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使用豆包AI最全指南,手把手带你实操,建议收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7:07 1

摘要:如果你还仅仅把豆包AI当作一个只能进行基础问答的工具,那么你可能已经浪费了它70%的潜能!充分了解并运用这些新功能,才能让豆包AI真正成为你工作和学习中的得力助手。

如果你还仅仅把豆包AI当作一个只能进行基础问答的工具,那么你可能已经浪费了它70%的潜能!充分了解并运用这些新功能,才能让豆包AI真正成为你工作和学习中的得力助手

认识界面

输入框旁新增「添加文件」按钮(支持PDF、Word、图片等格式)

有了这个按钮,用户可以直接将各种格式的文件上传给豆包AI进行分析,无需手动输入大量文字内容,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比如,当你有一份复杂的PDF报告需要分析时,只需点击该按钮上传,豆包AI就能快速提取关键信息。

图片来源:豆包电脑版截图

左上角设有「智能体」入口(可直接调用编程、写作、设计等助手)

这里汇聚了众多专业的智能助手,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无论是程序员需要编写代码,还是文案工作者想要撰写一篇精彩的文章,又或是设计师寻求灵感,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智能体,一键调用,高效便捷。

图片来源:豆包电脑版截图

历史记录支持按项目分类归档(团队协作功能需付费版)

对于有多个项目在身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它可以将不同项目的对话记录进行分类整理,方便用户随时查阅和管理

而团队协作功能虽然需要付费,但对于团队来说,能够更好地共享信息、协同工作,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实测登录优化

电脑端扫码登录后自动同步30天对话记录

这一优化让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使用豆包AI时,能够无缝衔接之前的对话。

比如,你在公司电脑上与豆包AI的对话,回到家后用电脑扫码登录,就能看到过去30天的所有记录,无需重新开始,非常方便。

图片来源:豆包电脑版截图

高价值场景实操

场景1:职场人周报自动化

痛点解决:跨平台数据整合一直是职场人周报制作中的一大难题,需要从多个平台收集数据,再进行整理分析,耗时又耗力;而豆包AI的这一功能,能够将不同平台的数据进行整合,让周报制作变得轻松高效。

第一步,你只需要把固定的指令复制粘贴进去就行。

指令里要包含这些内容:用“STAR法则”(工具自带的一种数据整合逻辑)来整理本周数据,然后列出具体数据,比如“小红书涨粉2.1w(对比上周+15%)”“新签客户3家(行业:教育/电商)”“用户留存率提升至82%”,最后要求工具输出带Markdown表格的总结,并且把那些关键的增长数据(比如涨幅、提升比例)用红色标出来。

第二步,输入指令后,点击工具里的“深度思考”按钮。

工具会自动关联你之前的历史数据(比如上周、上月的数据),然后生成趋势分析,比如能看出涨粉是不是持续上升、留存率的变化趋势等。

这样操作之后,你会得到一个清晰的结果:

首先是一个Markdown格式的表格,表格里会把你输入的本周数据、对比情况都列出来,而且像“+15%”“提升至82%”这些体现增长的关键数据会标红,一眼就能看到;同时还会附带工具自动生成的趋势分析,帮你更清楚数据的变化走向。

场景2:论文降重+文献支持(学术党刚需)

豆包AI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两个实用功能:

第一个功能是能识别12个中英文数据库,包括知网、WebofScience等。

这就意味着,不管你是想找中文的学术文献,还是英文的学术资料,豆包AI都能帮你广泛检索到;不管是写中文论文需要参考文献,还是做英文研究想查相关资料,它都能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不用你自己一个个数据库去翻找。

第二个功能是能自动生成APA格式的参考文献,但生成后需要人工校验格式。

APA格式是学术论文里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格式,有了这个功能,学术研究者就不用手动一点点排版了,能节省不少时间。

不过要注意,不同的期刊或者学校,可能在APA格式的细节上有一点点差别,所以自动生成后,还需要人工检查核对一下,确保格式完全符合要求。

你只需要输入这样的指令:“将以下段落学术化改写(重复率目标

输入之后,豆包AI会给出相应的输出结果,其中包括「原文改写对比」——也就是把你粘贴的原文和改写后的学术化表述放在一起,方便你对照查看;还有「参考文献列表」——列出近3年权威文献。

场景3:短视频脚本工厂(适配抖音新规)

比如你是一个美妆博主,想写一个30秒的带货脚本,你只需要输入明确的指令,比如:“生成美妆带货脚本(30秒):痛点:夏季油皮脱妆产品:控油持妆粉底液要求:①前5秒用‘卡粉翻车’案例开场②埋1个互动投票(‘油皮选A还是B?’)③结尾引导点击购物车”

