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璐:小镇重新焕发我的感知力

B站影视 2024-11-28 15:56 3

摘要:小镇是影像创作中重要的美学视角,2024山海计划以“回到小镇”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当代小镇为坐标,挖掘更多在地表达的可能性。

小镇是影像创作中重要的美学视角,2024山海计划以“回到小镇”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当代小镇为坐标,挖掘更多在地表达的可能性。

7月中旬,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齐聚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在拥有超过七百年历史的塱头古村及周边开启了一场驻地超短片创作,用镜头发掘和诠释他们心目中的小镇气质。短短一天时间内,青年导演们单枪匹马“游历小镇”,他们的创作力也得到了极限的开发和挑战。

本期特邀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戴晓璐,围绕成长经历、小镇风格、创作理念等话题漫谈小镇,形成口述文章,文章发表前已经过受访人审校。

戴晓璐

戴晓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2009年担任纪录片《海上传奇》副导演;2017年担任剧情片《平静》副导演。其间,她长期旅行、做义工,或为电视台拍摄纪录片栏目等。2022年拍摄短片《岛》入选正午阳光“光合计划”。

在小镇,每个人的脸都是生动的

我在上海长大,在北京念书,直到我30岁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城市生活有一成不变的地方,于是那年我从上海搬到了广西阳朔的一个小镇,住了一年。当时我在当地一家新开的青年旅馆做前台接待,每天看着那里的自然变化和熙熙攘攘的青年背包客。那一年,可能是我前30年来最快乐的一年,小镇是朴实的,与自然有密切关联的。

大城市是陌生人社会,每天挤在车厢里,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我害怕自己会失去感知能力,这也不怪城市,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小镇重新焕发了我的感知力,在小镇,每个人的脸都是生动的、轮廓清晰的。

内在情感的视觉化表达

今年看到山海计划“回到小镇”的主题时,我感触蛮深的。我的剧本《雀尾》源于12年前我在边境茶园做义工的一段经历,我把这段时间集中在中秋节前后,也把故事发生地换到了广东的一个茶园。之所以选择广东,是因为茶对气候的要求很高,而且气候变化时云雾的形态非常吸引我。根据这一场景和经历,我写下了《雀尾》。

戴晓璐入围2024山海计划20强项目《雀尾》概念海报

七月中旬参加山海训练营,对我来说,从2007年毕业至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到学校,与志同道合的人每天晚上围读剧本,读到深夜,我觉得非常开心。在塱头古村,也感受到了当地的蓬勃生命力。

在塱头古村及周边的驻地创作,拍摄只有一天,但从我们踏上这片田地的那一刻,拍摄其实就开始了。回到小镇不只是回到的动作,更多的是内心感受力的回归。所以,来到塱头古村后,我不断打开自己的感受力,色彩、湿度、气味、听觉等等都在脑海里酝酿。

《雀尾》与驻地创作的结合在于把内在的情感视觉化表达。在塱头古村的第三天,突然下了一场雨,把我喊醒了。我发现雨像精灵一样,它想跟我有一场对话。于是我拿起相机,拍摄雨打湿篱笆的瞬间,篱笆的树枝截眼就有点像一双眼睛看着我,我也渐渐听到了一场对话。雨过天晴,彩虹桥出现了。《雀尾》表达的就是一种连接。

短片考验每一场戏的精准度

长片有很多时间去铺成人物变化和心理转变。按我一个同学的话来说就是一把左轮手枪,长片可以打六发子弹,短片可能只有三发子弹。用六发和三发子弹击穿同一面墙壁(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区隔),显然有所不同,短片更加考验每一场戏的精准度。《雀尾》可以入选山海计划,我蛮意外的,因为它并不好做。如果你想表达的情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表达出来,片子就可能成为作者的自恋。

小镇电影推荐

电影《随风而逝》海报

最后推荐两部作品,一部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执导的电影《随风而逝》,我最近重看了一些片段,小镇的感觉非常浓郁;另一部是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执导的电影《幸福的拉扎罗》,讲述了一个比较有寓言色彩的小镇故事。

出品人:任天阳

总统筹:林海利

总监制:孙璇、胡泉、林如敏

总策划:孙朝方

品牌运营:李艳文、朱帆、蒋铮、郑华如、侯恕望

执行总监:吕楠芳

活动统筹:蔡淳淳

传播统筹:李丽、詹锡伟

采访 | 记者 詹锡伟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