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玥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只毛绒玩偶,小声问着身边的阿姨。
“爸爸什么时候来接我?”
小玥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捏着一只毛绒玩偶,小声问着身边的阿姨。
她的眼神很平静,但手指却在不安地揉搓着玩偶的耳朵,像是在掩饰什么。
这个问题,她已经问过无数次了。
这不是一个普通孩子该有的执念,而是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她想回到北京,想回到那个让她觉得安全的家。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随便说出口。
在S家,她早已学会了如何在沉默中观察大人的脸色,如何在不被注意的角落里,安静地等待答案。
这样的孩子,会重蹈母亲的命运,还是走出父亲的老路?
从父母争吵,到离婚,再到母亲再婚,小玥儿经历的“人生大事”比很多成年人还要多。
她的童年,充满了一次次的割裂。
第一次割裂,是父母从恩爱到恶语相向,家里的气氛变了,妈妈不再温柔,爸爸也不再是那个逗她笑的爸爸。
第二次割裂,是跟着妈妈去了台湾,离开了熟悉的北京,离开了奶奶,离开了从小一起玩的朋友。
第三次割裂,是妈妈再婚,一个陌生的男人走进了家里,成为了她的新“爸爸”。光头第一次来家里的时候,小玥儿甚至问:这个爷爷是谁?
她虽然不哭,也不闹,但情绪却一点点内化,变成了沉默和自我攻击。
张兰曾在直播时痛心地说:“小玥儿身上到处是自己抠出来的伤口。”
这不是简单的坏习惯,而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她和妈妈一样,从小就在动荡中长大。
但不同的是,大S用极度要强来掩饰内心的脆弱,而小玥儿,则像极了汪小菲——用沉默和自我攻击来表达无助。
很多人担心,小玥儿会像她的母亲一样,成长为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习惯性迎合、总是活在关系焦虑中的人。
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她更像汪小菲。
汪小菲的成长经历,同样充满了缺失。
父母离婚,母亲忙于事业,他在寄宿学校里度过了大半个童年。
成年后,他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内心却始终在寻找一种归属感。
他对感情极度依赖,一旦投入,就全情付出,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维系。
但他也是个矛盾体——在渴望被爱和害怕失去之间挣扎,情绪时常崩溃,甚至变得不稳定。
小玥儿的表现,已经显露出类似的迹象。
她不会对外攻击,而是选择自我伤害,这种性格,比强势的大S,更接近敏感的汪小菲。
答案是:必须快,必须果断。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一个稳定、强大、可以依靠的家庭环境。
S家,给不了她这一点。
她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理解她、保护她,并且愿意长期陪伴她的人。
这个人,可能是汪小菲,也可能是张兰。
张兰曾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缺席,后来,她选择用“事无巨细的照顾”来弥补。
现在,小玥儿还小,修复她的内心,远比修复一个成年人的创伤要容易得多。
但时间不等人,如果再拖下去,她的成长轨迹,可能就真的无法逆转了。
一个孩子的未来,往往在童年时就已经埋下伏笔。
小玥儿的命运,现在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她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大S,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里成长,最终用“极端的自律”来控制自己的人生,甚至成为下一个“为家庭而活的女人”。
但她也可能成为另一个汪小菲,敏感、易碎,但依然渴望爱,依然愿意为家人付出一切。
唯一的区别是,她能不能在后期成长过程中,遇到一个真正愿意守护她的人。
如果汪小菲真的想弥补这个女儿,他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
因为孩子的命运,从来都不是自己选的,都是大人决定的。
来源:竹影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