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6月,61岁的韩先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胆道镜取石手术。当医生通过胆道镜取出最后一颗胆囊结石时,这位曾因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而陷入治疗困境的老人难掩激动:“终于保住了跟随我多年的‘老朋友’!”该病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在保留胆
今年6月,61岁的韩先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胆道镜取石手术。当医生通过胆道镜取出最后一颗胆囊结石时,这位曾因同时患有冠心病、糖尿病而陷入治疗困境的老人难掩激动:“终于保住了跟随我多年的‘老朋友’!”该病例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在保留胆囊功能治疗复杂胆石症的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据悉,韩先生11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不适,症状间断发作。辗转求医后,最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多发结石,并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2型糖尿病。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曾建议其接受ERCP术(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及择期胆囊切除术。但韩先生坚决要求保留胆囊,进行保胆取石治疗。
考虑到患者高龄且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较高,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团队经过充分评估,为其制定了“两步走”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今年3月:先行ERCP术+胆总管结石取出术+胆囊双支架置入术。
今年6月:待三个月后再次入院,行ERCP术+胆囊结石胆道镜取出术+鼻胆囊引流管置入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创伤小,成功完整保留了胆囊功能。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黄疸及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目前,胆总管结石常见的临床处理措施是ERCP取石术,而胆囊结石常见的治疗措施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后可能出现胆汁的浓缩功能出现障碍,常见症状为口苦、烧心及腹泻等相关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直肠肿瘤发病率的上升。
郑大二附院消化内科胆胰团队实力雄厚,是河南省内最早开展ERCP的团队之一,常年致力于胆胰疾病的早诊早治。在以李振峰教授等老一辈的指导下,以孙趁意、赵建波等新一代团队的带领下,培养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成熟的内镜诊疗团队,他们不断提高对胆胰疾病的诊治能力。
近年来在引进胆道镜及相关技术后,该团队不断尝试应用胆道镜治疗胆囊疾病。胆道镜为超细内镜,直径约3-4mm,可以通过部分胆囊管及肝内胆管,为进一步碎石及取石提供条件;胆道镜可以观察胆囊黏膜及肝内胆管黏膜,进一步观察胆囊息肉及胆囊肿物及必要时的活检,为胆囊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可能。胆道镜及相关技术的应用,为进一步治疗胆囊疾病、特别是胆囊结石的保胆取石术提供可能,为保留患者的胆囊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通讯员:郝炳章 李振峰 李加仪
来源:健康伴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