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00病例!注意了!出门尽量穿浅色衣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04 22:33 1

摘要:“基孔肯雅” 一词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关节痛、弯腰驼背的症状,花斑伊蚊是其主要传播者。

“基孔肯雅” 一词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关节痛、弯腰驼背的症状,花斑伊蚊是其主要传播者。

截至7月31日,广东佛山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6000例。为尽快阻断疾病传播,本周,广东全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

部分地区开展集体灭蚊行动

居民每晚一起点燃蚊香

位于中山市的黄圃镇,每晚6时,各家各户相约一起点燃蚊香

志愿者介绍,这个时间是伊蚊活跃的高峰期,大家一起点蚊香,可以把蚊子从家里赶出去,再配合外围的集中消杀,就能最大限度杀死蚊子。

为杜绝后患,伊蚊的卵和幼虫也要一并消灭。家里的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室外的洼地,但凡容易积水的,都要“翻盆倒罐”排查清理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表示,伊蚊产卵特点是跳跃式,它不会将一次怀胎的卵全放在一个滋生地,而是分处产卵,如一个地方产30只,换个地方产3-5只。而没有积水,伊蚊就没有生长环境

对于屋上的积水,也有无人机“助阵”。一旦发现积水点,就有工作人员上去排查,既节约人力,又提升效率。

■ 研发“灭蚊神器”,诱蚊、扑杀还能预警

这个黑盒子,是广东省卫健委、省疾控局等多部门,联合南方医科大学研发的“电子哨兵”。

科研人员在里面放置了模拟人体气味的诱蚊剂,吸引伊蚊“上钩”、将其扑杀的同时,还能实时监测该位置的伊蚊密度,一旦升高就立即发出预警。

■ “放蚊子吃蚊子”

此外,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更有颠覆性的手段:“放蚊子吃蚊子”。

这个明显比伊蚊幼虫体型大出数倍的,是华丽巨蚊。它是伊蚊的天敌,据统计,一只华丽巨蚊在幼虫时期,至少可以吃掉它身边的伊蚊幼虫80到100条

华丽巨蚊长大后,无论雌雄都令人安心:它们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既不吸血,也不传播疾病

此外,科研人员还在试点另外一种“以蚊治蚊”的手段:在中山大学的“蚊子工厂”,每周能“孵化”出400万至500万只经过特殊处理的“绝育”雄蚊。它们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会令其产下的卵无法发育。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张东京表示,一次有效交配可使雌蚊一生产下的后代减少200-300个,释放区内蚊子种群密度确实发生下降。

■ 投放“灭蚊鱼”

不过专家也坦言,生物防治的见效速度较慢,它相当于一个提前介入的预防手段。为求立竿见影,在佛山的部分水体中,城管部门还投放了5000多条据说能吃蚊子的“灭蚊鱼”

这件新鲜事引发热议,有人支持;有人担心是外来物种会破坏生态。当地城管回应称,此 “灭蚊鱼” 是本地鱼种,不是北美洲凶狠的 “食蚊鱼”。有居民看到报道后网购饲养“灭蚊鱼” ,专家提示,这种做法对灭伊蚊效果有限

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表示,白纹伊蚊喜欢滋生在小型水体中,如盆罐积水、水培植物水、蛋壳接的雨水等,这类环境显然不适合释放鱼类。

在中山市坦洲镇,人们还把“防蚊灭蚊”知识唱成一首歌。“清源断水第一条,发现积水全清掉,花坛绿化积水器,杜绝蚊虫产毒苗”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根据气象信息,近期广东地区还会持续高温并伴随降雨,这为伊蚊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无论消杀还是生物防治,对抗伊蚊的战斗,还需要继续坚持。

佛山三水发布

“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

近日,佛山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基孔肯雅热是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无特效药可治。

感染后可能出现持续高烧(39℃以上)、剧烈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发展为慢性病痛或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

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议:

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不要让蚊子进你家,不要让蚊子咬你。

清积水、清垃圾——没有积水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亚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常喷涂防蚊液——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被叮咬。

全民行动灭蚊虫——万众齐心灭疫情。

感染后有哪些典型症状?

这三点要警惕!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表现较为明显,主要有三大特征:

•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即退烧后再次发热。

•出现皮疹: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

•关节剧痛:这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常因关节肿胀、疼痛而行动受限。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

•此外,还可能伴随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

高危人群如婴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可能会引发重症。

和登革热分不清?

关键看这两点!

同样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很容易被混淆,但两者的核心区别很明显:

登革热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肌肉痛为主,常伴随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而基孔肯雅热主要攻击成纤维细胞,以剧烈关节痛为典型表现,出血症状少见。

专家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明确区分就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登革热患者的出血症状,加重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损伤。因此,当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接受针对性治疗。

预防是关键!

防蚊四招请收好

基孔肯雅热尚无特效疫苗,防蚊灭蚊是阻断传播的核心手段:

1. 清除积水: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如花盆托盘、空瓶等),杜绝蚊子滋生环境;

2. 定期灭蚊:家中可使用蚊香、灭蚊剂等,降低蚊虫密度;

3. 避开高峰:日出和日落前几小时是蚊虫活跃期,尽量减少前往蚊虫密集区域;

4. 加强防护:使用驱蚊药、中药香囊等,外出时穿长袖衣裤,减少叮咬风险。

别看蚊子小,“咬”出病来可不得了!夏日蚊虫多,牢记这些知识点,做好防蚊措施,才能安心度夏~

赶紧把这些实用信息转发给家人朋友吧!

编辑:李昕阳 责编:李婧宇 监审:曾晓文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