输入后,系统会直接输出两部分内容:一是「分镜脚本」,告诉你每个时间段镜头该怎么拍(比如特写脸部脱妆细节、展示产品质地等);二是「口播文案」,写好适合镜头画面的主播话术(比如“夏天一出汗,粉底卡成龟裂状,谁懂啊?”)。

不过目前暂时不支持自动生成音频,音频部分需要自己后期处理。

在现在的短视频时代,像抖音这样的平台算法一直在更新,只有符合算法偏好的视频才能获得更多推荐。

这个功能就针对平台新规做了适配,生成的脚本更容易吸引观众:

前5秒用“卡粉翻车”案例开场,能一下子戳中油皮用户的痛点,让他们觉得“这说的不就是我”,从而愿意继续看下去;

中间加一个互动投票,比如问“油皮选A(厚重粉底)还是B(轻薄持妆款)?”,能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平台看到视频互动率高,也会给更多流量;

结尾引导点击购物车,直接告诉观众“想要同款的点这里”,能帮你提升产品的购买转化率。

简单来说,这个功能就是帮你按平台算法偏好写好脚本、规划好镜头,省去自己绞尽脑汁想创意的时间,让美妆带货视频更容易火起来。

深度功能实测

功能1:文件智能解析

这个功能主要帮你快速处理PDF格式的财报(或其他文档),自动提取数据并分析,

操作简单两步走:

先上传PDF财报,然后输入指令,比如“提取前三季度营收数据,用表格对比增长率”,系统会立刻帮你把数据整理成表格,清晰列出各季度营收和增长率,不用自己手动翻页找数字、算比例。

深入分析

如果还想进一步研究,可以追加指令,比如“将增长率最高季度标红,分析原因”,系统会自动标红关键数据,并给出可能的增长原因(比如季度促销、市场扩张等),帮你快速抓住重点。

功能2:多语言会议助手(真实工作流)

这个功能专门解决国际会议或跨语言沟通的麻烦,全程帮你记录、翻译、整理任务。

操作路径清晰:

开启记录:打开功能后点击麦克风图标,选择“记录会议”模式,系统就开始准备记录了。

实时翻译:开会时如果有人说中文,系统会立刻生成中英双语字幕,外国同事能看懂中文发言,中国同事也能对照英文确认内容,沟通更顺畅。

整理待办:会议结束后,输入指令“提取关键决策项,生成待办清单”,系统会自动总结会上定下来的事,列出谁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不用自己对着录音一点点记。

需要注意的是:英文翻译的准确率大概90%,如果涉及专业术语(比如技术名词、行业黑话),可能会有小误差,最好会后人工核对一下,确保待办清单和决策项没写错。

黄金公式

给豆包AI发指令时,有个“黄金公式”特别好用,就是“角色+任务+细节+输出要求”,按这个公式说清楚需求,AI能更快更准地给出你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要是只说“写招聘文案”,这就属于无效指令,AI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写,写出来的内容可能不符合你的预期。

而高效的指令应该像这样:“扮演科技公司HR,撰写高级算法工程师的招聘文案。重点突出能远程办公和有股权激励,要求应聘者有5年大模型经验。输出3版不同风格的文案,每版不超过200字。”

为啥这个公式管用呢?

明确“角色”,AI就能找准语气和风格,比如扮演HR,写出来的文案就会更贴合招聘场景;“任务”是核心,说清楚要做什么,AI才不会偏离方向;“细节”能让结果更精准,像上面例子里的远程办公、股权激励等,都是让文案更符合需求的关键信息;“输出要求”则规定了最终结果的呈现形式,比如文案的数量、风格、字数等,让你能直接拿到能用的内容。

工具的本质是扩展思维带宽

豆包AI的进化方向已从“回答问题”转向“协同解题”,关键在于:

精准定义问题(用对指令公式):只有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问题和需求,豆包AI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善用文件链式分析(深度思考Pro核心价值):通过文件链式分析,能够深入挖掘文件中的信息,发现潜在的规律和问题,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规避算力陷阱(复杂任务分段处理):对于复杂的任务,分段处理可以避免因算力不足而导致的问题,提高处理效率。

“不要被工具驾驭——真正的效率,始于对人类思维的深刻理解。”

豆包AI虽然功能强大,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工具,只有我们深刻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合理地运用豆包AI,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而不是被工具所左右。

作者:老李 来源:老李AI学习笔记

来源:常州焦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