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最新研究:长期低剂量口服尼古丁或可延缓运动功能衰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08:53 1

摘要: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作为烟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尼古丁,其生物学效应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尼古丁可能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01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但作为烟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尼古丁,其生物学效应却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尼古丁可能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一项最新发表于《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的动物研究甚至提出:长期低剂量口服尼古丁,或能延缓与衰老相关的运动能力衰退,其机制涉及肠道菌群、代谢通路与细胞能量系统的协同调控。

02

这项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的研究,对小鼠进行了长达22个月(相当于人类60年)的口服尼古丁干预,相当于从“青年期”一直持续到“老年晚期”。研究人员将尼古丁溶于饮水,并添加甜味剂以减少其苦味带来的摄取抗拒,模拟人类可能的长期低剂量暴露场景。他们发现,尽管尼古丁未显著改善认知或情绪行为,却显著延缓了老年小鼠的运动功能下降——无论是自主活动能力、平衡协调性,还是肌肉耐力,都优于对照组。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种保护作用并未以牺牲其他器官为代价。系统性病理检查显示,长期摄入尼古丁并未引起肝脏、胰腺、脂肪组织等关键代谢器官的损伤,也未扰乱免疫系统功能。这提示,在适当剂量和给药方式下,尼古丁的潜在毒性可能被有效规避。

那么,尼古丁是如何“悄悄”延缓衰老的?研究团队通过多器官代谢组学分析,揭开了背后的分子机制。

他们发现,尼古丁重塑了老年小鼠的全身代谢网络,尤其影响了糖脂代谢与能量稳态两大核心衰老通路。其中,一个关键的脂质代谢路径——鞘脂通路(sphingolipid pathway)——成为尼古丁作用的“主战场”。

口服尼古丁给药后老年小鼠鞘脂代谢及相关通路的调控

鞘脂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其中的神经酰胺(ceramide)在衰老过程中不断积累,已被证实与肌肉萎缩(即“少肌症”)、胰岛素抵抗和神经退行密切相关。而这项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尼古丁可显著降低多种组织中的神经酰胺水平,同时促进其代谢转化,从而改善细胞能量状态。

进一步实验表明,尼古丁通过调控两种关键酶——鞘磷脂合酶(SMS)和中性鞘磷脂酶(nSMase),推动鞘脂的动态循环,进而提升细胞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可用性。NAD⁺是细胞能量代谢和DNA修复的核心辅酶,其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被认为是衰老的重要标志之一。尼古丁间接“补救”了这一衰退,增强了线粒体功能与能量供应,最终表现为肌肉功能的维持。

更有趣的是,这种代谢重塑还与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研究通过纵向追踪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动态演变发现,衰老过程中典型的菌群失调——如有益菌减少、致炎菌增多——在尼古丁组中得到缓解。特别是那些能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群丰度更高,而这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本身也参与调节鞘脂代谢和炎症反应。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个名为行为-代谢年龄(Behavior-Metabolome Age, BMAge)的综合评分系统,将小鼠的行为表现与全身代谢特征整合,量化其“生物学年龄”。结果显示,接受尼古丁的小鼠BMAge评分显著低于同龄对照组,意味着它们在整体上呈现出更“年轻”的生理状态。

03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并不支持吸烟或滥用尼古丁产品。烟草燃烧产生的数千种有害物质远超尼古丁本身的潜在益处,吸烟仍是多种癌症、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关注的是特定剂量、特定途径(口服)、长期低暴露下的生物学效应,与吸烟或电子烟吸入有本质区别。

该研究为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衰老进程提供了新视角。它提示我们:某些曾被“污名化”的分子,在精确控制的条件下,或许能成为抗衰老干预的潜在工具。未来,科学家或可基于尼古丁的作用机制,开发出更安全、不具成瘾性的“尼古丁类似物”,靶向鞘脂代谢通路,用于预防老年肌少症、运动功能衰退等常见老年问题。

正如研究人员所言:“衰老不是单一基因或通路的问题,而是全身系统失衡的结果。我们或许无法阻止时间,但可以通过调控代谢网络,让身体在时间洪流中走得更稳、更远。”

参考

Jia, Shuhui, et al. "Nicotine Reprograms Aging‐Related Metabolism and Protects Against Motor Decline in Mice." Advanced Science (2025): e15311.

来源:颜颜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