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乔布斯,库克成为苹果任期最长CEO,AI能否撑起下一个10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04 22:35 1

摘要:截至2025年8月1日,蒂姆・库克担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时长达到5091天,超越史蒂夫・乔布斯的5090天,成为该公司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

超越乔布斯,库克成为苹果公司史上任期最长CEO,最新发声称苹果已将AI业务放在首位?库克时代的终极考验:AI能否撑起苹果的下一个10年?

截至2025年8月1日,蒂姆・库克担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CEO)时长达到5091天,超越史蒂夫・乔布斯的5090天,成为该公司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

没错,库克,那个看上去不张扬、甚至有点无趣的CEO,如今成了苹果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人。而且就在最新的投资者大会上,他放话:苹果已经把AI业务放在首位。

很多人惊了,苹果不是一直被吐槽AI落后吗?库克却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苹果从来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每次都能把产品做成全球爆款。

今天,就来聊聊这个比乔布斯更“耐用”的男人,库克是怎么一步步撑到今天的?苹果的AI赌局又会怎么走?库克到底是新时代的乔布斯,还是只会数钱的“管家”?

时间倒回到2011年,那是个让全球果粉心碎的年份。乔布斯病重辞世,那个改变世界的男人,带着苹果光环谢幕。临终前,他把苹果这个帝国交给了一个并不算耀眼的人——蒂姆·库克。

很多人当时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库克行吗?这个家伙没有乔布斯的远见,没有那种站在舞台上就让人热血沸腾的魅力。他只是个管供应链、谈价格、算账的幕后人物。甚至有人断言,苹果会在库克手上慢慢走下坡路。

可现实狠狠打了这些人一巴掌。乔布斯走后,苹果非但没有崩盘,反而市值一路狂飙,从几千亿美元到如今动辄三万多亿美元,稳坐全球市值前几的宝座。苹果赚的钱多到什么程度?光是现金储备,就能让它直接去收购一家大银行。

库克的秘诀是什么?他不是乔布斯那种天才型的创造者,但他是一个极致理性的执行者。他把乔布斯留下的创意宝藏,发挥到了极致。iPhone年年升级、iPad换代、AirPods横空出世、Apple Watch成了智能手表王者。库克把这些产品像“理财产品”一样运营,把苹果变成了一台稳定的赚钱机器。

更重要的是,他让苹果变得更国际化、更高效。乔布斯是个艺术家,库克是个运营官。他精通全球供应链,把中国工厂、印度代工、东南亚产业链玩得转得飞起。生产效率更高,利润率更恐怖。

当然,也有人吐槽库克时代的苹果越来越“无聊”,没有了乔布斯那种惊艳四座的发布会时刻。的确,这些年苹果的创新乏善可陈,很多时候只是小修小补。可别忘了,这种“无聊”,恰恰是库克想要的。他不是要给你“哇塞”的产品,而是要给股东看一张越来越漂亮的财报。

于是,一天接着一天,库克干了整整5091天,硬生生超越了乔布斯的5090天,成为苹果历史上任期最长的CEO。这个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他的稳,是他的耐心,也是苹果在资本市场上巨大的成功。

这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库克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苹果会因为他彻底走向另一个时代吗?

库克执掌苹果5091天,这个数字可不仅仅是个里程碑,它背后的含义远比表面更深。

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人物,他是那个能站在舞台上,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用一句“one more thing”就让全世界尖叫的人。他把苹果从一家电脑公司,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创新企业。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以为苹果的辉煌只属于乔布斯那个时代。可是现在,库克不仅撑住了苹果,还创造了比乔布斯更长的统治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库克不再只是“接班人”,他成为了另一个苹果时代的缔造者。

库克做到了什么?他让苹果从一家“卖设备的公司”,彻底变成了一台印钞机。乔布斯留下的iPhone,就像一个金矿,库克不仅把它挖到极致,还围绕它搭建了整个生态帝国——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甚至Apple Pay。这些服务像是一条条涓涓细流,汇成了苹果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而在市值方面,乔布斯去世时,苹果还只是几千亿美元的公司。库克接手后,苹果一路突破一万亿、两万亿、三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破三万亿的公司。这是资本市场对他的最高褒奖。

可别忘了,这一切并不是轻松得到的。乔布斯走后,外界一直怀疑库克缺乏创新,苹果会失去灵魂。但库克用事实证明了,他或许不是那个能造出“划时代产品”的天才,可他是那个最会让苹果赚钱的人。商业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股东更看重的是稳定的利润,而不是舞台上的掌声。

