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奶茶入港突然关店?“横扫”香港的内地网红店,开始倒闭撤退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05 07:08 1

摘要:2024年香港出入境2.98亿人次,暴增41%,港人北上消费总额近557亿元,较2023年多花近200亿元。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图源:小红书@雪王日记

每逢周末及热门节假日,湾区大地的商场就挤满了香港人。

港人北上的热情,用数据说话最直观。

2024年香港出入境2.98亿人次,暴增41%,港人北上消费总额近557亿元,较2023年多花近200亿元。

图源:橙新闻

阿嫲手作、鲍师傅、Kumokumo 组成的“深圳三件套”更是火爆出圈,在返港的地铁上,人均拎着一件鲍师傅手提袋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北上觅食成“港”风,内地餐饮成为了港人的“心头好”。

因此,不少内地餐饮品牌看准商机纷纷“南下”,试图打进香港市场,来一场“双向奔赴”。

图源:香港经济日报

去年10月的黄金周,霸王茶姬、茶百道不约而同地选择在香港开出首店。

一开业,就引爆香港茶饮的热潮,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晒出订单截图显示前方1285杯制作中,预计等待5小时20分钟

图源:小红书@Justicasoso

以至于被网友“锐评”:“过个口岸来深圳买,估计都比在香港快。”

正式营业的两天时间里,霸王茶姬就创下了累计销售量近1万杯的惊人业绩!

茶百道的人气也“不甘示弱”,试营业期间其排队时间也在半小时以上。

饮品之外,中式餐饮也“冲”劲十足,火锅及其衍生品“组团”入港,其中不乏内地的网红品牌,农耕记、太二酸菜鱼、杨国福麻辣烫、探鱼先后开出香港首店。

然而,内地餐饮品牌风风火火赴港开店的背后,并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够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活得顺风顺水的。

近日,曾经的人气王喜茶就被曝出悄无声息地结业了!

图源:星岛头条

开业不到两年时间

顶流奶茶败便“黯然退场”

“中环喜茶好迅速且安静地没了。”

有多安静呢,没有任何预告,上一周还在做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就这么“静悄悄”地消失了。

甚至连门头的Logo也早被拆下,只剩空荡荡的白底和紧闭的大闸,仿佛从未存在过。

想当年,2018年12月,喜茶首次进入香港,在沙田新城市广场开出了首店。

开业当天早上10点,就已经有超过300人在店门前排队...把整个新城市广场围了左三圈右三圈,排队5个小时,热度可见一斑!

图源:新闻01

可曾经雄心勃勃来到香港开店的喜茶,不到两年的时间,位于中环的分店竟如此安静地离场了。

网友的留言里满是错愕,更让人费解的是,这家喜茶门店明明生意很好,而且选址也处于黄金地段、靠近写字楼人流密集地段,看似稳赚不赔。

可现实是,背后那高得让人望而却步的租金,正成为压垮商家的沉重负担。

有网友就在评论区推测,“估计涨房租了”、“这么离谱的租金,谁做生意都难”。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涨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几个月在香港倒闭的老店,大部分的理由都是因为业主临时涨租,协商不一致,无奈选择关店。

图源:金满楼

明面上看,门店生意红红火火,但是高企的房租就像无形绳索,把利润空间越勒越紧。

这家位于中环兰桂坊附近的喜茶分店是2024年底开出的,据传当时月租高达9万港,这还是一家750呎(约70平方米)的铺位而已。

黄金地段固然不差客流量,但是天价租金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门店看着很热闹,但是在月末计算利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都在“赔本赚吆喝”,网红光环终究是难抵现实压力。

无独有偶,以极致性价比著称的蜜雪冰城于2023年12月18日在香港旺角开出首店,这家店的位置同样是黄金地段,邻近港铁站出口,人流畅旺。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雪王所在的银行中心广场铺租为20万港元,也就是说,光是交租金,以10港元一杯柠檬水计算,雪王每个月需要摇2万杯才能够交得起租金。

而这还没算香港更高的人力成本。

此前蜜雪冰城在香港招聘网发布一则招聘海报,其店长/调饮师的月薪在16000-22000港币区间

可以说,从这些茶饮店的成本情况来看,在如香港这样的铺租与工资高昂的地区开店,单店利润空间很有限,纯纯是在为房东打工

尽管内地餐饮品牌进港后也“入乡随俗”涨了不少身价,但是跟高昂的租金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没有点“弹药”,在香港是开不下去店的,但是即便有“钞能力”,也吃不消这么亏损下去,房租一涨,利润更是直接腰斩!

