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青年遍地春——从李福贵王宁鲁璐的出圈看新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系列之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08:51 1

摘要: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27岁的李福贵,在生活的苦难里向阳而生;新乡姑娘鲁璐10年跋涉10万公里箜篌寻根,把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箜篌的种子播撒全球几十个国家;从北漂青年到全球潮玩巨头创始人,新乡籍小伙王宁用一款中国潮玩,向世界讲述独树一帜的创新故事......

这个夏天,牧野大地涌动着青春的热浪,一群“新”青年以破圈之势拔节生长,让新乡愈发闪耀炽烈的光芒。

卫辉市唐庄镇南司马村27岁的李福贵,在生活的苦难里向阳而生;新乡姑娘鲁璐10年跋涉10万公里箜篌寻根,把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箜篌的种子播撒全球几十个国家;从北漂青年到全球潮玩巨头创始人,新乡籍小伙王宁用一款中国潮玩,向世界讲述独树一帜的创新故事......

连日来,新乡“新”青年屡屡出圈,引来央媒聚焦、社会关注、网友热议,“为什么是新乡?为什么总是新乡?”的追问激荡起热烈反响。

青春深度:奋斗与梦想

枕太行、临黄河的新乡,积淀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3000年牧野古战场的烽烟犹存,仰韶彩陶的纹路里藏着文明的印记。而比干忠烈报国的赤诚,早已深深融入新乡人的血脉里。

这份底蕴滋养出新乡人如高山般坚韧、似流水般灵动的性情。青年时期的史来贺、吴金印、杨贵已在心中立下改变家乡的宏志:史来贺领着乡亲办工厂、兴实业,在盐碱地上建起“中原首富村”;吴金印住山洞、战荒坡,凿水库、造梯田,穷山沟蜕变成富家园;杨贵带着群众一锤一钎凿太行,让“人工天河”润良田。他们以青春之躯劈开困局、改写命运,把“为民”二字刻进岁月,成为后辈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路标。

如今,更多年轻人接过精神火种,带着扎根大地的赤诚,在磨砺中淬炼筋骨,在拼搏中追逐梦想。

生活的重担点燃李福贵的斗志:拍摄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走村串巷售卖日用品,用勤劳的双手改写命运,数月收获800万名粉丝,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鲁璐将青春热血倾注于古老乐器的复兴,从沙土地到国际舞台,让世界听见了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新”青年的担当在更多奋进故事中闪耀:

在逐梦航空的新乡力量里,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岗位骨干郑建文凭借精湛的装备技术,攻克“卡脖子”问题,申请国家专利,今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设备参数的精益求精中,95后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站副站长高珂积累20万字工作笔记,将变电站运维时间缩短45%,被称为电网“全科医生”。

在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下,平原示范区桥北乡杨庄村村民孙亚辉以残臂直播击碎命运枷锁,失去双臂的他用牙齿咬住触控笔,创造单场带货超百万元的奇迹。

无奋斗、不青春,这是新乡青年最响亮的应答。

青春温度:责任与担当

青春的肩膀,扛起时代的重量;年轻的胸膛,升腾奋进的力量。

2024年9月,选调生李金玉走出校门,脚踩泥土走进新乡县翟坡镇东大阳堤村。从面对农村工作手足无措的“小白”,到熟稔穿梭街头巷尾:投身环境卫生整治,张罗“七一”书画展等活动,在孝道大餐上为村民包饺子、与群众唠家常。现在的她,多了份“站在村民角度想问题”的共情。她说,要把青春写在基层大地,让为民服务的初心在烟火气中愈发坚定。

一棵棵树苗栽下,一个个希望萌芽。春风拂过山野,卫辉市太公镇来了一群播撒绿色的“先锋”。在新乡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800余名共青团员和青年志愿者踏春山、植新绿。如今,全市已有近300家单位和团体、共5000余人次参与其中,累计植树2万余棵,成活率达90%。

青春的担当,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危难来临时“我先上”的勇气。防汛救灾的危急时刻,新乡青年闻“汛”而动:卫辉市90后干部黄朝、李凌达连续奋战一线,返乡大学生刘典青与伙伴们用肩膀扛起沙袋筑成“青春防线”;数万青年在暴雨中逆行、在黑夜里坚守,让“担当”有了最坚实的分量。

