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x6 !川大同寝姐妹花携手赴山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2 22:32 2

摘要:2023年夏天,刘晅圻、郭千越、田宇辰、段楠、欧晨曦和宁星怡——水利水电学院的六位女孩,推开了望江校区东苑四舍612的门。那时,她们从未料到,这段集体生活会成为生命中重要的注脚。

2023年夏天,刘晅圻、郭千越、田宇辰、段楠、欧晨曦和宁星怡——水利水电学院的六位女孩,推开了望江校区东苑四舍612的门。那时,她们从未料到,这段集体生活会成为生命中重要的注脚。

郭千越用一个比喻,形容六个人之间的情谊:“就像有靠背的椅子,你可以放心地依靠。”612里的善意与爱意,像一张巨大而结实的网,不仅托住了大家偶尔想逃离的脆弱,也承接着每个人勇往直前的决心。

今天,大川与612的六位女孩们一起,沿着时间的脉络,重温这份美好与感动。

从“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人也可以”

这场六个人的相遇,始于两年前那个换校区分宿舍的夏天。

当年级群里弹出“宿舍自由组队”的通知时,已同住两年的段楠与郭千越当即决定续写室友情缘,并邀来同班同学田宇辰一起“上车”。三人又想起了常来宿舍讨论课业的欧晨曦与宁星怡,便主动发出了邀请。

郭千越(左)与段楠一同过生日

最后加入612这个大家庭的是刘晅圻,虽然在“卓越工程师”班仅有几次接触,但段楠早已感受到她的温柔与善解人意,于是主动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分宿舍那天早上我睡着了,没有看到群消息,我都差点要放弃了。”刘晅圻笑着回忆那个“命运的转折点”,“段楠主动向我伸出了手,然后我紧紧地抓住了她。”

对刘晅圻来说,这次寝室组队的邀请“像一束光”——曾经,她因舍友转专业搬离,独自生活在空荡的四人寝中,过着“一人一宿舍”的孤单日子。

刘晅圻

而在新的宿舍,一切都悄然改变了:六人不仅分享学习资料,还彼此提醒学院的新通知,主动弥补信息差。“她们告诉我不要害怕。无论我问什么,都会耐心回答,还一次次地肯定我、鼓励我,告诉我‘你做得很好,要相信自己。’”在互相信任、鼓励的氛围中,刘晅圻渐渐拥有了更多自信与底气——“原来我不用孤军奋战,也可以拥有一群同行的人。”

田宇辰(左)与刘晅圻(中)进行科创比赛相关实验

谈及集体生活带来的最大成长,段楠坦言:“我从‘一个人可以’,变成了‘一个人也可以’。”在六人相遇之前,她是大家的“充电宝”:擅长照顾他人情绪,总能在别人需要时,用理性的分析与温柔的语言,疗愈焦虑,抚平不安。

段楠送郭千越的礼物

当然,段楠也会有自己低落的时候。有一次,当她沉默地回到宿舍时,刘晅圻发现了不同寻常,并主动询问,鼓励她打开心扉,和大家一起探讨心中的困惑。她感慨道:“原来我的‘充电宝’也会有没电的时候。”在一次次的关心与倾听中,大家也在默默为“充电宝”续航。

正如田宇辰所说,寝室于她而言是“肩膀与共享”。如今,段楠仍因温柔体贴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楠楠姐”,但共同生活的日子,也悄悄重塑了她对“独立”的理解——如今的“一个人也可以”,不再是面对孤独的逞强,而是被爱与喧闹滋养出的从容与坚定。

原来寝室可以这么热闹

在612,学习从不是孤军奋战的修行,而是一场群体智慧的碰撞。宁星怡印象最深的是每逢专业课考试前夜,大家都会热烈讨论彼此不懂的题目与知识点,在一次次交流中,查漏补缺成为了寝室进步的独门秘笈。

工程水文学考试的前一晚,段楠与郭千越耐心为欧晨曦梳理重点、解析难点。翌日清晨,在从望江前往江安的地铁上,欧晨曦还收到千越整理的复习文档。她坦言,舍友们在学业上的支持,不仅让她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逐渐调整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大三下学期,面对骤增的学业压力,段楠倡议大家每天回宿舍一起玩推理游戏“海龟汤”来解压。每天晚上上床之后,段楠开始“煲汤”出题,其他人躺在床上,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谜底,讨论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无论是喜欢的游戏;值得一尝的饭馆;家乡的旅游攻略;还是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烦恼……来自天南海北的六位女孩,兴趣与经历各异,也因而让这个小小寝室愈加缤纷热闹。

段楠是612的寝室长,日常爱好是逛艺术展、看电影。郭千越与她同为“电影发烧友”,两人常出没于各大影院。郭千越出于对光影留声的热爱,她还曾在校园媒体担任副主任,作为音频节目的创作者,擅长录音、修音并推送节目。