但库克能执掌这么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苹果暂时找不到替代他的人。

就在今年7月,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宣布将于年底退休。这可是被认为最有可能接班库克的人,如今也要离开了。再加上苹果高管层很多人都年过六十,财富自由早就实现,没有人愿意再去接那颗“烫手山芋”。

这就让库克显得格外重要。他不仅是CEO,还是苹果的定海神针。尤其是在AI时代的转折点上,苹果更需要一个稳得住的掌舵人。外界普遍认为,库克至少还会再干五年,这也意味着,未来苹果的AI布局,很可能都是在库克的带领下完成的。

库克超越乔布斯,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胜利,更是对“另一种领导方式”的认可。乔布斯是艺术家、是天才,是那个敢于改变世界的人;而库克是管理者、是执行者,是那个能让苹果一步步变成世界最赚钱公司的“管家”。

有趣的是,很多人以为库克会是一个过渡人物,结果他用14年的时间告诉大家:他不只是一个看守人,他是一个缔造者。他的成功提醒我们,商业世界不只有“天才型领导”,也有“执行型领导”。乔布斯开创了苹果的传奇,库克则把这个传奇变成了一个稳定运行的帝国。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个“稳”的苹果,还能再次颠覆世界吗?尤其是在AI这个风口之上,苹果这艘巨轮,到底能不能及时转向?

答案,就藏在库克下一步的赌注里。

这两年,AI的热度简直要炸裂了。ChatGPT横空出世,微软和OpenAI联手把生成式AI推到了风口浪尖;谷歌也不甘示弱,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的大模型;Meta、亚马逊全都在拼命砸钱搞AI,连英伟达都因为AI芯片需求暴涨,市值冲破了4万亿美元。

可苹果呢?除了Siri在那“装糊涂”,几乎没什么像样的AI产品。去年10月,网上还爆出一个热门话题——“内部员工称苹果AI至少落后两年”。很多人调侃,苹果的AI就是个笑话,库克完全没跟上节奏。

面对这些质疑,库克其实早就表过态。他在最新的投资者大会上说得很直接:苹果从来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耳机都不是苹果发明的,但苹果能把它们做成全球爆款。他还举了iPhone的例子——当年谁能想到,一部不是苹果发明的手机,却能彻底改变世界?

这话听起来很“硬气”,可它也道出了苹果的核心逻辑:苹果从来不急着第一个冲进战场,它要的是后发制人。

这其实符合苹果的性格。乔布斯时代,苹果就不是靠“先发”取胜的公司。iPod不是第一个MP3,iPhone不是第一个智能手机,iPad也不是第一个平板。可苹果每次都能找到用户最需要、体验最顺畅的切入点,把产品做成精品,然后迅速席卷全球市场。

库克显然也打算用这套打法来应对AI浪潮。在投资者大会上,他毫不避讳地承认,AI是比智能手机、互联网还要大的“蛋糕”。这话分量可不轻,说明苹果已经把AI看成是未来十年的头号任务。

但问题是,AI不同于硬件产品,它依赖的是算力、算法、数据,而这些恰恰不是苹果的强项。微软有Azure云计算、OpenAI的技术支持;谷歌有DeepMind和海量搜索数据;亚马逊有AWS和电商平台积累的数据。相比之下,苹果在云算力和大模型技术上都明显落后。

不过,库克有自己的底气。苹果手上有全球最庞大的硬件生态:十亿部iPhone,数亿台Mac和iPad,Apple Watch、AirPods全家桶齐备。这意味着,只要苹果能把AI功能无缝融入到这些设备中,它就能直接接触到全球最多的高价值用户。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未来的iPhone不只是个手机,它会成为一个强大的AI助手;Mac不只是电脑,它可以直接生成内容;Vision Pro也许会结合AI,彻底颠覆虚拟现实体验。苹果的优势在于“终端入口”,它并不急着在云端和微软、谷歌硬碰硬,而是准备用生态优势把AI“塞进”自己的产品。

所以,苹果慌吗?从外界看,苹果确实慢了一步。但库克显然不急。他清楚苹果不是一家靠“第一名”吃饭的公司,而是一家靠“用户体验”打天下的公司。

库克甚至在大会上说:“我们不介意不是第一个,但我们希望是做得最好的那个。”他宁愿让别人先把路踩平,再用苹果的设计和生态,把产品做成新的标杆。

这听起来很库克式,也很“苹果式”。可代价是,外界会一直质疑:苹果是不是已经失去了乔布斯时代的那种锐气?在AI这个新的战场上,苹果还能不能再来一次iPhone级别的奇迹?

