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engXian Temple is the biggest cave in the Longmen Grottoes……”近日,一段视频在互联网迅速走红:一名小男孩站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前,用流利自然的英语向镜头介绍奉先寺的历史与文化。他发音清晰、表达自信,
“FengXian Temple is the biggest cave in the Longmen Grottoes……”近日,一段视频在互联网迅速走红:一名小男孩站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前,用流利自然的英语向镜头介绍奉先寺的历史与文化。他发音清晰、表达自信,举手投足间俨然一位“小小文化使者”。
这名男孩名叫吴弈辰,今年10岁,是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令人惊讶的是,他从小学一年级暑假正式开始学习英语,短短几年间,已经掌握了远超同龄人的英语能力,更将语言化为桥梁,主动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魅力。
吴弈辰正在看英文版《哈利·波特》
一次外国游客的鼓励 点燃他英文表达热情
吴弈辰的英文表达之路,始于一次偶然的旅行。“2024年寒假,我去苏州游玩拙政园。看到园林美景,我就试着用英语跟我爸爸交流介绍。”他回忆道,“当时爸爸录了视频,但我还不太自信,语法也有错误。旁边正好有两位外国游客,他们听到后鼓励我继续说下去。”
得到了外国游客的点赞后,吴弈辰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旅行前,都会通过看视频、AI搜索等方式查阅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资料,并尝试用英语进行口头叙述。到了实地后,他再结合现场所见所闻,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英文导览稿”。爸爸吴椽兵每次也拿出手机拍下画面。
7月份在龙门石窟时,吴弈辰在认真听完导游的讲解后,凭借平时积累的词汇和表达,主动用英语向周围游客做了简要介绍,并由家人记录下来。这段自然真挚的表达也因此走红网络。“大部分的词汇我都掌握了,视频只拍了两遍就过了。”
吴弈辰读过的英文绘本已比他还高
父亲的“独门英语启蒙法”
与一些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的孩子不同,吴弈辰从一年级暑假开始接触英语。“那时候我爸给我报名了线上的外教课,第一次上课时我连自己的英文名都说不清,感到很尴尬。”吴弈辰回忆,这种感觉让他不断鞭策自己坚持下去,慢慢地他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还展现出了自己的语言天赋。
在吴弈辰的书架上摆放着英文版的《哈利·波特》系列、《国家地理》杂志等各类英文书籍。他表示,自己已经能听、能读高中的英文教材,“像一些天文、历史类的英文书籍我也非常喜欢看,感觉读英语就像休闲娱乐一样”。
对于吴弈辰远超同龄人的英文能力,吴椽兵并不意外。“我希望孩子能够明白,学习英语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派上用场的工具。”
吴椽兵是一名设计师,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但在孩子一年级时,他在视频平台上看到许多孩子流利使用英语,深受触动。然而,他并不认同传统“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教学方式。于是,他潜心研究,总结出一套“循序渐进”的启蒙方法:从“听”入门,再到“说”,然后是“读”,最后才要求“写”。
“先让孩子看英文动画片,培养语感和兴趣,随后安排外教课程,鼓励开口表达;每天坚持阅读英文绘本,练习发音,逐步过渡到原版读物。”吴椽兵介绍,如今吴弈辰每天大约花1.5小时学习英语,不仅英语成绩位列班级前茅,其他学科也未受到影响。
“继续学习中国文化,
用双语介绍给更多人”
“我有很多同学不太敢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我希望通过自己拍摄英文介绍视频的方式,带动他们一起勇敢表达,用英语把我们的中华文化讲给更多人听。”吴弈辰说。
在他看来,用双语介绍中国景点,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更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就像脑子里有两个文档,当我回忆这段内容时,打开中文或英文的‘文件夹’都能轻松想起。”这种双语记忆方式,让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他知道,科学领域的许多前沿文献都是英文的,若依赖译文,容易在专业术语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熟练掌握英语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
视频走红后,许多同学和网友纷纷点赞留言。看到这些充满鼓励和正能量的反馈,吴弈辰感到“能量满满”:“我会更加自信地继续学习中国文化,并用英语介绍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编辑:李焕泉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