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22日,六盘山脚下的寒意尚未散去,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是一片火热。工人们熟练地将新收购的黄芪、党参分拣、清洗、切片,自动化设备嗡嗡运转,传送带上一袋袋小包装饮片被整齐码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本报记者 马雨馨
2月22日,六盘山脚下的寒意尚未散去,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已是一片火热。工人们熟练地将新收购的黄芪、党参分拣、清洗、切片,自动化设备嗡嗡运转,传送带上一袋袋小包装饮片被整齐码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今年开年的订单接了不少,区内各医院需求量大,我们得抓紧赶工!”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建国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复工后,公司每日生产量已超过10吨,生产车间热闹的复工场景,正是这家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时光倒回至2003年,从部队退役的姜建国踏入明德中药时,公司还在初创阶段。车间设备简陋,年产量不足百吨,市场局限于本地几家医院。出身农村的他,身上带着军人的韧劲和农民的务实。从采购员做起,边跑药材市场,边翻书钻研中药学,硬是靠着一股“死磕”的劲头,摸清了公司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工作的每个环节。2015年,虽已在中药领域深耕多年,但姜建国还是报考了山东大学中药学专业,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主管中药师职称,成为公司技术升级的“主心骨”。
“质量是药企的生命,更是对患者的承诺。”姜建国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为了把好源头关,他多次带队深入六盘山区考察道地药材,在药草生产一线,他与药农同吃同住,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在生产车间,他常与员工共同探讨设备运行和改进方法,亲自指导原料筛选、产品包装等环节;在原料仓库,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曾多次将假冒伪劣原材料拒之门外,使采购的中药材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从而尽可能降低物料的采购成本,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公司节约成本千万元……
“‘传承、守正、创新、规范’是我多年来坚持的经营理念。”姜建国说,20多年来,他始终秉持务实创新的原则,积极参与公司《原州黄芪(膜荚黄芪)的提纯复壮研究》《六盘山重点中药材炮制技术体系研究》等7个研发项目,助力公司取得中药饮片生产发芽发酵箱、中药饮片生产热风循环烘箱等13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以及《六盘山重点中药材炮制技术体系研究》等4项科技成果,使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在同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宁夏明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销售,炮制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保健品、食品生产,初级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药企。该公司现有毒性生产线、普通生产线、直服中药饮片生产线、发芽发酵中药饮片生产线和食品生产线共5条生产线,年生产不同品种规格的枸杞、黄芪、党参、甘草、柴胡等中药饮片及功能性养生茶1000多种,年生产能力8000多吨,产品覆盖宁夏全境,辐射安徽、甘肃、内蒙古、陕西、福建等省份。去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3.9亿元、销售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5.5%。
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明德中药还不忘社会责任。近年来,该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龙头带动功能,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经营模式,累计带动农户增收1亿元。
流水线仍在不停运转,一箱箱贴着“明德”商标的中药饮片即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责任与创新同行。正如姜建国常说的“做药如做人,须守正,更须用心”,这或许便是这家民营药企深耕沃土、向阳生长的答案。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