这场疑问,恐怕只有未来几年能给出答案。

如果你熟悉苹果,就会发现它跟微软、谷歌、OpenAI这些公司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微软疯狂推Copilot,谷歌搞各种大模型,Meta砸钱做开源模型,连英伟达都直接把算力卖成了“印钞机”。他们都在拼命抢时间,抢市场,谁先跑出来谁就能占据制高点。

苹果却像是在“装死”。没有发布什么震撼业界的大模型,没有搞AI聊天助手的大新闻,Siri依旧回答得磕磕巴巴,好像完全不着急。

可这就是苹果的套路。它不是技术展示型公司,而是体验导向型公司。库克非常清楚,苹果用户不是在乎“功能最强”,而是在乎“体验最顺”。你可能不知道AI模型的参数是多少,但你知道iPhone用起来顺不顺、是不是好用、是不是比别的手机更有“高级感”。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的AI打法很特别。

首先,它不打算跟微软、谷歌拼“云算力”。苹果的优势从来不是大规模云服务,而是硬件+软件的闭环生态。iPhone、iPad、Mac、AirPods、Apple Watch,这些设备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的高端用户群体。一旦苹果把AI无缝集成到这些设备上,体验就能直接甩开竞争对手。

比如未来的iPhone,可以拥有一个更聪明的Siri,不只是回答天气,还能根据你的习惯自动帮你处理邮件、总结文件、生成照片视频;Mac可以直接生成文档和代码;iPad可以帮你设计、绘画、写作;Vision Pro甚至能结合AI,创造出更真实的虚拟体验。这种“终端AI”,是微软和谷歌很难比肩的。

其次,苹果有自己的哲学——慢工出细活。库克不想为了抢时间而发布一个不成熟的产品。他很清楚,苹果的品牌价值来自“稳定、好用、精致”。一旦推出一个体验糟糕的AI功能,苹果的口碑会直接受损。

这其实也是苹果历来的做法。iPod不是第一个MP3,iPhone也不是第一个智能手机,iPad更不是第一个平板。可苹果每次都能找到用户最核心的需求,然后把产品做得极致易用。到最后,大家都会忘记谁是第一个发明的,只记得是谁改变了行业。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苹果正在默默为AI做技术储备。别看它现在没啥大新闻,实际上苹果一直在研发自家的AI芯片、隐私计算技术、设备端AI模型。苹果特别强调“隐私保护”,这对未来的AI应用其实很关键,因为用户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数据被滥用。

再说一句,苹果有钱、有资源。它的现金储备高达数千亿美元,完全可以大手笔收购人才、公司和技术。而且它的供应链能力是全球无敌的。等到苹果真正决定“发力AI”的那一刻,它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把整个行业节奏打乱。

所以,苹果的AI打法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后发制人”。它更像一头巨兽,表面看起来慢吞吞,其实一直在蓄力。一旦出手,就很可能再来一次iPhone级别的颠覆。

问题是,这种策略风险也很大。AI行业变化太快了,微软、谷歌、OpenAI几乎每几个月就会有新动作。要是苹果等得太久,用户习惯都被别人养成了,后发优势就很可能变成劣势。

库克赌的,就是苹果的品牌和生态能让它有时间慢慢来。他相信,一旦苹果推出AI产品,用户会毫不犹豫地买单。毕竟,这十几年来,苹果已经用AirPods、Apple Watch、iPad一次次证明了,只要产品体验到位,它从不缺爆款。

库克能有今天的底气,并不是因为他有乔布斯那种天才式的创造力,而是因为他是一个极致理性的管理者。乔布斯曾经说过,库克是“世界上最好的运营官”。事实证明,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他最强的能力就是供应链管理。乔布斯是创意天才,但要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量产的产品,需要一个能把成本压到最低、效率提到最高的人。库克就是这个人。他能把每一个零部件的价格抠到极致,能让生产工厂、物流体系运转得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乔布斯在世时,库克就是那个“幕后管家”。他几乎能预测某个零件会在全球哪个工厂产能不足,然后提前调度,确保苹果的新品发布不会出岔子。也正是因为这种能力,苹果在乔布斯离世之后,才能持续推出畅销产品。

库克接任后,把这种供应链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让iPhone的利润率始终高得吓人,还把苹果的产业链布局到全球。比如,他大力推动生产多元化,把一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这种稳健的全球布局,让苹果在疫情、贸易摩擦这些黑天鹅事件中依然能保持强大的产能优势。

