(FINGER):一项随机对照试验》【J】。柳叶刀,2015,385(9984)

[3]王玉柱, 张晓峰, 李红. 睡眠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5): 1237-1240.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