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已知唯一的真社会性植物,它们像蜜蜂、蚂蚁一样分工明确

B站影视 2025-02-24 16:33 2

摘要:家人们,咱平常看植物,不就觉得它们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晒晒太阳、喝点雨水就成了?谁能想到,植物界里也藏着 “社交达人”,甚至还有玩 “社会分工” 这一套的!今天咱就来揭开这个神秘面纱,讲讲植物界的独特存在 —— 二岐鹿角蕨,它可是目前已知唯一被认定为真社会性的

家人们,咱平常看植物,不就觉得它们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晒晒太阳、喝点雨水就成了?谁能想到,植物界里也藏着 “社交达人”,甚至还有玩 “社会分工” 这一套的!今天咱就来揭开这个神秘面纱,讲讲植物界的独特存在 —— 二岐鹿角蕨,它可是目前已知唯一被认定为真社会性的植物,这背后的故事,可太有意思了!

奇妙的真社会性生物世界

先来说说啥是真社会性生物。在动物世界里,很多动物都有社交。哪怕是那些习惯独自生活的动物,为了争抢地盘、争夺配偶,也得和同伴打交道,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社交行为,目的是分配好生存资源。后来呢,有些动物发现,大家聚在一起,分工合作,能把资源利用得更高效,于是就出现了有社会属性的群体。而真社会性,那可是社会性组织里的 “高阶版本”。

“真社会性” 这个概念,其实是近些年才火起来的,专门用来描述蚂蚁、蜜蜂这些动物的独特社会行为。你看蚂蚁窝,分工那叫一个明确。蚁后就专心负责生孩子,壮大蚁群;工蚁们忙得不可开交,又是找食物,又是照顾幼虫,还得把蚁巢打扫得干干净净;兵蚁则时刻保持警惕,守护着家园,一旦有外敌入侵,立马冲上去战斗。要是没有这么清晰的分工,每个蚂蚁都既想着生孩子,又想着找食物,那不乱套了?光是找配偶这事儿,就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整个群体的生存资源来说,是多大的浪费啊!

正因为真社会性动物能把资源利用得这么合理,它们在地球上混得风生水起。蚂蚁和蜜蜂的足迹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角落,据说,全世界蚂蚁的总重量,甚至超过了人类的总重量,这数字是不是很惊人?随着对真社会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发现,不光是昆虫,连脊椎动物里也有真社会性的成员,那就是裸鼹鼠。它们的社会分工和蚂蚁简直如出一辙,也是有专门负责生育的,有照顾群体的,各司其职。

不过,大部分真社会性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水生动物里很少能见到。这是因为在水里,小动物们出生后很容易就被水流冲走,很难聚在一起形成稳定的社会群体。直到 1996 年,人们发现了 Synalpheus,这才打破了这个认知。Synalpheus 是十足目鼓虾科下的一个属,里面好多物种都展现出了真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海绵里的 Synalpheus,它们的社会分工已经和蚂蚁不相上下,这可太神奇了!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真社会性在动物界可不是一次进化出来的,而是在不同的物种里多次独立进化。但同时,也有一些原本过着真社会性生活的动物,后来又选择了独居。这就说明,真社会性虽然有很多好处,能让群体更好地生存,但维持这样的社会模式也是有代价的,在某些情况下,独居可能对动物来说更合适。

二岐鹿角蕨的独特 “社会”

了解了真社会性的概念,咱们再来好好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 —— 二岐鹿角蕨。这植物其实还挺常见的,好多人都喜欢把它当观赏植物养在家里,因为它特别好养活,就像大家说的,想把它养死都难。

可谁能想到,它身上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呢?直到 2021 年,科学家才发现二岐鹿角蕨居然是真社会性植物,而且这个发现现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连维基百科都把它写进去了。

二岐鹿角蕨是附生蕨类植物,啥意思呢?就是它喜欢长在大树的树干上,但和那些不劳而获的寄生植物不一样,它不会从大树身上偷营养,而是靠吸收空气里的养分和雨水来生长。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就暗示着它的与众不同。

科学家发现,二岐鹿角蕨从来不会 “单打独斗”,它们总是一群一群地生活在一起,每个群体里大概有 6 到 58 个个体。而且这些个体的基因都不一样,所以它们可不是同一株植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群小伙伴。

在这个群体里,二岐鹿角蕨有着两种不同模样的叶子。一种是 “带状叶”,这种叶子的小伙伴可厉害了,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整个群体制造能量,还肩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就像是群体里的 “生育担当”;另一种是 “巢状叶”,它的光合作用能力比较弱,也不能生孩子,但它在群体里的作用可不小。

“巢状叶” 一般都长在宿主植物的顶部,还有 “带状叶” 的底部。长在顶部的 “巢状叶”,就像一个个天然的小漏斗,能利用自己独特的叶片形状,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慢慢地渗透到整个种群的根部,让大家都能喝到水。而且,它还能像个小盾牌一样,帮着抵挡一些从高空掉落的杂物,保护群体的安全。长在底部的 “巢状叶”,除了收集雨水,很可能还负责把水分和养分合理地分配给每个小伙伴,虽然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它的具体工作,但能肯定它在群体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么一看,“巢状叶” 在二岐鹿角蕨群体里的角色,是不是和蚁群里的工蚁、兵蚁特别像?而 “带状叶” 呢,就如同蚁群里的蚁后,努力把自己长得高高的,这样就能更方便地把孢子传播出去。传播出去的孢子,会在新的地方重新聚集,开启新的生活;没传播出去的,就留在原来的群体里,接替那些年老的 “带状叶”,继续为群体服务。

虽然二岐鹿角蕨的群体规模不大,而且它们的分工也不像蚂蚁、蜜蜂那样精细,社会联系也没有那么紧密,但不可否认,它们确实具备了部分真社会性的特征,是比较原始的真社会性生物。

那为啥二岐鹿角蕨会进化出这样的真社会性呢?主要还是和它的附生生活方式有关。随着群体里的个体越来越多,如果每个个体都想着自己繁殖后代,那需要的资源可太多了。于是,它们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一部分个体主动放弃繁殖,全心全意地为整个群体服务,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繁殖带来的资源浪费,让整个群体更好地生存下去。

来源:坐看云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