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2月24日上午,万丰镇长里店小学的校园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清脆剪枝声。在早春微寒的晨光中,全校师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花木焕新行动”,将劳动课堂搬到绿意萌动的校园里。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草木焕发新生,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生态文明与责任意识的种子。
2024年2月24日上午,万丰镇长里店小学的校园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清脆剪枝声。在早春微寒的晨光中,全校师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花木焕新行动”,将劳动课堂搬到绿意萌动的校园里。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草木焕发新生,更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生态文明与责任意识的种子。
专业赋能,从课堂认知到实践突破。“紫薇的修剪要保留3-5个主枝”“月季的交叉枝必须疏剪”……清晨7:30,田老师正在向四年级学生讲解植物修剪原理。结合大屏幕上所展示的修剪视频,孩子们提前接受了植物修剪的理论培训。
这源自学校“劳动+”课程体系的创新设计。活动筹备组组长田老师介绍说:“我们要让劳动教育突破简单体力劳动的局限。”学校提前一周便启动跨学科联动:科学课收集并制作校园植物图鉴,美术课设计花木造型方案。
协作共创,小园丁的大作为。上午9时,随着清脆的哨声响起,“护绿小分队”成员们奔赴各自责任区。田老师举着修剪刀穿梭其间,“注意!紫薇修剪要遵循‘三叉九顶’原则”“那个月季丛需要保留外向芽”的指导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成趣。
在东北角的一株桃树下,学生们正进行“古法修剪”体验。他们使用传统桑剪,按照“去冗存精”的技法正在操作。一名学生正擦拭着额头的汗珠,她的小组刚刚完成对一株老樱树的枯枝清理,树冠顿时透出疏朗之美。劳动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3处鸟巢、5个昆虫栖息地,老师随即展开了现场教学,讲解“修剪留生态走廊”的重要性。
长效育人,从一日劳动到终身习惯。当夕阳为修剪一新的花木镀上金边,长里店小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已悄然结出硕果。这场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兼具美学创造与生态关怀的修剪行动,不仅塑造着草木的形态,更雕琢着新时代少年的品格。正如镌刻在劳动教育墙上的那句话:“每一滴汗水都在浇灌未来,每一次弯腰都在触摸成长。”在这所焕发新生的校园里,关于生命与责任的课程,正随着春芽的萌发悄然续写。(万丰镇长里店小学 孙延鹏)
来源:巨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