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围绕助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实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贡献政协智慧。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围绕助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实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贡献政协智慧。
“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重若千钧。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云南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围绕助推“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落实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贡献政协智慧。
蜻蛉河大型灌区(云南省水利厅供图)
聚焦痛点难点,汇集真知灼见。云南省政协坚持问题导向,以高质量建言精准服务绿色发展大局。
面向未来发展新机遇,云南省政协前瞻性建言同步展开。2023年“放大‘特’的优势,打造优质绿色云品”常委会会议协商,聚焦延伸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链、提升品牌价值,为擦亮“绿色云品”这块生态金字招牌贡献智慧;2025年“发挥绿电价值优势,高质量打造零碳园区”对口协商,为曲靖、文山等地绿电产业升级献计出力。
针对“绿色矿山建设难”痛点,2023年界别协商深入剖析生态修复治理难度大、科技创新驱动不足等核心问题,提出破题之策。同年,在“推进黑臭水体系统治理,有效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专题协商中,针对云南省城乡黑臭水体中存在的控源截污不够精准、农村治理短板突出、治理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多条建议得到政府部门采纳。
问计于野,寻策于民,深入调研是精准建言的坚实基础。五年间,云南省政协委员们的身影遍布九大高原湖泊、六大水系、边境生态敏感区。2024年,省政协创新打出“组合拳”,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一湖一调研、一湖一协商、一湖一报告”精准把脉行动,9个由副主席领衔的调研组,围绕水质监测体系建设、水生态修复情况等8个关键环节,深入解剖麻雀,精准开方,提出确立长周期保护治理评价体系、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支撑等前瞻性建议48条,为擦亮“高原明珠”贡献了科学的“政协方案”。2025年上半年,委员们再赴保山、怒江、迪庆等地,聚焦“自然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崭新课题;深入红河、西双版纳边境一线,调研“边境人口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承载力平衡”的深层关联,用坚实脚步丈量绿色发展短板与潜力,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石。
民主监督筑牢生态屏障
以监督之力,促落实之效。云南省政协紧盯关键领域,以民主监督的形式,守护绿水青山。
紧扣河长履职这个重点,云南省政协以“钉钉子”精神长期对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及牛栏江、黑惠江、赤水河(云南段)3条河流开展河长制督察。2017年以来,共开展河(湖)长制督察70余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00余个,实地督察九条河流,五级河长推进“清水行动”“清四乱”“七改三清”行动、入河口排污口清理整治及“剿灭”黑臭水体等专项行动。在具体实践中,各级政协的督察精准触发治理效能——
2024年,省政协督察组与曲靖市政协联合开展牛栏江水系(云南段)、长江流域(曲靖段)河长制专项督察,实地检查岸线管护、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情况,推动流域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污染防治措施落地见效;近年来,丽江市政协聚焦金沙江生态保护,市政协领导多次带队实地督察,推动集镇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出境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标;2024年以来,临沧市永德县政协通过建立健全督察反馈机制,对康家坝水库、忙海水库等库(渠)开展专项督察,发现问题均已督促责任单位完成整改,推动了水体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林海屏障的构筑亦在同步发力,继2022年对8个州(市)和相关部门推行“林长制”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后,云南省政协2024年持续深化此项工作,全年围绕林长制落实情况共开展督察17次,发现问题60个,提出建议65条,相关成果得到省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州(市)及时采纳落实,切实为林草资源构筑起更坚固的绿色屏障。每一步监督,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添彩。
凝聚共识助推发展新篇
从议政会场到农家院坝,云南省政协以精准协商破解生态难题,为绿色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在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马多依下寨的协商议事亭,省、州、县三级政协委员参加了“加强‘两污’治理,改善产业基础设施——助推绿美乡村建设”院坝协商会,推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落地见效。2025年,红河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助推边境地区旅居经济发展”、昆明西山区“滇池西岸石榴红 同心守护滇池清”等一场场协商活动,让生态福祉如涓涓细流,直抵村寨,滋润民心。
在大理,政协委员自觉成为生态环保的宣传员,播种环保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让绿色种子在人们心田生根发芽。“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让群众走进洱海保护一线,青少年志愿服务体验活动中,“牛粪公主”“水草哥哥”等基层守护者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环保种子。在昆明,五华区政协委员周历利用社交媒体,分享生态保护成果与科普知识,让绿色理念通过屏幕深入人心……
景迈山申遗成功的荣光里,也跃动着政协人的智慧星火。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球首个茶文化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的荣光背后,闪耀着政协人的智慧与汗水——普洱市政协委员仙贡,成立合作社、发展农家乐,推动茶旅融合,带领村民共奔富裕路;为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工作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张溯委员,带领团队制定制度,深入沟通村民,争取理解支持;普洱市政协常委张国华曾以提案的形式就申遗文本中申遗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不够提出建议,希望充分展示多元民族文化价值。协商之力,让生态与文化价值璀璨生辉。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历史节点,云南三级政协持续聚焦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探索、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等时代课题,建真言、谋良策、聚共识,努力为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再添新绩,再立新功。
来源: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