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何败给了李世民,实际上就是心不狠,以为自己必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5 06:06 1

摘要:李建成应该是最悲催的太子了,老爹从来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但李二凤(李世民)始终以为自己应该是太子,他自己从来就没有下死手的意思,不想最后死于李事民之手,心不狠是李建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李建成应该是最悲催的太子了,老爹从来没有废太子的意思,但李二凤(李世民)始终以为自己应该是太子,他自己从来就没有下死手的意思,不想最后死于李事民之手,心不狠是李建成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唐朝之前的两晋包括南北朝大隋,被大将架空、搞下台的皇帝不计其数。皇帝想坐得稳,除非他同时也是军事第一人。这也是李渊和李建成在晚期要削李世民军权,把秦王府大将拉拢一批过来,或者换上很多自己人掌控军队的原因。李建成是想用政治手段把李世民的羽翼剪除了。实际上他也是这么做的。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的羽翼都被削秃毛了,李世民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冒险发动政变。

正史上一直把太子李建成是个胸无大志的庸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李二凤(李世民)为了证明玄武门之变的合法性对李建成的丑化,为此不惜对老爹李渊也是颇有非议,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李建成同样才华横溢,出类拔萃,太原首义是他的策划,此后也是武德充沛。那为何最后占据着先天大义李建成输给了李二凤。

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以世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次子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父子三人同心协力推翻大隋建立大唐。

史载李建成“英武而仁恕”,李渊创业之初,李建成就是绝对的主力,他的功劳是第一位的,当时的唐军大部分都是新招的,而承担练兵重任的正是建成,被李建成练过的唐军是“行伍整肃,人皆感奋”,这也是李渊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攻取关中的重要原因。进入关中后,李渊父子又兵分几路各自独立作战,李建成期间屡立战功,收其兵五千守潼关以备关东势力对关中局势可能的干预。

被立为皇太子是建成人生的转折点,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他从此要更多应对政治,太子的地位使得李建成不得不远离一线战场,所以才导致积累了巨大军功的秦王世民对他皇太子地位的严重威胁。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由于李世民在战场上的出彩表现大家往往将唐定天下的功劳归在他的身上,但其实,李渊的战略规划、统筹指导,以及李建成对突厥的钳制也非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李建成在后面的调度,李世民也很难在前线顺利作战。

战争永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因为名将的明星光环而忽略了那些其它环节上的人

按照李渊的最终规划,让太子李建成主政,李世民主军,当时,李渊为了培养建成的能力将重要军国大事之外的工作都交给了李建成处理,而建成也做得是非常出色,向外界展示了储君该有的素质。期间也多次外出征战,李建成作为储君是受到了系统性的培养,文武双全。而次子李世民就是一个武将,李渊希望两个儿子一个主内,一个主外,相辅相成,但最后玩崩了。

因为随着秦王世民军功的不断积累,不仅李渊感受到了威胁,李建成的储君地位也面临严重威胁。一般认为,玄武门事变解决的是太子和秦王之间的矛盾,但实际上,李世民当时是同时解决他和父兄之间的矛盾。不是是李世民将与李渊的矛盾转移到了李建成身上,这才是李建成和世民的矛盾为什么那么大的原因。

对于李渊来说,他对李建成和李世民,采取的是平衡政策。李渊一方面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但是,对于李建成的一些违规动作,李渊也予以严厉的处罚,以随时敲打李建成。比如杨文干事件流放王珪、韦挺,比如解散李建成私建的长林军,比如流放可达志。李渊的最大错误就是太重视亲情了,就不该让李世民壮大,以至于威胁到李建成。

对于李建成而言,他无法通过正常手段维持自己的地位,只能通过一种较为温和的方式解决他和秦王之间的矛盾,以将影响降低到最小。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说,李建成集团原本是优势很大的。李建成或者说李建成集团缺乏一个明显的斗争技巧,那就是“先为不可胜”。本身就是太子,具有不可质疑的地位,而李建成对付李世民的方法,就是剥离李世民的嫡系。就是直接奏请将李世民的部属归并到自己的旗下,也不管他们服从不服从。当洋葱被一层一层剥光的时候,洋葱也就消失了。

李建成过多得将胜利寄托在长效战略上。在高层和外围打算得太多,局限于弯弯绕、迂回手段等和平斗争的方式。从逻辑上来讲,李建成有更多机会能除掉李世民。但是他跟李渊都不愿意撕破脸,不愿意打破底线。因为打破这个底线的成本非常高,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千古罪人,所以大家都小心翼翼,也都认为对方不敢打破这个底线。

李建成没想到的是,李世民真的敢打破三纲五常,真的敢杀兄囚父,真的敢铤而走险,真的敢掀桌子,李世民直接出手,找到关键节点的那么几个人,用一个简单的小规模战斗,直接肉体消灭了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就是李世民在极度弱势的情况下,不得不以政变的方式来击败李建成。这也是为何陈寅恪会说玄武门事变是太宗一生中最艰苦之一战,原因就在这里,他所面对的对手非常强大。

即使如此,要不是李世民及时射杀了李建成,他不一定就能赢,因为,太子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当时与副护军薛万彻,直府左车骑谢叔方在听闻事变之后是紧急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二千精兵赶往玄武门,斩杀敬君弘和吕世衡。而且,薛万彻当时还准备率兵攻打秦王府,要不是尉迟敬德将建成和元吉的首级向众人出示,秦王的结局还真不好说。说白了就是,李建成是败在大意,低估了世民的反击能力

中国古代杀兄囚父还能有好下场的皇帝(君主)只有李世民这一个!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从结果上来看是李世民的成功,但从后续的结果上来看,此例一开,后患无穷,有唐一朝,皇帝和太子之间相爱相杀始终是帝国的一个重大隐患。武则天杀了自己几个儿子,李隆基架空了老爸,自己在安史之乱后也被架空,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李亨几次想杀李隆基,好歹被李泌劝下,类似的戏码重演了无数次。

可以这样说,李世民的玄武门政变,在根本上动摇了唐朝君臣父子的权力体系,使得二百多年里唐朝皇帝和太子总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而这其实也算是后患无穷了。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来源:大唐混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