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46岁女子乳腺术后用卡铂+紫杉醇白蛋白方案,6周期后咋样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3 02:29 2

摘要:2021年,46岁的李秀琴,是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她的工作实行三班倒,白班、夜班、中班轮换频繁,常常刚适应一个作息,就要被打乱,长期下来,她的生物钟彻底紊乱。而李秀琴每次下班回家,不是天刚亮就是半夜三点,整个人疲惫不堪,只想倒头就睡。为了节省时间,她经常随

2021年,46岁的李秀琴,是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她的工作实行三班倒,白班、夜班、中班轮换频繁,常常刚适应一个作息,就要被打乱,长期下来,她的生物钟彻底紊乱。而李秀琴每次下班回家,不是天刚亮就是半夜三点,整个人疲惫不堪,只想倒头就睡。为了节省时间,她经常随便吃些面包、泡面、巧克力等方便食物充饥。殊不知,李秀琴的身体早已悄悄亮起了红灯...

7月14日早上,李秀琴刚下完夜班回家,可洗澡时却无意间在左侧乳房摸到了一个小硬块,大约黄豆大小,质地坚实,按压时没有痛感。她愣了一下,又用指腹仔细摸了几遍,发现那块东西并不跟着手滑动,像是长在乳腺深处。李秀琴连忙拿出手机查了下,发现自己很可能是长了乳腺结节,基本每个女人都有,她也就没多想了。

直到8月23日下午,李秀琴正在流水线前组装元件,左侧乳房却突然传来一阵钝钝的胀痛感,好像被什么东西往里压了一下,酸酸胀胀的。她以为是内衣勒得太紧导致的,连忙走进更衣室脱下胸罩,低头时却注意到乳房表面皮肤略显紧绷,还有些微微发红。由于还在工作时间,李秀琴只好给内衣松了几个扣,发现疼痛感略有缓解,她便出去继续工作了。

晚上下班时,李秀琴在更衣室换衣服时却惊讶地发现左侧乳头形状有些怪异,轻轻一按,竟然轻微内陷,还溢出了一些不明液体。她顿时心头一紧,赶紧拿了一张纸巾轻轻擦拭乳头部位,而纸巾上竟然沾上了淡淡的红色液体,颜色像稀薄的血水,还带着点黏腻感。意识到自己的乳头溢出的是血后,李秀琴不敢再耽搁了,恐惧像潮水一样从心口涌了上来,她连忙赶去了最近的医院。

到医院后,医生听完李秀琴的描述,立刻安排了几项检查:乳腺彩超、钼靶X线检查、穿刺活检等检查。彩超显示左乳腺外上象限有一处2.6×2.3cm的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内部可见微小点状钙化,CDFI提示血流丰富;钼靶影像显示肿块呈毛刺状边缘,密度高,形态不对称。而穿刺活检的结果在三天后出来,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化,未见明显腋窝淋巴结转移迹象。

根据检查数据和相关症状,李秀琴被确诊为乳腺癌,分期大致属于ⅡA期(中期),而目前肿瘤局限在乳腺组织内,没有远处转移,算是相对早发现的中期,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可控的。在仔细分析病情后,医生建议做乳腺癌保乳手术,同时清扫腋窝淋巴结,术中送快速病理,如果淋巴结无转移,可保留乳房。

好在手术顺利完成,而医生考虑到李秀琴属于Luminal B型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Ki-67约20%),同时结合她的体质状况与对药物代谢的评估,决定采用卡铂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的方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具体化疗方案如下:

刚化疗的第一周期,李秀琴就开始出现脱发,大把大把的黑发在枕头和梳子上掉落,她索性一咬牙剃了光头。而第二周期,她出现了持续性恶心、口腔溃疡,连白粥都吃不下。第三周期,李秀琴的指甲变得暗黄脆弱,指尖轻轻一碰就隐隐作痛。到了后期化疗,白细胞一度跌到1.2×10⁹/L,她几乎整天昏睡,甚至一度想放弃。

可人到这个时候,求生意志往往极强,最终李秀琴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第六周期结束后,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连走路都要扶墙,但检查报告却第一次让她露出笑容——影像学未见残余病灶,肿瘤标志物CA15-3恢复至正常范围,医生评估为“癌细胞控制良好”。

出院时,医生还给李秀琴开了口服内分泌药物——他莫昔芬,每日一次,计划服用至少五年,能够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回到家后,李秀琴的生活节奏彻底慢了下来。每天早上,她会在小区里散步半小时,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而饮食也从外卖和速食变成了清淡的家常菜,少油少盐,多蔬果、高蛋白,保持营养均衡。

除此之外,李秀琴一直在按时服用医生开的他莫昔芬,而且每晚十点前准时睡觉,手机不再带上床。慢慢地,她的头发开始慢慢长出短茬,镜子里的身材虽然瘦了,但眼神清亮了许多。而更令李秀琴惊喜的是,在这之后的每次复查中,医生都表示她的病情控制得非常好,没有发现任何癌细胞。

时间转眼过了一年,2023年3月12日早上,李秀琴被一阵断断续续地干咳从睡梦中惊醒。她连忙坐起身,靠在床头,一连咳了七八声,咳完后只感觉嗓子发干,胸口也有些轻微发紧。她以为是天气干燥导致的,喝了一大杯温水后,咳嗽才慢慢缓解。可接下来的一个月,李秀琴却经常在早上或深夜突然咳嗽,但白天却几乎没有症状,没有发烧、也没有痰,她也就一直没在意...

