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果+3

B站影视 2025-02-24 20:03 1

摘要:近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琴丽,在朱文杰老师(通讯作者)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源刊《Applied Intelligence》(SCI二区,IF:3.4)发表题为“Community detection in multiplex net

近期

我校师生在科研领域再创佳绩

研究成果多点开花

相继在各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发表

近日,我校信息工程学院2021级本科生周琴丽,在朱文杰老师(通讯作者)的指导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源刊《Applied Intelligence》(SCI二区,IF:3.4)发表题为“Community detection in multiplex networks by deep structure-preserving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研究论文。

多层社交网络分析颇具挑战,其结构复杂,跨层关联难明,数据获取分散且格式异构,拓扑多变,但多层网络比单层网络能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针对多层网络开展社区发现任务已成为挖掘潜在社区结构方面广泛研究的方向。该论文提出了一种深度结构保留非负矩阵分解的算法,用于在多层网络的社区发现任务。具体地,该算法通过构建一个类似深度自编码器的非负矩阵分解模型,以生成由多个基矩阵表示且由相应转置基矩阵重构的有意义的网络嵌入表示。通过将节点间的相似关系融入算法中,各网络层中相应的拉普拉斯矩阵得到正则化,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保留社区结构。最终,通过学习得到一个一致性的网络嵌入表示,进而获取社区划分结果。通过实验分析,该论文的算法不仅能揭示多层网络中稳固的社区结构,还能在不丢失互补特征的情况下保持各层之间的连贯性。

该论文的选题是指导老师朱文杰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学校本科生开放实验室项目和“本—硕创新计划”项目的主要内容。在朱文杰的指导下,周琴丽和理学院21级本科生陈浩共同完成了开放实验室项目结题工作。此后,周琴丽在“本—硕创新计划”项目中继续完善相关研究,最终形成科研成果并投稿。从2023年5月撰写投稿到最终论文接受,历时18个月。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教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4.3)杂志发表了题为“Microfluidic Electrospinning Core-Shell Nanofibers for Anti-Corrosion Coatings With Efficient Self-Healing Properties”的研究论文,基于微流控静电纺丝技术,研发出一种具有高效自修复性能的复合涂层。材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唐青青为本文第一作者,吉翠萍讲师和卫国英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腐蚀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发展高性能防腐蚀涂层技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自修复涂层由于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涂层机械损伤或功能损伤的修复,被广泛应用于防腐蚀涂层中。然而,开发具有高效自修复性能的防腐蚀涂层仍然是一个挑战。

该研究利用可精确控制的微流控系统和高效的静电纺丝系统,制备出尺寸均一可控的纳米级核壳纤维,成功包覆流动性好和可紫外诱导固化的修复剂。当复合涂层出现裂纹时,修复剂可快速流出填补损伤处,310 nm波长紫外光诱导30 min即可实现涂层的自修复,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比纯树脂涂层,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防腐蚀性能。且因其具有的自修复性能,在重复的损伤-修复循环测试中,复合涂层的Icorr值始终低于纯树脂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防腐蚀性能。核壳纳米纤维的加入赋予涂层更好的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综上,本研究基于微流控静电纺丝技术,研发出一种具有高效自修复性能的防腐蚀涂层,极大提升自修复涂层在金属防腐蚀的应用可行性,并为研发高性能的腐蚀防护涂层技术提供新思路。

近日,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郭子浩,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升级版SCI一区TOP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题为“ Cellulose-Based Hydrogel with Fast Ion Transport Kinetics Inducing Flat Grain-Stacking Platting for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的研究论文。第一通讯单位是我校材料与化学学院,通讯作者是青年教师严立京。

水凝胶电解质凭借其卓越的可设计性和多样化的功能,在水系锌金属电池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诱导锌沉积和抑制副反应方面表现突出。在水凝胶电解质中,尽管高含水量能够有效提升锌离子的电导率,但也容易引发与水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水凝胶电解质如何在低含水量条件下实现满意的锌离子传输动力学,依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

本工作将具有丰富极性官能团的羧化纤维素纳米纤维引聚丙烯酰胺交联网络中,制备了新型水凝胶电解质PACH。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强亲水性基团(如羧基、羟基和分子间/分子内醚键)不仅能够捕获水分子以促进[Zn(H₂O)₆]²⁺的去溶剂化,还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氧原子分散锌离子与纤维素的结合能,降低单点结合能,从而实现在低含水量下(33.1%)获得高的锌离子电导率(21 mS cm–1)和高锌离子迁移数(0.72)。此外制备的PACH还具有透明,机械强度高,韧性强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合适的粘结力,可确保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的稳定接触,承受由锌负极体积变化引起的应力。当应用于水系锌碘电池时,PACH可以诱导平坦晶粒堆积沉积,显著减轻副反应并通过离子化羧基的排斥作用抑制聚碘化物的穿梭效应,对称/不对称电池和水系锌碘电池均表现出显著改善的电化学性能。本研究通过筛选组分的分子结构,为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水系锌金属电池水凝胶电解质提供了参考。

该工作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23B03000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409185)等资助。学院客座教授、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彭栋梁教授对本工作给予了指导与帮助。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