从数百人到数万人,新乡青年志愿者队伍已构建起覆盖交通、教育、生态等多领域的服务网络。乡村振兴的田野上,6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投身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粮食生产筑牢“耕”基;城市发展的赛道上,70余支重点项目青年突击队助力重点项目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以青春之名,为城市发展注入滚烫能量。

青春活力:兴潮与时尚

一位从新乡走出去的85后创业者,竟用一款中国原创IP玩偶征服全球市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这位被业界称为“潮玩教父”的年轻人,用盲盒让世界看见“中国创造”的魔力。从新乡街巷到香港交易所,他用10年时间打造百亿潮玩帝国,让中国设计站在了世界潮流前沿。

05后新乡女孩刘清漪,则以街舞炸翻国际舞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她凭借高难度Breaking动作摘得奖牌。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证明,牧野大地的青春力量正在全球绽放。

这种蓬勃的创造力,正在新乡街头酝酿一场“青春时尚革命”。石榴巷里,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潮流元素融入花馍设计;00后创业者把老房子改造成复古火锅店。当潮玩工作室遇到国潮茶馆,传统与潮流碰撞出奇妙火花。

街头的青春荷尔蒙扑面而来。Livehouse的摇滚汗水、街舞battle的震动律动、茶馆的脱口秀,将牧野大地的青春活力具象化。周末的傍晚,爵士乐手、滑板少年、天桥主播,拼贴出青春之城的独特韵律。

新乡的摇滚基因刻在了DNA里。“艺乐新乡 周周有戏”群众广场文化活动、共渠主题音乐会、“摇滚新乡 南太行之夜”万人演唱,让“摇滚之乡”的夜晚不再安静。在这里,摇滚更是一种生活表达——地下室改造成排练室,奶茶店播放着本地乐队的原创歌曲,年轻人用乐器与呐喊宣告: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生于新乡,要让世界听见新乡。从王宁的潮玩帝国到刘清漪的世界奖牌,从共渠长廊的摇滚呐喊到茶馆里的相声曲艺,“老城新潮”的混搭成了年轻人的日常,他们用最鲜活的方式证明:传统不会老去,青春永远在场。当夜幕降临,体育中心的摇滚演唱会还在继续,茶馆里的相声戏剧刚刚开场——这座城市的故事,正被年轻的声音讲给世界听。

青春力量:护航与成长

坐拥28万名在校大学生和科研人才,这份“青春家底”是新乡发展的坚实底气。为让这片土壤更肥沃,新乡正以实打实的举措护航青年成长。

“如何将人工智能和现代制造技术运用到企业中去?同时解决企业‘卡脖子’难题?”不久前,新乡学院教授、河南中誉鼎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科技副总”贾蒙为企业员工进行了一场专题培训。根据规划,2025年至2027年,我市共选派百名高校专家、青年学者赴企业兼任“科技副总”,遴选百名企业人才任高校校外导师,直击产学研“两张皮”痛点。

依托13所高校、2200余家规上企业,新乡以“十条措施”为纲,共建实验室、中试基地,探索成果转化收益共享机制,让实验室的微光点亮生产线的繁忙,科教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

“新乡英才”计划的迭代升级,流淌着城市对青春的温情。青年人才引进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精准滴灌,33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3000余张免费床位。每年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近3000万元。

青春绽放的舞台愈发宽广。今年以来,全市“青年之家”开展活动3300余场,8.2万名青年在这里联结成长;46个“青年夜校”开课181场。青年创业孵化站、“就业创业加盟超市”成功孵化企业,为青春搏击提供阵地。

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正在融入城市肌理与青年日常——

我市持续以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围绕青年高质量发展,优化规划、教育、就业等七大环境,关注青年身体、心理等状况,缓解婚恋、住房等压力,用城市的善意筑牢青年的归属感。广大青年将以主人翁姿态,在引领文明风尚中擦亮城市名片,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中激活城市动能,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完善城市肌理,在助推生活品质提升中丰富城市内涵,让青春力量融入城市脉动。

当城市与青年彼此成就,当梦想与发展相互滋养,新乡这片土地便有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红色基因的城市,因青年的奔涌而四季常青,如春风拂过大地,催生出无边春色。(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琚铭洁)

来源:新乡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