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服务乡村发展,践行新时代青年担当,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艺苗小分队于2025年7月15日至21日,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上岱峪村开展暑期“走进千企”社会实践活动。一周时间里,队员们通过参与农事劳作、走访调研、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及助力产业推广,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
为服务乡村发展,践行新时代青年担当,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艺苗小分队于2025年7月15日至21日,赴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上岱峪村开展暑期“走进千企”社会实践活动。一周时间里,队员们通过参与农事劳作、走访调研、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及助力产业推广,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躬身农事
体悟稼穑艰辛
走进上岱峪村的田间地头,队员们化身农耕“实践者”。在五味子晾晒场,农户舒东峰手把手教大家辨别果实干湿:“这五味子得趁太阳最烈时摊开,每半小时翻一次,返潮了就容易坏。”队员们蹲在晒席旁跟着翻动果实,指尖被晒得发烫,额头汗珠滴在果实上,才真切体会到“一颗五味子要晒3天才能收”的不易。
种植土豆过程中,队员王晋东误将种子埋得过深,农户刘小英笑着纠正:“咱这黏土埋浅点才好发芽,地里的学问深着呢!”翻土时感受铁锹与硬土的较劲,播种时留意种子间距,培土时观察土层厚度,这些细节让队员们明白农耕既是体力活,更是代代相传的经验积累。“以前总说‘粒粒皆辛苦’,现在才知道一颗土豆从种下到收获要经8道工序,遇上雨天还可能减产。”队员张珂欣在团队例会里的感慨,道出了亲身实践后的深刻感悟。
深度走访
洞察乡村发展
与驻村志愿者和村干部的交流中,队员们触摸到乡村发展的真实肌理。“村里的路去年修了一段,但后山灌溉渠还漏水,今年春播差点误了农时。”驻村志愿者刘娟在车内指着灌溉渠介绍,基层工作者既要协调施工队修路,又要调解邻里灌溉纠纷,“有时候忙到半夜,村民一个电话就得去现场”。
村长张顺利坐在村委会旧沙发上叹气:“咱村主要种五味子、土豆,养蜂产蜜,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收了果子也运不出去。到镇上的盘山土路下雨天没法走,再加上游客一多,贩子收价压得低,咱也没办法。”而村第一书记陈永涛翻出党员值班表,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帮残疾户陈大爷买种子”“协调农家乐住户接待”等琐事:“民生保障就得这样,把小事做细。”走访残疾户陈公正家时,他指着门前台阶说:“腿不利索,想卖出土豆没人买”,队员们记下需求,计划后续通过线上的方式帮卖土豆。
艺术疗愈
呵护童心成长
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艺术疗愈成为沟通的桥梁。“这张卡片上的房子像爸妈打工的城市里的楼,我想他们了。”10岁的小晨熙在OH卡疗愈环节拿起绘有高楼的卡片,声音带着哽咽。队员们轻声引导她描述画面,听她讲“爸妈每年春节才回家,带的糖果很甜”。之后,3岁的小文熙用红色涂满画纸并画了一个带笑脸的太阳:“像爸爸的肩膀一样暖。”“以前孩子不爱说话,今天说了好多,还把画塞进书包要留给爸妈。”张顺利村长站在窗边的话语,道出了陪伴的意义。
激发产业活力
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队员们化身“推广员”开展直播助农。“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上岱峪的百花蜜,号称‘液体黄金’,清甜爽口,都是农户亲自酿造的纯天然蜂蜜,无添加!”镜头前,队员白璇举着一瓶新鲜花蜜介绍,身后是花丛遍布的蜂场。提前3天跟着农户学着辨别不同种类的蜂蜜、写脚本时加入“一瓶蜂蜜是如何酿成的”细节、设计相关互动,让这场直播吸引5000多人观看,2000多人点赞、转发,并接到40多笔订单。“以前贩子收1斤40元,直播卖60元还包邮,我们能多赚不少。”村民张朝锋算的这笔账,让大家更有干劲。队员们还注册抖音号,拍摄农户的采蜜日常,约定“后续定期来直播”。
实践虽已结束,但团队留下的实践经验仍在发挥作用。正如队员王晋东所说:“乡村振兴不是喊口号,是把我们的知识、热情,变成村民能摸到的实惠。”这支青春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用行动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留下了坚实足迹。
来源:农民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