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7 年,他那句“给我 6 个月,我能造出比英特尔更牛的芯片”,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人民大会堂激起千层浪,让在场 200 多位企业家目瞪口呆。
有人说,有的人,像是被命运狠狠捉弄的皮球,上一秒还在云端,下一秒就被摔得粉身碎骨。
牟其中就是这样一个被命运大手不断揉搓、抛起又摔下的男人。
他的人生就像一部充满戏剧性的传奇电影,跌宕起伏,看得人眼花缭乱。
1997 年,他那句“给我 6 个月,我能造出比英特尔更牛的芯片”,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人民大会堂激起千层浪,让在场 200 多位企业家目瞪口呆。
这可不是他第一次语出惊人,早在 1992 年,他就用 800 车皮罐头换来 4 架苏联飞机,净赚 1.6 亿,一跃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首富。
可在 2000 年,他却因诈骗 3 亿锒铛入狱。
如今 2024 年,83 岁的牟其中在抖音再度露面,宣称还要创业,网友们吵翻了天,有人赞他是超前 30 年的商业天才,有人骂他是割国家韭菜的江湖骗子,你说,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1982 年,重庆解放碑热闹非凡,42 岁的牟其中刚从劳改释放出来,身无分文,只借到 300 块钱,在民房里挂起“中德商店”的招牌。
这年头,政策刚松动,大家都还在摸索着怎么赚钱,牟其中已经开始动脑筋了。
他给 15 块钱的台灯配“包换卡”,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玩意儿,就像给商品找了个“保镖”,一下子就吸引了顾客。
他又把本地滞销的铜钟倒卖到上海,利用两地价格差狠狠赚了一笔。
更绝的是,他在店门口张贴《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借政治话题引人注目。
可好景不长,1983 年“严打投机倒把”,他因“贩卖战略物资”被抓,蹲了 11 个月的监狱。
命运的转折点在 1991 年,苏联刚解体,俄罗斯航空公司手头有几架图-154 客机,但苦于没有买家。
牟其中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立马带着翻译直飞西伯利亚。
他就像个精明的猎人,瞅准了机会就开始行动。当时图-154 客机市价约 6000 万人民币/架,他以市场价的 1/4 向川航预售飞机,还要求预付 20%定金,先稳住资金。
接着,他跟卖家承诺用 500 车皮日用百货支付,要求先发货后付款,把风险降到最低。
然后,他拿着飞机预售合同向银行抵押贷款,有地方政府信用背书,银行也很痛快地批了。
最后,飞机估值 4 亿,日用百货成本才 2.4 亿,汇率波动还能再套利,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牟其中净赚 1.6 亿,那可是 1992 年的钱,相当于现在 20 亿的购买力。
《华尔街日报》都惊呼:“这是冷战结束后最魔幻的贸易!”可这还不算完,他野心越来越大。
1994 年,他投入 2.5 亿发射“航向 1 号”卫星,结果租用俄罗斯过期卫星频段,亏损超 8000 万。
1997 年,他又宣布投资 100 亿开发满洲里,想着把这地儿打造成“北方香港”,可圈地 50 平方公里后,资金链就断了。
1999 年,他宣称要研制“每秒运算 10 亿次”芯片,到最后连设计图纸都没影儿。
当他资金链快崩的时候,竟利用信用证漏洞套现。
南德集团通过虚构进口合同,从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套取 3.2 亿资金,等武汉警方冲进总部时,账上仅剩 850 元现金。
在法庭上,他更是荒唐,声称要请克林顿当顾问,还要求直播“普及商业知识”,当庭背诵《资本论》选段。
2000 年 5 月 30 日,法院以信用证诈骗罪判处他无期徒刑。
讽刺的是,判决前 3 天,他在狱中写下《入世后中国经济的十大预测》,其中“房地产金融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预言,20 年后果然应验。
到了 2024 年,人们对牟其中的看法还是两极分化。
支持他的人说,他预言了中俄边贸、芯片战争这些关键趋势,还首创易货贸易等商业模式,连王石、冯仑这些大佬都公开称他“启蒙老师”。
反对也不的人少,他们指出卫星项目让国有资金损失数亿,满洲里开发烂尾导致千人失业,3.2 亿诈骗款至今没全额追回。
更让人纠结的是,他那些天马行空的设想,到底是需要宽容的商业试错,还是精心设计的诈骗话术呢?
他那些商业操作,就像一场场精心编排的戏剧,一开始把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却往往以悲剧收场。
他的南德集团曾同时推进 128 个项目,可最后全部无疾而终。
83 岁的牟其中还在筹划“智慧经济革命”,不禁让人想起经济学家吴敬琏的那句警句:“要警惕那些‘请客不买单’的改革家。”
从牟其中的故事看过去,还能看到不少相似的身影。
1984 年联想靠汉卡实打实创汇,牟其中却总想着空手套白狼;
2000 年华为真金白银投入芯片研发,他却在那吹芯片的牛皮;
2024 年比亚迪用专利墙筑起护城河,他还在那儿瞎折腾。
商业世界里,总有些人用宏大叙事掩盖自己不靠谱的本质,最后让社会为他们的瞎折腾买单。
《人民日报》对牟其中的评价很中肯:“他用投机者的狂欢,给改革上了最贵的一课。”
生命不是一场等待死亡的旅程,而是一场不断探索意义的冒险。
牟其中的一生,就是一场充满争议的冒险,他或许在某些方面有远见,但被贪婪和浮躁带偏了方向。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商业的本质是务实、诚信,不是靠讲故事、吹牛皮来吸引眼球。
那些看似光鲜的商业神话,最终都会在现实的阳光下现出原形。
我们该从这些故事里吸取教训,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财富和梦想,而不是跟着那些“空头支票”的引领者,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来源:历史烽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