段楠爱好观看展览

田宇辰在大家相熟之后逐渐“放飞自我”:她时常模仿林黛玉的语气与大家打趣,偶尔在宿舍放声高歌,被段楠封为“高音女王”。大三的夏天,她与刘晅圻曾相约KTV,用麦克风释放压力。田宇辰的热情同样燃烧在公益领域——作为蜀愿志愿服务队的小队长,她组织和参与环保夜徒、净山拾野等活动,将亲近自然作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田宇辰(右)参加志愿活动

欧晨曦与宁星怡,在生活与学业上都习惯了彼此的默契互补。欧晨曦笑称自己是“DDL战神”和“时间管理大师”,早起困难时,常常需要宁星怡担任“人工闹钟”。她热爱数学,精通MATLAB,曾获全国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和美赛国家级三等奖。而宁星怡自称“网前指挥官”,擅长用羽毛球排解压力,球场上掌控全局。她在科研方面同样出色,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多项专利,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

宁星怡(左二)与欧晨曦(右二)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12的每一位女孩,都在各自热爱的领域里熠熠发光,也将这份光芒交织在一起,让寝室的夜聊永远不重样——总有人懂得她们的特立独行,总有人接得住她们的天马行空。

“永远不用担心自己的话没有人接住。”这样的温暖氛围,让郭千越倍感放松,她笑着说:“大家还在讲话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幸福一下,发现原来寝室可以这么热闹。”

白天,她们各自奔赴自己的学习之路;深夜,她们在热闹的氛围中敞开心扉。来自五湖四海的六位女孩,推开的不仅是宿舍的门,更是彼此的心门,让这方小小天地,成为了不止于物理意义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栖息地”、是“思想成长的台阶”。

每个人的努力我们都有目共睹

谈及全员深造这件事,612的每个人都笑着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大家的努力,我们都有目共睹。”

在宁星怡看来,“寝室所有人平时学习都非常认真。”就她自己而言,每周除特殊情况或上课之外,她总是从早上八点多便到图书馆开始自习,一直学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回寝室。秉持着这份勤勉与自律,她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希望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开拓眼界。

宁星怡进行水质检测

田宇辰则将对科研的热爱,倾注在大创项目的每一场小组会议中。作为负责人,她每周组织小组成员碰头,汇报进度、梳理计划、分配任务。两项科技竞赛国奖、三项实用专利,这一串闪耀的成绩单,最终为她赢得了直博浙江大学的机会。

同时,她也积极参加学子家乡行等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见闻悉心整理成经验分享,如汩汩清泉流入后辈求知的心田,为后来者撑起一盏引路的灯。

田宇辰学子家乡行时给同学们讲课

准备大创项目的期间,郭千越与段楠每天都会固定时间去天台上的实验室里完成实验,彼此相互打气。段楠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千越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是我第一个认识到脚踏实地的努力的力量的人。”二人还积极参与水利水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荣获了国家奖学金,双双保研川大。

在备考研究生期间,欧晨曦与“研友”每天从早到晚学习,一点点打磨着自己的节奏——午休之后继续奋战到傍晚七点。在这段日子里,她学会了以“完成度”为导向安排学习,而不是单纯被时间驱赶。最终,她成功考研上岸,继续留在川大攻读水文专业,探索更广阔的学术海洋。

欧晨曦自习

刘晅圻在大三之前从未认真考虑过保研,学习一直较为随性。但随着身边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渗透,她也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自己更多的压力与期待,“有点像恢复了高中时的状态。”最终,她也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选择进入川大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回望这一路,她轻声笑着说:“当身边的人都那么优秀时,你就特别想靠近她们。当你真正下了决心,整个人的状态都会不一样——从‘不敢’到‘自己主动迈出这一步’。”

刘晅圻全国大学生农业水利创新设计大赛国赛现场讲解

深造率100%,平均绩点3.69,累计荣誉奖励70余项……在这些成绩背后,她们最想记住的,并不是成绩本身,而是无数日夜里,彼此在身后无声而坚定的支撑。

刘晅圻说:“很骄傲,大家都很优秀,我也没有拖后腿。真的很神奇,没想到我们凑在一起,竟然能碰撞出这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推开东园四舍612那扇门,女孩们走进了彼此的人生。宿舍,像一个静默的港湾,记录下每一段蜕变与成长,也温柔地容纳了每一次彷徨与无措。如今,整装待发的她们,将怀揣着这份爱与力量,奔赴更辽阔的山海。

【今日大川】

图丨受访者提供

文丨李怡然

编辑丨李怡然

责编丨王允保

何以青春?川大青年给出自己的答案!

川大又上新!这次,吃出健康,吃出享“瘦”!

朋友圈里的那些川大宝藏课程!

来源:四川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