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1岁的刘女士多年来被心律失常、冠心病、焦虑抑郁和失眠深深困扰。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尝试了一种被称为“躺着做的心脏运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一段时间后,她的心律恢复了正常,睡眠质量显著提升,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就连多年前车祸遗
转自:天津日报
51岁的刘女士多年来被心律失常、冠心病、焦虑抑郁和失眠深深困扰。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尝试了一种被称为“躺着做的心脏运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治疗。令人惊喜的是,短短一段时间后,她的心律恢复了正常,睡眠质量显著提升,焦虑抑郁情绪逐渐缓解,就连多年前车祸遗留的顽固足跟痛也明显减轻。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科学奥秘?天津康汇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赵英宏为我们揭开了体外反搏(EECP)技术的神秘面纱。
EECP:心脏的“被动运动帮手”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泵”,血管是“输氧管”。当血管因动脉硬化变窄或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时,身体重要器官就会供血供氧不足。EECP就像“被动运动帮手”,通过包裹患者小腿、大腿和臀部的三组智能气囊,以心电图R波为信号,精准配合心脏跳动:
在心脏舒张期,气囊从肢体远端向近端依次充气,压迫肢体,迫使肢体和臀部动脉血液返流回主动脉,以提高主动脉的压力和血容量。
在心脏收缩期前,气囊迅速排气,受压的肢体血管突然放松,外周阻力骤降,有利于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快速注入肢体动脉。
EECP工作机理类似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但却是安全、无创的体外辅助循环技术,与药物治疗、手术介入并列为心脑缺血性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其按心动周期重复的“充放气”,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前提下改善血液循环。
EECP:改善心
脏和全身重要器
官的血液供应
作为中国原创的特色医疗技术,EECP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临床效果获国际认可。
EECP的核心目的是改善心脏和全身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具体地说:
一是提高心脏舒张期主动脉的压力和容量,从而增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
二是在心脏收缩时,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让心脏射血更轻松,减少心肌耗氧量,为心脏“减负”。
三是长期治疗能改善血液流动性,增强部分药物活性;促进脏器侧支循环和吻合口开放;提高血液对血管壁的切应力,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延缓血管硬化,从根本保护血管。
EECP的益处不限于心脏、大脑,对全身多个器官都有积极影响。对肺部,理论上可改善某些肺部疾病患者的氧气交换效率。还能改善胃肠功能、睡眠质量等。35岁的符先生因高血压、睡眠障碍多次就医,接受EECP治疗后,第二次就在治疗过程中舒适入睡。这是因为EECP不仅能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还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改善睡眠。
EECP与其他治疗方式的协同作用
在心脏康复治疗中,EECP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其他治疗方式协同作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接受过心脏支架手术或搭桥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EECP治疗,能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EECP与运动康复相结合,对于能够进行适度运动的患者,在EECP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适量的运动,能进一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
此外,EECP还能与药物治疗协同发挥作用。如前所述,EECP能增强部分药物的活性,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与EECP治疗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于EECP,患者常问……
1、EECP能代替吃药吗?
不能。EECP是药物治疗的补充,无法替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常规药物,遵医嘱服药仍是基础。
2、需要做多少次才能见效?
EECP的标准疗程为36次,每天可进行1-2次。医生会依患者情况,建议是否重复疗程或每年巩固治疗。需要提醒的是:EECP的改善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几次就见效,有的要完成整个疗程,且有益影响在治疗后可能延续,这与血流对血管内皮的良性刺激有关。
3、治疗过程中会有副作用吗?
EECP总体安全性良好,严重副作用罕见。常见的轻微不适是气囊摩擦皮肤导致局部发红或轻微破皮,治疗时涂抹医用凡士林可预防。
4、能在家自己做吗?
目前不能。EECP需要专业设备和受过培训的人员操作,且要根据心电图实时调整参数,必须在医院进行。
EECP是现代心脏康复领域一项有价值的无创辅助循环治疗技术,为因各种原因难以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提供了“被动锻炼”心脏和血管的选择,是药物和运动治疗的有益补充。但需清醒认识到,EECP并非“神奇魔法”,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坚决戒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遵医嘱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永远是守护心血管健康的基石。 文 张毅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