更重要的是,库克是一个数字导向的人。他不追求“炫酷的创意”,但他懂得怎么让苹果成为一台赚钱机器。在他的带领下,苹果从一家卖硬件的公司,变成了服务生态巨头。App Store、Apple Music、iCloud、Apple TV+,这些订阅服务就像是一根根现金水管,源源不断地为苹果输送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对库克那么放心。因为他不仅能保证苹果稳定赚钱,还能持续提高股东回报。过去十几年,苹果的股票分红和回购规模都大得惊人。光是股票回购,苹果就砸了上千亿美元,把公司市值推到全球第一的位置。

库克的底气还来自苹果的“护城河”。苹果生态闭环太强了:iPhone、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再加上各种订阅服务,把用户牢牢锁住。一个用iPhone的人,很难完全脱离苹果生态去用别的手机;一旦买了Mac,又会想要iPad和AirPods;用上iCloud和Apple Music,更是彻底“跑不了”。

这套生态是别人很难复制的。微软、谷歌虽然有自己的优势,但它们在硬件上始终做不到苹果那种“软硬结合”。而正是这种生态闭环,让库克可以“慢悠悠”地布局AI,因为他知道,只要苹果推出好用的AI功能,用户会立刻买单。

很多人说,库克没有乔布斯的创造力,这话没错。但他换了一种方式让苹果更赚钱、更稳健、更可持续。乔布斯是艺术家,喜欢孤注一掷的豪赌;库克是管家,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回报。

这并不意味着库克缺少雄心。他敢于做出一些乔布斯未必会做的事,比如在硬件之外大力发展订阅服务,让苹果变成一家既卖设备又卖服务的混合型巨头。如今,苹果的服务业务利润率比硬件高得多,贡献的营收已经接近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规模。

这就是库克的底气所在:庞大的现金储备、稳健的盈利能力、无敌的供应链,以及全球最忠诚的用户群体。

正因为如此,他才敢说苹果不需要第一个冲进AI战场。因为他清楚,苹果并不是靠“先发”取胜,而是靠“用户体验”碾压对手。

不过,这种模式到底能不能继续奏效,还要看接下来的AI大战。AI不是iPhone时代的复制粘贴,市场变化更快、竞争更激烈。库克手里的这张“稳牌”,能不能再一次打赢牌桌上的豪赌?这才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AI的浪潮已经彻底铺开。微软、谷歌、OpenAI几乎每隔几个月就有新动作,Meta在开源模型上疯狂投入,连特斯拉的马斯克都跳出来搞自己的AI公司。行业竞争速度快得惊人,谁能抓住用户心智,谁就可能成为下一个科技霸主。

而苹果呢?它就像一艘庞大的航母,表面看似行动缓慢,却随时可能来一次毁灭性的“炮击”。

未来几年,苹果的AI布局可能会有几个方向。最直接的,就是让Siri彻底“翻新”。过去的Siri,说白了就是个语音搜索助手,回答问题含糊其辞、反应慢,体验被吐槽了好多年。如果苹果能给Siri接入生成式AI能力,让它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帮用户完成复杂任务,那体验会是质的飞跃。

另一个方向,是让AI深度融入硬件。想象一下,你用iPhone拍完照片,它能自动帮你修图、生成短视频;你在Mac上写文档,AI能自动帮你总结、改写、生成PPT;你用iPad画画,AI可以一键帮你完成复杂的设计。这些功能一旦无缝结合进苹果的设备,体验会比任何第三方软件更顺滑。

还有一个潜在的杀手锏,就是Vision Pro。苹果一向擅长在别人看不懂的时候埋伏笔。现在的Vision Pro看起来像是个高价玩具,可如果结合AI,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智能助手融合在一起,它可能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就像当年的iPhone一样,真正改变人类与科技交互的方式。

苹果的优势很明显。它有全球最多的高端硬件用户,有最成熟的供应链和操作系统生态,也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AI。更重要的是,苹果在隐私保护上的口碑,让它在用户信任方面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未来如果用户对AI的数据安全越来越敏感,苹果的“隐私牌”可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竞争筹码。

但苹果的短板也摆在那里。它在云计算和大模型上的基础明显落后于微软和谷歌,这些公司已经通过Azure、Google Cloud积累了强大的算力和数据优势。如果苹果一直停留在设备端AI,而不去解决云端能力的问题,那在某些需要海量计算的应用场景中,它会天然吃亏。

库克显然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他嘴上说“不着急”,但苹果这几年在AI相关人才的招聘、AI芯片的研发上投入巨大。苹果也在悄悄扩充自己的云基础设施,只是它不愿意把这些过程公开得太早。

未来五年,将是苹果能否完成“AI转身”的关键期。库克至少还会执掌苹果五年,这也意味着,他必须在自己任期内,让苹果的AI战略落地。否则,一旦交棒给下一任CEO,苹果可能会在AI竞争中彻底被边缘化。

