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团队成功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近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团队成功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为数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创新技术,直击病因
传统观点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脑膜淋巴液回流途径的最新理论为AD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理论认为,脑内存在两套淋巴回流系统,它们负责清除脑内有害蛋白沉积,而淋巴回流障碍可能导致AD的发生发展。
LVA手术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在颈部建立淋巴管与静脉之间的吻合,帮助患者“疏通”蛋白质运输的通道,促进脑内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等有害物质的清除,从而缓解病情。
近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神经外科科主任郭华教授、神经内科唐震宇教授的带领下成立了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团队,核心团队成员包括神经外科张红波副主任医师、宋书欣副主任医师、沈晓黎主任医师、何韡主治医师等。自2024年12月团队自主开展LVA手术治疗老年痴呆至今,团队已开展了数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及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随访至今,患者术后记忆力、认知功能、交流能力、反应等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满意。新术式创新应用了术前淋巴精准定位及成像,填补了我省自主开展该技术的空白。
精准施治,效果显著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作为一项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已有许多患者从中获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阿尔茨海默症诊疗团队由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团队共同领衔,致力于为AD患者提供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例一:患者小方,因“记忆力下降3年,加重1年”入院,经过详细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2025年1月22日,治疗团队为其实施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记忆力、认知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病例二:患者小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入院,病情已发展到生活不能自理的程度。2024年12月13日,治疗团队为其实施了LVA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专家提醒,早诊早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是江西省内最早开展神经外科疾病医教研工作的专业科室,在学科带头人祝新根教授及科主任郭华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现已发展成为综合优势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与医疗技术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的专科中心。科室共设5个病区,共计241张床位(NICU29张),设有脑血管、脑肿瘤、颅底肿瘤、神经脊柱、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和颅脑创伤等亚专业,能全面独立开展所有神经外科亚专业疾病诊疗技术。同时,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据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也是阿尔茨海默病LVA手术国际联盟单位,神经外科张红波副主任医师当选为联盟副理事长。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阿尔茨海默病诊疗团队提醒大家,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建议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老年人尽早就医,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争取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
郭华,神经外科科室主任,南昌大学附属心脑血管病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会功能专委会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会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等。
长期从事中枢神经系统,颅脑创伤的诊治;擅长小儿神经疾病的诊疗;特别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疗,烟雾病及复杂脑肿瘤等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7年度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者。
张红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导。曾就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武汉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
学术任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委会卒中神经修复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委会意识障碍与促醒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修复学分会秘书及委员,中国早期神经修复与康复联盟秘书长,中国卒中学会脑出血专委会委员,省医学会神外分会小儿神外副组长,省整合医学学会神外分会脑脊液专委会副主委等。《World neurosurgery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中华实验外科》,《中国临床神经外科》,等杂志编委或审稿人。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省级科研基金3项,第1参与人负责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共2项,江西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市级面上项目1项等。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神经外科专业核心期刊发表中英论文50余篇,SCI影响因子100余分,其中IF>5分10余篇,中华级核心期刊20余篇。曾获北京天坛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博士生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优秀个人一等奖,中国脑出血病例大赛二等奖等奖项。《颅咽管瘤》副主编、《高血压性脑干出血外科治疗》秘书及编委、《DTI神经纤维束结构和功能英文版》和《神经调控手术学》编委等著作;参与撰写《2020版中国脑干出血神经修复专家共识》《中国急性意识障碍诊疗专家共识》。
沈晓黎,神经外科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领域:擅长显微手术治疗 (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神经鞘瘤)、海绵窦内肿瘤、岩斜区肿瘤、桥小脑角区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颈静脉孔区肿瘤、脑室内肿瘤、松果体区肿瘤、中线部位肿瘤。擅长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鞍区肿瘤,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经皮穿刺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等。社会任职:江西省神经肿瘤学会常委、江西省保健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卒中学会出血性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等。2017年度”百人远航工程”资助对象。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项,参与科技部及省级课题多项。
宋书欣,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导。擅长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治疗(血管内治疗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对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脑肿瘤、颅内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亦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唐震宇,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硕导,擅长:痴呆与认知障碍,脑血管疾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精神医学与心理健康分会委员,江西省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江西省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并兼任痴呆学组组长。擅长:主要从事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擅长痴呆与认知障碍的诊断、治疗、全程管理。开展了认知评估、脑脊液、血浆标志物诊断AD,认知训练、经颅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治疗认知障碍。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何韡,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肿瘤,垂体腺瘤,脊柱脊髓,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显微外科治疗。发表SCI 1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两项。
来源:江报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