香港餐饮界也没那么好“混”

说实话,喜茶并不是孤例。

这几年,内地餐饮品牌正陆续告别香港市场,持续高企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让企业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6月份,Fufuland、柠季手打柠檬茶和人气铜锣烧专卖店“北野铜锣烧”被曝出已关店停业。

图源:香港新港人

正值商场的营业时间,这三家门店却均已拉上闸,闸上张贴着“内部装修”的告示。

图源:香港新港人

这三家来自内地的餐饮品牌,均在今年3月2日在沙田新城市广场正式营业,如今仅仅3个月,就宣布暂停营业。

而早在去年,更有一批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历经闭店潮。

比如同样是手打柠檬茶的“柠濛濛”,2023年6月以月租7万港元的价格承租旺角弥敦道恒隆大厦地铺,原本今年4月份租约才到期,结果撑不过半年,2023年1月开始以每月5万元的价格寻求新租客顶租,选择结业了。

在旺角区败退的内地餐饮品牌还有在广州经营了27年历史的“咕嚕丸子屋”,开了不到一年也撤退了

就连在内地家喻户晓的“绝味鸭脖”,在港扎根多年,也无奈退了铜锣湾店面的租。

去年2月在香港登打士街43H号登打士广场正式开业的湘西菜品牌“萝卜向南”,其运营时间更短,不到4个月就退出香港市场!

从整体来看,内地餐饮品牌来港开店,有旺有衰,很大部分品牌是因为“水土不服”而关门结业的。

一个共同的难题便是,高昂的租金成本,另一方面,内地餐饮人对于香港人流密集地段的调查分析不到位,用内地的选址思路生搬硬套到香港市场上,然而,现实是骨感的,看上去人流量多,但未带动店铺生意,地旺人不旺!

而价格更是内地店开来香港的“死穴”,由于租金和人力成本导致内地餐饮品牌的商品定价根本保持不了内地水平。

既然如此,对于热爱北上的港人来说,为何不走远一点去深圳消费?

只能说香港的餐饮市场,不是轻易就可以闯进去的,就像这位香港网友说的那样:

“不要以为薄利一定多销,在登打士街上四十几元的炒饭也没什么人吃,结果就是又亏房租又亏人工,同一条街上有一间鸭肉汤粉卖得贵,虽然好吃,但是香港人也不会花费几百块去吃一顿没有日式光环的汤面餐,总之,就是生意好难做。”

出海的“跳板”

据内参君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60个内地餐饮品牌入驻香港。

不管是茶咖,还是中餐,在内地排队的网红品牌,在香港本地也几乎可以看到。

这背后,除了北上热潮点燃了内地餐饮企业南下扩张的野心外,还在于它们借道香港、走向世界的野心。

图源:微博@霸王茶姬CHAGEE

作为连接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地区,香港相似的文化背景使其成为品牌出海的实验场。

在具体的打法上,各内地品牌的核心策略也是高度趋同

从选址上看,都是押注黄金地段,首店更是高举高打,高调入驻人流密集的购物中心,比如农耕记、太二酸菜鱼、探鱼。

图源:香港文匯报

在产品上,大多会根据香港人的饮食喜好进行产品微创新,而且普遍都会上调价格。

这其中,既涵盖了基于成本的驱动因素,也关乎品牌在国际市场中的定位及其溢价能力的全面评估。

只不过,香港市场这个“跳板”绝非坦途,高昂的成本和独特的消费环境,为内地餐企业提供了一个高难度的预科班。

而且内地餐饮品牌会借力线上平台进行投放营销,但是在香港本地更依赖口碑推荐,品牌需要把更多精力花费在回归到餐饮的本质上——品质、好吃。

其实,不管在哪个地方,餐饮业作为服务业,本质就是需要让顾客感到服务好、体验好、品质好,消费者也自然会用脚投票。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