问题是,苹果能不能再来一次iPhone级别的奇迹?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靠的是对未来的疯狂赌注,用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改写了世界。库克时代的苹果,靠的是极致稳健,把一台赚钱机器运转到了极限。但AI是一个节奏极快的赛道,不等人、不讲情面,后发制人的机会窗口可能非常短。

如果苹果能把AI和硬件生态完美融合,它可能会再次主导全球科技市场;如果它动作太慢,未来的AI入口也许就会被微软、谷歌、甚至OpenAI彻底占据。

所以,库克这次的赌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键。他能不能在自己的任期内,再造一个改变世界的苹果?没人能给出确定答案,但这场豪赌,已经开始了。

当库克在苹果CEO的位置上坐满5091天,他不只是超越了乔布斯的记录,更是彻底改变了外界对他的看法。刚接任时,很多人觉得他不过是个“守成之人”,只是把乔布斯留下的遗产维持下去。可14年过去了,库克用实际成绩证明:他不仅守住了苹果,还让它变成了全球最赚钱、最稳定的科技巨头。

这一路走来,库克面对的挑战一点不比乔布斯少。乔布斯离世后,外界普遍怀疑苹果失去了灵魂;智能手机市场饱和、创新乏力的质疑声从未停过;中美贸易摩擦、疫情、供应链危机,更是让苹果一次次站在风口浪尖。可库克都挺过来了,而且每一次危机,苹果不仅没被打倒,反而赚得更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人眼里,库克是一个完美的“接班人”。他没有乔布斯那样的舞台魅力,也很少做出让人尖叫的创意,但他用一种更理性的方式,把苹果送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过,5091天只是一个数字,库克的故事远没结束。苹果高管层正在经历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很多老将陆续退休。接班人问题开始摆到台面上,可惜苹果似乎还没准备好答案。

杰夫·威廉姆斯的退休,意味着那个最有可能继任的人选已经离开。其他高管也大多年过六十、财富自由,对接任CEO并不感兴趣。这让库克显得更像“定海神针”——只要他在,苹果就不会乱。但这也意味着,库克必须在接下来的五年内,既要带领苹果完成AI转型,还要找到那个合适的接班人。

这将是他任期最后阶段最大的挑战。

外界都在问,苹果还能不能再来一次像iPhone一样改变世界的创新?AI无疑是下一个最大的赌局。微软、谷歌、OpenAI已经冲在前头,苹果再拖下去,用户习惯可能就被彻底占领。可如果苹果能利用自己的生态优势,把AI体验做得比别人好,凭借十亿部iPhone的用户群,依然有机会后来居上。

库克的赌注,其实不仅仅是AI。他要赌的是一种经营哲学:苹果不需要第一个冲进市场,只要它推出的产品是最好用、最能打动用户的,它就能赢。过去,iPod、iPhone、iPad、AirPods、Apple Watch都印证了这套逻辑。

但AI是个不同的战场,节奏比任何一个行业都快。这个世界不会等苹果准备好。库克手里的牌依然很强,可如果出牌太慢,也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机会。

库克超越乔布斯,既是时间的胜利,也是商业逻辑的胜利。他让世界看到,科技公司不一定要靠天才才能成功,一个稳健、极致执行的管理者,同样能把企业推到巅峰。

可库克时代终究会结束。等到他把CEO的位置交出去,苹果还会不会像过去十几年一样稳如泰山?会不会在AI时代再次创造奇迹?还是会逐渐失去主导权,变成一个只会收割利润的“巨无霸”?

这些问题,答案还藏在未来。

下一个十年,苹果依然是那个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科技公司。而库克,作为那个任期最长的CEO,很可能会用最后的几年,完成一场属于他自己的压轴大戏。是再次颠覆世界,还是成为一个完美的“守成者”,留给后人去评价。

库克超越乔布斯,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段商业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他用14年的时间,把苹果从一个靠乔布斯灵感驱动的公司,变成了全球最稳健、最赚钱的巨无霸。可他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AI是未来最大的战场,苹果能不能再次引领潮流,库克能不能带着苹果再造一个iPhone级的奇迹,这一切都还悬而未决。

你觉得,苹果的下一次爆款,会是AI产品吗?在库克手上,苹果还有机会再一次改变世界吗?

如果你也想看到科技行业的下一场大戏,别忘了点个赞,留言告诉我你的看法,也可以订阅我的频道。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微软、谷歌、苹果的AI战争,看看谁才有机会成为最终的赢家。

来源:财富情报局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