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遗:白蛇传,流淌在华夏血脉中的非遗传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3 02:12 2

摘要:“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在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悠悠千年,传颂着一段人与妖的绝美爱恋——白蛇传传说。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夏非遗文化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

白蛇传传说是起源于中国江浙一带的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单位有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在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江南,悠悠千年,传颂着一段人与妖的绝美爱恋——白蛇传传说。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夏非遗文化的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情感与记忆。

白蛇传传说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最初的故事或许只是民间口口相传的简单片段,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沉淀、演变。从初唐时镇江地区“金山寺和尚降白蛇”的原始传说,到唐传奇《李黄》中初具白蛇化人的雏形,再到宋代话本《雷峰塔》让故事主体内容基本形成,明代冯梦龙编撰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进一步丰富细节,直至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加入“水斗”“盗仙草”等经典情节,才成就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白蛇传故事。这一路的发展,是无数民间艺人与文人墨客共同雕琢的结果,每一次的演变都融入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们的精神诉求 。

故事从西湖的邂逅展开,春意盎然,断桥之上,许仙与白素贞因一把雨伞结缘,开启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之旅。他们在镇江五条街开设“保和堂”药店,施药济贫,日子平淡却幸福。然而,平静的生活被金山寺方丈法海打破。端午节,白素贞误饮雄黄酒现形吓死许仙,为救爱人,她不顾危险前往昆仑山盗取仙草。后来法海又将许仙骗至金山,白素贞无奈水漫金山。这段情节波澜壮阔,水与火的交锋,正义与偏见的碰撞,将故事推向了高潮。断桥重逢时,那份深情与执着令人动容,可最终法海还是用紫金钵将白素贞镇压于雷峰塔下。直至小青修炼有成,轰倒雷峰塔救出白素贞,这场跨越人妖界限的爱恋才有了圆满结局。

白蛇传传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对自由爱情的礼赞,许仙与白素贞冲破人妖殊途的阻碍,勇敢追求真爱,这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自由、平等爱情的向往,也是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同时,故事中善恶分明,法海代表着顽固的封建势力与偏见,而白素贞和许仙则是善良与美好的化身,传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朴素价值观。此外,白蛇传传说还融合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端午节的雄黄酒、划龙舟等元素,让人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领略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白蛇传传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悬念与惊喜,从相遇、相恋、分离到重逢,每一个情节都扣人心弦,吸引着听众和读者的目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白素贞温柔善良、勇敢坚韧,许仙忠厚老实、深情款款,法海冷酷无情、顽固不化,小青活泼伶俐、嫉恶如仇,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成为文学艺术长廊中的经典形象。

白蛇传传说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它以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戏曲舞台上,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都将其搬上舞台,演员们用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演绎着这段千古传奇;影视领域,《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作品风靡一时,让白蛇传的故事家喻户晓;在绘画、雕塑、动漫等领域,白蛇传的元素也屡见不鲜,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蛇传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珍视这一文化瑰宝,传承和弘扬白蛇传传说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与价值观,让这颗非遗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

来源:三清邑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