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全民灭蚊总动员,大广东给我们上了一课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04 20:11 1

摘要:基孔肯雅,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痛到弯腰驼背的样子。

作者 | 布语

最近,一种陌生的传染病突然冲上热搜:

基孔肯雅,一个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南部的词汇,用来描述人们感染该病毒后,痛到弯腰驼背的样子。

如今,它来折磨广东人了。

根据广东疾控最新数据,7月27日至8月2日一周内,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其中疫情最严重的佛山报告了2770例(7月份已累计报告超6000例),此外广州、阳江、湛江等超过10个市都有确诊报告。最远的输入病例,已经到了北京。

而传播该病毒的头号杀手,是我们身边一种无孔不入的害虫——伊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蚊子”。

长这样

为了阻断疫情传播,广东目前已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集中灭蚊行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蚊子!

身处风暴中心的佛山,日前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不少疫情集中的镇街,已经要求人员外出提前报备、居民“非必要不外出”,还有防疫人员上门消杀……

熟悉的情节似乎又在回归,这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到底有多严重?

一夜之间,蚊子成了佛山人的头号公敌,佛山彻底和蚊子开战了。

有网友说现在的佛山就是一个巨大的“蚊香痛城”。随处可见的大屏都在提醒你:

点蚊香了没?

图源:小红书

你可能无法想象,最近佛山早晨的画风是这样的:

宛如仙境(图源:小红书)

就连天桥底下的流浪汉,都喜提当地部门送出的“防蚊套餐”——蚊帐一顶。

禅城区政府部分和社会组织给流浪者派发蚊帐

路边井盖的孔,都安装上了“纱窗”,防止蚊子生出来、飞出来。

除了公共场所之外,不少疫情严重的地区,消杀人员已经开始入户消杀蚊虫,清理积水,家里的马桶、花盆、饮水机托盘、室外的洼地,每一处都不放过。

不少养花和种菜爱好者,在这轮大消杀躺枪,只能忍痛割爱。

还有企业因为“水养绿植的容器中可见蚊幼虫游动”被佛山市南海区卫生监督所给予“警告”行政处罚,如果逾期不改,将面临最高1000元的罚款。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伊蚊产卵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把一次怀胎所生的卵都放到一个滋生地里面,它往往一个水坑里面产三十只,换个地方再产三五只。

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里面”。这蚊子学会兵法了,实在很难顶。

灭蚊光靠工作人员是不行的,需要居民们自发配合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在关键时刻,老广们也一改往日喝茶的悠闲姿态,行动力真是没得说:

顺德北滘、陈村多村在网上发出倡议,要求全体村民在下午6点一起在家中点燃蚊香。

一到傍晚,家家户户烟雾缭绕,网友笑称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做什么法事

这可不是胡闹,顺德区疾控工作组解释:傍晚时间点多是蚊子交配时间段,蚊子会集中出现所以要先把蚊子赶出屋,再集中消杀。

这一波“赶尽杀绝”够狠的。

作为“抗蚊老区”,广东为蚊子准备的杀招还很多。

比如生物防治,在佛山的部分水体中,城管部门投放了5000多条据说能吃蚊子的“灭蚊鱼”。据说,一条雌鱼在饥饿状态下,24小时内可以捕食438条蚊幼虫。

更“颠”的是“放蚊子吃蚊子”7月30日,中大蚊子工厂技术总监张东京带领的师生团队,就被请去了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在无法清除蚊虫孳生地按比例释放华丽巨蚊幼虫(一龄、二龄、三龄)。

这个明显比伊蚊幼虫体型大出数倍的的华丽巨蚊,属于伊蚊的天敌。一只华丽巨蚊在幼虫时期,至少可以吃掉80到100条伊蚊幼虫。

而且华丽巨蚊长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既不吸血,也不传播疾病。非常令人安心。

还有无人机消杀,用科技手段极大提高了灭蚊效率,也减少了一线人员的感染风险。

广州白云无人机成“灭蚊神器”(央广网)

“灭蚊”这件大事,广大收租阿公阿婆们也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佛山禅城张槎街道在制定的村民公约里明确:个人灭蚊、防蚊不力的,暂停村民福利、暂缓分红

南庄镇澳涌村则表示,每天能做到清理积水等防控措施的屋主,给予每屋50元现金补助;

这一奖一惩,算是把情绪拿捏到位了。广东这轮“全民总动员”的力度,超乎想象。

广东对于蚊子“痛下杀手”的背后,显示出这轮疫情来势汹汹,不可小觑。

广东疾控最新数据,7月27日至8月2日一周内,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目前还外溢到了其他省市。

不要以为这个数字与自己无关,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痛!痛!痛!

