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熊杰男,1号公路屿山海机车营地主理人,一年前,他还全身心经营着自己的初创企业,而现在他回到自己熟悉的龙湾村,打造出一个融合机车文化与海洋风情的特色营地。今天,他站在屿山海咖啡营地二层的观景平台,看着机车爱好者们在这里聚会,普通游客对着海景打卡拍照,终于可以
他是熊杰男,1号公路屿山海机车营地主理人,一年前,他还全身心经营着自己的初创企业,而现在他回到自己熟悉的龙湾村,打造出一个融合机车文化与海洋风情的特色营地。今天,他站在屿山海咖啡营地二层的观景平台,看着机车爱好者们在这里聚会,普通游客对着海景打卡拍照,终于可以分享这段充满坎坷与惊喜的创业历程。
一、创业火种:当热爱遇上商机
这不仅是一次创业,更是一份对家乡深情的告白。2024年的一次环岛骑行,当机车驶过大麦屿龙湾村时,这条蜿蜒的海景公路让熊杰男心头一热——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阿马尔菲海岸”吗?他重新认识了家乡的美,可望着空荡荡的公路,却没有一个能让骑行者休憩的场所,更让人遗憾的是,这么美的海岸线,游客却寥寥无几。
通过市场调研他发现了重新创业的机会,也点燃了心中的热情:机车保有量年增15%,但专业聚会场所稀缺;90后旅行者既要网红打卡也要深度体验;乡村振兴政策对文旅项目有最高30%的补贴。
营地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图片:
二、破浪前行:创业者的突围之路
创业之路充满坎坷,项目初期遭遇了场地建设、资金短缺、市场开拓难等问题,通过大麦屿街道、就业综合服务站和机车俱乐部的沟通协调,获得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机车营地才得以短期内落地。
海岛招工难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破解?那就把“劣势”变特色!他们培训当地阿姨做营地管家,她们用方言讲海鲜故事反而成了卖点,现在团队里龙湾村民占60%,连七旬老渔民都当起赶海安全员。这种资源整合不仅加快了项目的推进,还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山海协奏:双业态之选
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创新和差异化是创业者突围的关键。他们也曾疑惑:机车客群打卡、亲人友人休闲消费和摄影爱好者出片传播,一切都向着美好,但创业者永远不会停下创新的步伐,他们看着营地脚下的滩涂每日潮涨潮落,何不打造一个赶海乐园呢,让周末的亲子活动更增添一份野趣,成为了营地新的利润增长点,“山海双业态”成为了他们的制胜法宝。
四、合作创业,共富共赢
熊杰男和他的团队用自己的创业智慧与龙湾村合作创业,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同时带动着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村民陈阿姨表示,“我们每天在营地打零工,一个月下来额外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赶海乐园需要大量竹篮赶海,营地采购村民手工编织的篮子,单价从15元提到30元,直接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营地还带动了周边3家民宿改造升级,户均增收超3万元,共富不是分蛋糕,而是一起做蛋糕。
创业就像骑行,既要紧盯前路,也要享受沿途风景。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项目,不仅圆了熊杰男的机车梦,更激活了一片沉睡的海岸线,如果你也有创业冲动,记住——最好的出发时刻,永远是现在。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