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哈佛大学官方学生报刊《哈佛深红报》发布了一篇颇具争议的社论《Should Harvard Admit More Rich Kids? Actually, Yes》。这篇文章聚焦于哈佛的捐赠者录取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长期关注留学相关资讯的媒体


近日,哈佛大学官方学生报刊《哈佛深红报》发布了一篇颇具争议的社论《Should Harvard Admit More Rich Kids? Actually, Yes》。这篇文章聚焦于哈佛的捐赠者录取政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作为长期关注留学相关资讯的媒体,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这一话题,剖析其背后的深层逻辑与潜在影响。
《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是哈佛大学的官方学生报刊,创立于1873年,长期关注校园事务与社会热点。这篇1月20日的社论探讨了捐赠者录取政策,主张哈佛应继续接纳富家子弟,以确保学校资金充足。

《哈佛深红报》的文章指出,哈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捐赠维持运转,其研究中心的资金、助学金发放以及职业服务等都离不开富裕捐赠者的慷慨解囊。作为回报,捐赠者的子女在录取过程中会得到特殊关照。
文章作者认为,尽管这种做法可能在外界看来不太公平,但其积极意义更为显著。从资金层面来看,大额捐赠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Leonard Blavatnik 的基金会曾向哈佛医学院捐赠 2 亿美元用于前沿生物医学研究,David E. Goel 和 Stacey L. Goel 捐赠 1 亿美元用于建设研究和艺术表演中心。这些捐赠的受益群体不仅局限于哈佛学生,还将惠及未来的无数人。因此,作者认为,作为获取巨额捐赠的 “代价”,录取捐赠者子女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通过梳理哈佛在 “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平权诉讼案中被要求公开的六年本科录取数据,对捐赠者子女录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数据显示,每年通过 “院长兴趣名单”(Dean’s Interest List,主要包含学校顶级捐赠者的亲属等)录取的学生数量并不多。尽管该名单上学生的录取率(43%)远高于普通申请者(7%),但在六年期间,通过此名单录取的学生总数仅为 1000 人,平均每年约 167 人。
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被录取的学生中,有许多本身就是优秀的申请者,即便没有捐赠者子女的身份优势,也有很大可能被哈佛录取。作者估计,约 30% 的此类学生即便没有录取优待也能被录取。也就是说,每年因捐赠者身份而被录取的 “非优秀” 申请者大约只有 117 人。同时,取消捐赠者录取偏好对哈佛学生的种族构成影响不大,白人录取比例仅会下降约 2%,而黑人、西班牙裔和亚裔的录取比例各自增加不到 1% 。
对于众多希望留学美国,尤其是申请哈佛的中国学生而言,这一政策无疑值得关注。一方面,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投入巨大,不少家庭也希望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孩子进入顶尖学府。然而,哈佛的捐赠录取政策显然更倾向于美国本土的富裕家庭,中国学生很难通过捐赠的方式获得录取优势。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反映出美国顶尖高校录取过程中的复杂因素。中国学生在申请哈佛等名校时,更需要凭借自身过硬的学术成绩、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出色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比方说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中屡获佳绩,在科研项目中展现出创新能力,这些都是他们在申请时的有力筹码。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哈佛的捐赠录取政策确实存在争议。尽管文章作者认为该政策对学生群体的人口结构影响不大,且捐赠资金能用于扩大助学金规模,理论上有助于更多低收入家庭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做法并非基于纯粹的学术能力和个人潜力。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这种基于财富和社会关系的录取方式,无疑是一种挑战。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美国高校的录取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除了捐赠者录取偏好,还存在诸如 “传承录取”(校友子女优先录取)等多种非学术因素影响的录取方式。这些现象背后,既有学校发展资金需求的考量,也有维护校友关系网络、传承学校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不断增加,像“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这样的团体也在持续对高校的录取政策进行监督和挑战。未来,像哈佛这样的美国高校在录取政策上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捐赠与录取的关系可能会更加透明,学校也可能加大对助学金项目的投入,以更好地平衡公平和发展的需求。
对于中国留学家庭和学生来说,持续关注这些政策的变化,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是应对留学申请环境变化的关键。我们也期待,全球教育领域能逐步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录取机制。【新时代新势力 | 2025国际教育领军者年会暨福布斯中国留学行业颁奖典礼】2025年3月29日,上海将迎来一场教育行业的顶级盛会——「新时代新势力」国际教育领军者年会!活动汇聚行业大咖,开启深度圆桌论坛,分享前沿趋势;同期举办国际教育行业交流晚宴,搭建高端合作平台;更有2025福布斯中国留学行业系列评选颁奖典礼,见证行业标杆的诞生!
来源:青年Daily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