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90》观后感!血泪淘金路:华人在美的第一滴血与百年挣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24 06:00 1

摘要:近期看过《唐探1990》的朋友,应该跟我都有同样感受,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搞笑,而不是一部周润发在那场排华答辩中的那段答辩,顿时让每一个国人既愤怒,又热泪盈眶。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近期看过《唐探1990》的朋友,应该跟我都有同样感受,这部电影不是单纯的搞笑,而不是一部周润发在那场排华答辩中的那段答辩,顿时让每一个国人既愤怒,又热泪盈眶。

看完后,我在想,当初美国的那些华人是怎么去的美国?最早去美国的华人是什么朝代什么时候漂洋过海去的美国,他们去美国干嘛?都发生了什么?这些在我脑海里一直飘来飘去。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一艘名为“帕拉斯号”的商船悄然驶入美国巴尔的摩港。船上三名广东台山籍水手,成了史册中最早踏上美洲大陆的华人。他们原本是广州码头的苦力,被爱尔兰船长奥多奈尔以“月薪抵船票”的契约诱骗上船,却在船长退休后沦为异国街头的流浪者。

这三人或许想不到,他们的命运将开启一场持续两个世纪的悲壮迁徙——

- 淘金时代:1848年加州发现金矿,广东农民变卖祖田,签下“卖身契”登上“秃鹰号”。一名台山农妇在码头哭喊:“儿啊,活着寄银回来!”成为千万家庭的最后嘱托。

- 铁路白骨:1867年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华工悬吊在落基山崖凿壁。爆破事故中,18岁的陈阿福与岩石同碎,工头仅记录“今日少一黄面孔”。

当金矿枯竭、铁路竣工,幸存的华人蜷缩进旧金山唐人街。他们握紧“三把刀”——菜刀、剃刀、剪刀,在歧视中开辟生路:

- 中餐馆地窖:台山厨子老李每天剁200斤猪肉,把月薪30美元中的28元塞进汇款信封。信封上的红印章,是他给老家妻儿盖“楼房”的承诺。

- 洗衣房抗争:1880年旧金山,李益和因在屋顶晾衣服被捕。这个台山汉子用结巴英语怒吼:“洗衣无罪!”最终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为华人赢回尊严。

即便遭遇1882年《排华法案》的致命打击——禁止购置房产、禁止与白人通婚、禁止进入公立学校——唐人街的灯笼依然未灭。为何他们咬牙留下?

1. 故乡已成炼狱

太平天国的战火烧毁珠江三角洲,台山村落十室九空。1872年侨批信记载:“若归,田税三倍于前,官差日日催命。”

2. 美国坟场比老家祠堂体面

加州天使营矿区,3000座华人墓碑面朝东方。墓碑刻着“显考陈公讳大勇之墓”——这些用假名赴美的劳工,终于在死亡时找回真名。

3. 子嗣的最后一搏

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唐人街学堂教师张伯苓冒死抢出学生名册。这场灾难意外烧毁移民档案,催生数万“纸儿子”通过身份漏洞赴美——他们赌上三代人,只为血脉延续。

是啊,并非他们不想回,是当时的大清朝已经破败不堪,家乡如能安生,又岂会漂洋过海去异域他乡?也是有苦衷,迫不得已,都是为了生存。

2011年,台山移民后裔李孟贤当选旧金山首位华裔市长。他在就职演讲中举起曾祖父的洗衣房账本:“这本子记着耻辱,也记着希望。”

今日唐人街:

- 广东阿婆用TikTok直播包粽子,观看量碾压美国网红 。

- 福州鱼丸店第三代传人,把连锁店开进华尔街 。

- 当年“纸儿子”的曾孙,正在竞选加州议员 。

结语:

从1785年三名水手的迷茫,到今日500万华裔的崛起,这条迁徙之路洒满血泪与黄金。

当我们在《唐探》里看见旧金山唐人街的灯笼,别忘了——每盏灯笼后,都藏着一个“宁做他乡鬼”的悲壮故事。

来源:夏若的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