基孔肯雅热,有什么症状?虽然个体的感受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无外乎三点:发热、皮疹加上关节疼痛。

“那种痛,凡是有关节的地方都像被夹了一遍。”一名自称“老佛山人”的网友分享说。

佛山第二人民医院的一名患者自述,感染的前几天是高烧不退、浑身长满红疹,等到烧退去之后,剧烈的关节痛却让他无法行走,只能拄着拐杖出行。

图源:小红书

虽然基孔肯雅热致死概率非常低,但后遗症却相当痛苦有医生警告:部分基孔肯雅热患者关节疼痛的症状可以持续数月乃至数年,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有致残的风险。

从治疗上难度来看,也相当棘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表示:目前我国尚无可供使用的基孔肯雅病毒疫苗,也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目前医院能做到的治疗手段,基本上都是帮患者缓解症状:该退烧退烧,该镇痛镇痛。

剩下的,基本要靠人体免疫系统来硬抗。

虽然基孔肯雅热在传播上无孔不入,症状也不轻松,但经过此前的“磨练”,各地应对起来明显更游刃有余了。

疫情最为严重的佛山,采取的是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这是地级市政府就可以自行研判并启动的。

说明这轮疫情是真的“可防可控”,和20年前的"非典”和几年前口罩的严峻度,不是一个等级。

归根结底,基孔肯雅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不小心中招,只好自己放个假,积极配合治疗就行。而且得了一次后,有大概率是可以终生免疫的。

图源:南方都市报

从这次广东对于疫情的反应来看,相当迅速、专业和透明。从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病例开始,基本上佛山各区都会实时更新疫情数据。

信息公开透明,人们才不会恐慌。

从目前网络上的信息看,广东至少做到了两点:

一是没有明显的一刀切和粗暴执法,很多时候是靠居民自发参与配合;

二是蚊帐、蚊香等防疫物资没有大涨价和哄抢,大家的生活也没受太大影响。

发现没有?广东人面对病毒,是一种“得闲饮茶”的从容感:不管是朋友圈如何晒花式“灭蚊“,还是把病毒造梗成“肯德基热”,和蚊子斗智斗勇,精神状态先不能输。

我们这代人真正需要担心的是,未来会不会有更多像“基孔肯雅热”,这样的病毒大流行频繁出现。

比如,基孔肯雅热,就并非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2010年9月,还是在广东,基孔肯雅热在东莞曾经迎来过一次传播。但那一次一共只有253个病例,和目前低了一个数量级。

但现在,全球都在迎来一轮该病毒的大流行。

按照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路径(蚊虫叮咬),这应该一种典型的“热带病”:只有湿热的赤道环境,才有供病毒长期传播的条件。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与广东差不多同时,南亚的的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今年7月也迎来了一波基孔肯雅热疫情,累计病例3.3万人。甚至纬度相对较高的法国,今年5月突然冒出了800多个病例,这在此前相当罕见。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7月22日已发出警报,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也许下一轮大爆发,就在眼前。

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之后,平均温度整体上升,高温的空气也能携带更多的水分,温暖潮湿的面积比几十年前更广了。

同时,也更利于蚊虫下卵。

有数据显示过去20年里,欧洲10℃等温线已经平均向北推进了240公里。上世纪90年代之前,在法国很少见到白纹伊蚊,如今这种“病毒携带体”在巴黎随处可见。

而广东的情况,更不用多说。今年夏天接二连三的台风降雨,炎热潮湿的天气正是蚊虫孳生的温床。

有不少网友反映说,今年的蚊子明显更猖獗了,“以前只有夜晚才能见到,现在大白天就敢上街咬人。”

随着气候变暖成为大趋势,未来也许有一大波“热带专属”的传染病成为我们身边的常客:登革热、黄热病、疟疾、日本脑炎……

各种病毒轮番上阵,恐怕能给我们的免疫系统一点小小的震撼。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

来源:大力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