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话题,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特别不喜欢跟客户去吃饭?
撰稿:姚俊倩、余俊茹
责编:余俊茹
前些天,一个做律师的同学聊了好久。
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话题,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特别不喜欢跟客户去吃饭?
我身边很多同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就进了律所,干了七八年甚至上十年,都成了资深律师或者合伙人了,但就是不愿意去和客户吃饭。
这一点,和我们的父辈,以及70后、80后那一代的律师很不一样。
ta们可能还是会在饭局上花很多时间。
但我发现,我们这一代的律师真的都不大喜欢去饭局,甚至是有些抵触。
为什么呢?
01
我觉得核心原因是,我们发现饭局上获客的效率其实很低。很多时候,其实和客户吃饭完全变成了一种无效社交。
能熟悉饭局获客这种方式的,大多是老律师,ta们牢牢掌握着这些攒局social的技巧,知道怎么在饭局上碰到资源、搞定资源。
但我们年轻人不行。
饭局上的规矩基本都是上一辈人立的。
如果不会喝酒,饭局上就只能傻愣着,看着别人喝酒聊天,自己在那儿玩手机,真的特别尴尬,更别谈去搞资源了。
所以,饭局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种高效的获客方式,我们不是饭局获客规则的制定者,被裹挟着参与到其中,内心里其实是很不舒服、很排斥的。
当然,还有个原因是酒桌文化真的太盛行了。
喝酒伤身体,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一辈,为了获客把身体搞垮,太得不偿失了。
慢慢地,饭局这种不太健康的获客方式,越来越不是当下律师的主流选择了,最多算锦上添花。
不过话说回来,少参加,并不是完全不参加,不等于杜绝和客户的这种私下饭局联络。
适当的维系,还是相当必要的。
我建议大家,有一种饭局一定要参加——客户的庆功宴。
比如,帮客户打赢了官司,大家一起开心地吃一顿,这种场合很纯粹,没有强目标性,值得去。
02
话说到这儿,你也可能会问我,既然饭局越来越没效率,传统获客那一套行不通了,那该怎么获客呢?
现在有很多律师朋友,包括我们辅导的很多律师伙伴,都在使用的获客方式是——讲课普法。
什么意思呢?
就是通过一对多的标准化培训课程,站在讲台上给客户普法,而不是在酒桌上拼酒量。
讲课,是律师获客最优雅的方式之一。
当你在面向客户讲课时,你的身份就从求着ta签约的乙方,变成了受人尊敬的专家老师。
这时候,你再去和客户沟通,再去向ta讲企业当下最容易出现什么法律风险、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就会天然多上几分信服力。
而且,在酒局上,你拼的是你的应酬技巧,拼的是你的酒量,你根本没有把律师真正需要的专业能力展现给客户看。
可想要维系一段长久的客户关系,最终靠的一定是客户对你专业的信任,而非酒量和社交技巧。
喝多了怎么可能讲专业?
这样吸引来的客户,也未必优质,更很有可能是一锤子买卖,没有下次的。
但如果你在讲台上讲得好,客户会真正从心底里认可你的专业,放心把案子交给你。
所以,讲课真的很管用。
03
不论是青年律师还是老律师,我都强烈推荐大家,2025年都多多参与普法讲座,既能传播法律知识,又能展示专业,站着把钱赚了。
比如,距离新《公司法》正式实行已过去了大半年时间,但实际上,新《公司法》在企业间的热度非但没有减少,还有诸多问题在持续发酵。
当下,律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展开对企的普法讲座和培训。
聚焦新《公司法》生效对企业的10大重点,以及或者只针对其中最瞩目的注册资本实缴变化,进行普法,不是单纯地说理,而是从企业老板的角度出发,去解决ta们现在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并给出实打实的应对方案。
举办一场普法讲座,就能一次性链接多家企业。
而通过普法课件中,一些“钩子”的设计,我们能在潜移默化中让讲台下的企业老板们认识到自己的潜在需求,提升ta们对法律服务的支付意愿。
之后律师再去跟进,促进案源转化,就会容易得多了。
你觉得呢?这个获客方式是不是比酒局获客要健康、高效得多呢?
文中示例的普法课件,出自LegalMVP研发的课件模板,能助力律师更好地谈案获客,刺激客户法律需求。课件从内容到设计我们都做好了,每页都配有对应的逐字稿,律师可以拿来即用。
来源:LegalMVP律海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