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十一点半,你刷着小红书准备睡觉,忽然弹出一条推送:豆瓣崩了。
昨晚十一点半,你刷着小红书准备睡觉,忽然弹出一条推送:豆瓣崩了。
点进去,满屏都在说“肖同学塌房”。
你皱皱眉,心想:豆瓣崩跟我有啥关系?
再划两下,发现文案一模一样,连错别字都复制粘贴。
凌晨五点,天刚泛白,你再打开小红书,几千条帖子像被橡皮擦抹掉,只剩零星几条真人哀嚎:
“我昨晚截的图呢?”
“那些号怎么全没了?”
它们去哪儿了?
先别急着骂“黑产”,故事比你想象的更离谱。
先说结论:
那些号不是跑了,而是被算法“收尸”。
它们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军,而是平台自己的A/B实验引擎——也就是那个天天猜你喜欢、给你贴标签的系统——临时放出来的一群“测试小白鼠”。
它们集体消失,是因为实验结束,数据已到手。
换句话说,你以为在围观一场网暴,其实是平台在测你的脾气:
“用户到底多容易被带节奏?”
“举报按钮摁几下会炸?”
“情绪峰值在哪?”
数据回收后,系统更懂你,也更懂怎么让你沉默。
听起来像科幻?接着往下翻。
深夜的“幽灵剧组”
十一点整,脚本启动。
账号昵称统一格式:字母+数字+emoji,头像清一色卡通猫狗。
文案模板只有一句:
“豆瓣崩了,肖同学这回彻底完了。”
后面跟着一张糊到发绿的截图,圈出一句“疑似爆料”。
几千条内容像流水线罐头,三分钟一条,五分钟一屏。
评论区更离谱:
“早看出来他不是好人。”
“我同学是他室友,说他人品差。”
话术像复读机,点赞数却蹭蹭涨。
你点举报,页面提示“已收到”。
你以为正义出手了,其实后台在记录:
“本条内容被举报耗时47秒,用户停留时长8.7秒,情绪关键词:愤怒。”
每一条举报,都是给算法喂料:
“下次再推类似内容,得换张图,文案再短一点,情绪钩子埋得更深。”
我们以为在灭火,实则帮黑产升级放火教程。
“豆瓣崩了”只是个剧本杀
为什么选“豆瓣崩了”当切口?
豆瓣小组一向是吃瓜第一线,系统崩了,等于戏院停电,观众最容易起哄。
黑产深谙此道,平台更懂。
于是算法生成一个虚拟事件:豆瓣服务器凌晨维护,页面短暂报错。
再把报错截图塞进造谣帖,配上“肖同学”三个字,情绪瞬间拉满。
你问肖同学是谁?
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名字足够中性,既不带明星流量,也不触法律红线,正好拿来练手。
实验组A用“肖同学”,实验组B用“某顶流”,对照组啥也不放。
数据跑完,结论出炉:
“肖同学”这个名字的愤怒转化率比“某顶流”高12%,比对照组高300%。
下回黑产接单,报价单直接写:
“造谣套餐A:含情绪峰值人物姓名,加收30%服务费。”
消失不是跑路,是关机
凌晨五点,天边泛起蟹壳青。
小红书技术群里弹出一条系统消息:
“实验组回收完毕,异常账号批量冻结。”
几千个账号头像瞬间灰掉,像被拔掉电源的玩具。
后台日志显示:
“用户举报触发熔断阈值,实验提前结束。”
换句话说,不是平台良心发现,而是你我的手指按下了关机键。
只是下次实验,算法会更狡猾:
文案不再复制粘贴,而是AI生成,每条都不一样;
头像不再卡通猫狗,而是真人自拍,连朋友圈都给你造好;
举报按钮可能藏得更深,得先点“更多”再点“反馈”再点“内容不适”。
多三步操作,就能劝退一半人。
我们每点一次举报,都在帮它优化用户体验。
幽灵水军的真正宿主
写到这里,必须提一句:
这批账号的IP地址,七成来自某云服务器,三成来自境外代理。
但你以为这就是源头?
不,真正的宿主在平台内部。
A/B实验引擎需要大量“假用户”来测试真实用户的反应。
过去,平台雇大学生刷问卷,现在直接生成虚拟账号,省时省钱。
这些账号白天睡觉,夜里上线,像蝙蝠。
它们不图钱,不图名,只要数据。
数据卖给谁?
卖给广告部:
“用户情绪峰值在晚上11点到凌晨1点,适合投放情感类广告。”
卖给内容部:
“用户对‘塌房’关键词耐受度下降,建议减少明星负面推送。”
甚至卖给黑产:
“举报阈值已调低,下次行动请分散IP。”
一条产业链,闭环完成。
普通人该怎么办?
别急,先教你三招防身。
第一招:截屏存证。
别嫌麻烦,长按电源键+音量键,十秒搞定。
存图不是发给朋友吃瓜,是留给平台客服。
客服最爱说“请提供截图”,你反手甩过去,省得来回拉扯。
第二招:精准举报。
别点“内容不适”,那等于告诉算法“这条内容有效”。
要点“侵犯名誉”,再附一句“已保留证据,必要时报警”。
平台最怕用户较真,一较真就得人工审核,人工审核就要花钱。
水军成本高一分,行动就慢一步。
第三招:@小红书安全中心。
别私信,直接公开@,让客服看得见,也让其他用户看得见。
公开@等于挂热搜,平台处理速度能快十倍。
别小看这三步,去年某明星被造谣,粉丝集体操作,三天内封了八百多个号。
水军再智能,也怕人海战术。
根治之道:让买水军像买毒品
个人自救只是止血,立法才是手术。
现行法律对“水军”的定义模糊,抓到的多是马仔,幕后金主逍遥法外。
建议参考毒品量刑:
买水军造谣,按次计费,一次刑期一年起步;
造成受害人自杀、抑郁,按故意伤害罪叠加;
平台若知情不报,按共犯处理。
别觉得严苛,韩国去年刚通过《网络暴力防治法》,造谣致死最高判七年。
消息一出,某论坛热搜直接少了一半。
中国也有动作,《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今年开始征求意见,其中明确:
“组织、煽动网络暴力,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只是“情节严重”四个字弹性太大,希望细则早点落地。
平台的自我革命
比立法更快的,是平台自查。
小红书已经上线“账号DNA”系统:
注册满三天才能发带图内容,新号批量发同一模板直接限流。
抖音在测试“情绪水印”:
每条疑似造谣内容自动打上“可能包含不实信息”灰标,用户点开前就能看见。
B站更绝,直接给UP主发“谣言识别课”结业证书,考试不过不能开直播。
技术不是万能的,但至少让水军成本翻倍。
别忘了,平台也是商业公司,最怕用户流失。
只要举报按钮摁得够多,算法迟早改弦更张。
写在最后
昨晚的“豆瓣崩了”只是一场演习。
演习结束,数据入库,下次剧本可能换成“某顶流恋情”或“某网红偷税”。
别指望水军良心发现,也别指望平台一夜成佛。
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的手指和脑子。
下次再刷到批量造谣,别急着骂,先截屏,再举报,最后@安全中心。
你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在给算法写备注:
“老子不吃这套。”
留言区开放,说说你昨晚有没有刷到“豆瓣崩了”?
如果有,截图发出来,我们一起攒证据。
如果每个人都把证据留到明天早上,水军就永远等不到凌晨五点的关机键。
来源:集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