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树是汉中市汉台区重要的果树之一,桃树果品填补了本地初夏水果上市的空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全区水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畸形外囊菌导致桃缩叶病发生普遍,果农误认为是病毒病,药剂选择不对,防治效果差,给桃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
桃树畸形外囊菌绿色防控技术探讨
张 华
桃树是汉中市汉台区重要的果树之一,桃树果品填补了本地初夏水果上市的空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全区水果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畸形外囊菌导致桃缩叶病发生普遍,果农误认为是病毒病,药剂选择不对,防治效果差,给桃树生产带来了较大的损失。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农药残留、果品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增强,而且畸形外囊菌还影响来年桃树花芽的形成和产量等。因此,在生产中研究和推广桃树畸形外囊菌的绿色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桃树畸形外囊菌危害特征
桃树畸形外囊菌属于子囊菌门外囊菌属,是一种真菌。病菌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鳞片上越冬。第二年桃树萌芽时,病菌直接从表皮或气孔侵入嫩叶、嫩梢、幼果,进行初次侵染。在适宜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从而使病害不断蔓延扩大,导致桃树受害严重。该菌在春季低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病,一般在桃树萌芽至展叶期发病最为严重,嫩叶感病出现卷曲、皱缩状,叶色发红,后期病叶表面产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叶变褐,干枯脱落。新梢受害呈灰绿色或黄色,比正常的枝条短而粗,感病枝条上病叶丛生,受害严重的枝条也会枯死 。幼果染病后,初期果面上产生黄色至红褐色斑块。后期病果畸形,果面龟裂,有疮疤,不久脱落((图 1、图 2)。
图1 畸形外囊菌危害桃树叶片状
图2 畸形外囊菌危害挂果桃树状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合理布局品种 不同桃树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早熟品种发病较重,中晚熟品种发病较轻。在果园规划阶段,可以在同一区域内种植多个不同成熟期的品种,选择对桃树畸形外囊菌具有较强抗性、采摘期不同的 5 月鲜、中油 4 号和秦王桃等品种,这样通过合理搭配不同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在果园内的积累和传播。
2.1.2 清洁果园 收果后,及时清除果园内的落叶、落果和杂草,可以显著破坏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切断传播媒介。冬季,通过合理的修剪,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繁殖扩散的环境。在桃树的生长季节,经常巡查果园(图 3),发现病叶、病果应立即摘除并带出果园进行烧毁或深埋堆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
图3 调查畸形外囊菌发生情况
2.1.3 科学施肥 大量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结合。如使用腐熟的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等,利用有机肥缓慢释放养分的特性,可以为桃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树势,提高其抗病能力,有效提高桃果实的品质。适量增施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 ,保持树体健康,增强树体抵抗力,促进桃树生长发育的平衡,可以使桃树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更好地抵御病害的侵袭。
2.1.4 合理灌溉 在桃果实膨大期间,水分需求强烈,要进行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不宜缺水。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避免大水漫灌带来的高湿度问题,但注意要一次性浇透,而不是频繁多次浇水,否则会影响桃树根系的生长。此外,在雨季应及时排水,防止果园积水 。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为桃树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2 物理防治
2.2.1 果园生草 通过在桃树行间种植白三叶草、黑麦草等草种,为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等提供栖息地,创造适宜天敌生存和繁衍的生存环境 ,增加自然界害虫天敌种群数量,降低害虫传播病菌的概率 ,间接抑制了桃树畸形外囊菌等病害的危害。还可以显著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同时改善果园的小气候,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2.2.2 人工抹芽摘叶 在春季桃树萌芽初期,及时进行人工抹去病芽、摘除病叶,并将这些受感染的部分集中销毁,以防止病原体扩散,减少后续防治成本和难度。桃树缩叶病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叶片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营养供给不能满足果实的发育需求,因此应放弃果实,坚持保树体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对皱缩严重的病叶先全部摘除。避免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
2.2.3 太阳能消毒 在夏季高温季节,在果园地面覆盖透明塑料薄膜,借助太阳辐射使土壤温度升高,达到杀灭地面残留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的目的 ,还能够阻止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有利于桃树的健康生长。
2.3 生物防治
2.3.1 有益微生物应用
在桃树萌芽前或发病初期,将稀释后的芽孢杆菌、木霉菌等有益微生物菌剂,选择在早晨或傍晚,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桃树叶片上,避免阳光直射导致菌液失去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发展。
2.3.2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果园内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如草蛉、瓢虫、赤眼蜂等。利用这些天敌昆虫捕食或寄生桃树害虫,降低害虫基数,从而降低桃树畸形外囊菌的侵染概率。
2.4 化学防治
2.4.1 药剂选择 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和植物源农药。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叶前,可喷施 3~5°Bé 石硫合剂,对桃树畸形外囊菌等多种病原菌和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 2% 溃腐灵 AS 60~100 倍液或2%宁南霉素 AS 500 倍液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2.4.2 施药技术 采用精准施药技术,根据桃树的生长情况、发病程度和天气条件等,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 9-11 时或下午 4-6 时,使用静电喷雾器、无人机等新型施药器械喷雾 ,喷透、喷匀,力求叶片均能黏附药剂。同时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防止药害,减少农药漂移和污染,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防治效果。
2.4.3 药剂轮换与安全间隔期 为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交替使用。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摘前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果实的质量安全。
3 综合防控策略
桃树畸形外囊菌的绿色防控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在桃树生长的不同阶段,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防控措施 。在冬季休眠期,以农业防治中的清园、修剪和物理防治中的太阳能消毒为主;在春季萌芽期,重点进行人工抹芽摘叶和化学防治中的萌芽前药剂喷施;在生长季节,加强农业管理,合理利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手段,在发病初期及时采用化学防治进行控制,同时注意药剂的轮换和安全使用。通过综合防控,实现对桃树畸形外囊菌的有效控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桃树的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桃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小 结
综上所述,桃树畸形外囊菌的绿色防控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果农、科研人员和农业推广部门共同努力 ,不断探索和完善防控技术体系,以适应现代果树产业发展的需求。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