意外就发生在4月5日下午,李秀琴正在家里拖地,可刚弯腰不到十分钟,就感觉胸口闷闷的,好像有一股气堵在喉咙深处。她忍不住轻咳了几声,咳得胸前有些发痒,却始终咳不干净。五分钟后,一股浓痰终于从气道深处咳了出来,李秀琴连忙用纸巾接住,猛地一看,心中却顿时被恐惧淹没——痰液呈淡黄色,而里面竟夹着两道鲜红的血丝,细细的,却清晰刺眼!自己居然吐血了!顾不上其他,她连忙拿上身份证就去了医院。

在诊室里,医生听完李秀琴的症状后神情凝重,立即安排了胸部CT、肿瘤标志物复查,并建议结合她的既往乳腺癌病史,做一次肺部穿刺活检以排除远处转移的可能。当天傍晚,CT结果出来。影像显示双肺下叶多发结节影,最大者约1.8cm,边缘毛刺,部分与胸膜相邻,未见明显肺门及纵隔肿大。

根据影像学数据,医生考虑肺转移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李秀琴还是是乳腺癌患者,需要做进一步的病理活检确认。三天后,穿刺病理报告印证了医生的判断:腺癌转移灶,免疫组化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指向了一个诊断——乳腺癌肺转移,属于Ⅳ期,也就是晚期乳腺癌。

听到这个结果,李秀琴瞬间色若死灰,豆大的泪水不断地从脸颊两边滑落。她双手捂着脸失声痛哭:“不...这不可能...我不是早期乳腺癌吗?而且早就做了手术,还完成了六个周期的化疗啊!出院之后我也一直在养病,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清淡、勤锻炼,我也不抽烟喝酒,为什么乳腺癌会复发?难道化疗就是一场骗局吗?”

看着李秀琴情绪激动的模样,医生也是于心不忍,他明白晚期癌症意味着什么。但听到李秀琴的疑问,医生心中也是一头雾水,按她所说,确实已经在生活中面面俱到了呀!这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战胜癌症都是有可能的,怎么可能短短一年多就复发了呢?为了找到复发的原因,医生开始详细询问李秀琴这段时间以来的生活细节,最终还是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医生无奈地叹息道:“癌症不会无缘无故就复发的,一定是你做了一些什么才提高了癌症复发的风险。虽然你在生活中几乎面面俱到,但你却忽略了2个细节,而这2个细节便是引起癌症复发关键和根本。临床上有很多做了手术,也打了化疗的患者都是因为没注意这2个细节导致癌症复发,最后落得个病入膏肓、无药可治的境地啊!”

第一个常被忽略的关键细节是术后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问题。乳腺癌中相当一部分属于激素受体阳性(HR+)类型,也就是所谓的“激素敏感型”。这类的复发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术后虽然切除了肿瘤,但体内仍可能存在微小的残余癌细胞或循环肿瘤细胞。如果不进行长期的内分泌治疗,这些细胞在体内的“激素环境”下可能重新活跃,最终形成复发或转移。

因此,针对这一类型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建议口服他莫昔芬(Tamoxifen)、来曲唑(Letrozole)等药物,疗程长达5到10年。然而不少患者因为副作用如潮热、情绪波动、关节疼痛等问题自行减药、停药,或在心理上认为“药都打完了,身体已经好了”,便对内分泌治疗不上心,甚至忘记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实际上,长期规律服药,是延长无病生存期、降低复发率的核心措施之一。轻视内分泌治疗,等于把最后一道防线拱手让出。

第二个关键细节是心理压力与情绪状态的长期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心理因素对免疫系统具有深远影响。肿瘤患者在术后进入所谓“康复期”后,表面上生活恢复正常,但心理却常常处于高度紧张与担忧中。害怕复查、担心复发、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这些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疏解,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轴的失调,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炎症因子升高,为肿瘤细胞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可乘之机。

有研究显示,慢性焦虑状态下,患者体内的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疾病易于反复。更有部分患者因为对疾病的恐惧,反而走向极端,比如频繁搜索病情、过度检测,甚至拒绝社交,导致身心俱疲、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在术后康复中同样重要。与亲友保持沟通,合理设定生活目标,参与适度的兴趣活动,必要时接受专业的心理疏导,都是帮助身体“自我防御系统”维持稳定的有效方法。

总结来看,乳腺术后的生活不仅仅是“吃得清淡、作息规律”那么简单。规范的内分泌治疗和良好的情绪管理是巩固治疗成果、延缓复发的关键环节。一些看似已经恢复良好的患者,其实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两个“软性”指标,在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资料来源:

1.陈阔,吕鹏威.机器人辅助乳腺手术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

2.马月梅.乳腺手术后如何自我护理与监测[J].妈妈宝宝,2024,(10):120.

3.吕思思,张晓梅,游佳.人性化护理在乳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4

(《21年,46岁女子乳腺术后用卡铂+紫杉醇白蛋白方案,6周期后咋样了?》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三秦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