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上“线”入“云”,含“智”量不断提高

B站影视 2025-02-24 15:49 1

摘要:漫步在大唐不夜城等旅游景区、文化场馆,《一梦入大唐》《消失的法老》《漫步太阳系》《环游地球80天》等数字文旅项目,构建起新的文旅场景;白鹿原影视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电影特效科技馆、山谷光影秀等火爆,推动景区向“文化+科技+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视科技旅游景区

当历史文化古城遇上现代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陕西,答案逐渐清晰。

漫步在大唐不夜城等旅游景区、文化场馆,《一梦入大唐》《消失的法老》《漫步太阳系》《环游地球80天》等数字文旅项目,构建起新的文旅场景;白鹿原影视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电影特效科技馆、山谷光影秀等火爆,推动景区向“文化+科技+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影视科技旅游景区转变……

陕西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多元的方式提高文旅行业含“智”量。

“文物从历史中‘走出来’了,‘走到’我们眼前,也‘走进’我们的心里。”2月18日,在大唐不夜城看过VR影片《兵马俑奇妙夜》的山西游客冯凌晨这样评价。

影片以兵马俑为主角,在虚拟现实、投影、全息影像等多媒体技术的加持下,观众戴上VR眼镜,就能跟随“活化”的兵马俑“驭马疾驰”,得到风从耳边吹过、水滴掉落眼前的多感官体验。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故事、沉浸式的体验,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让文物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传统的文化旅游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AR、VR、AI、5G等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虚拟场景的不断增加,文化资源上“线”入“云”,掀起文旅数字化发展浪潮。

古造字台、仓圣鸟迹书碑、《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兽……农历正月十五,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未来之瞳科学公园,游客戴上轻巧的专业头显设备站在原地,这些景象就跃然眼前。

“这是XR沉浸式体验项目。我们利用先进的空间计算技术、3D影像制作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对古造字台及周围风景进行三维重建和空间定位。游客可以‘穿越’千年,身临其境了解仓颉造字传说。这比看纸质书籍、看视频更有代入感,同时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陕西省动漫游戏行业协会理事长刘巍说。

数字技术助推文旅消费场景不断丰富,也让传统文化的热度不断升温。“我刚和‘李白’站在一起看歌舞表演了!舞台旁的栏杆就像真的一样,我忍不住伸手去扶。我还站在‘飞毯’上游览了长安城繁华的街市,听到了商贩的叫卖声,看到了街头杂耍,宛如置身其中。”2月19日,在长安云北馆三楼大千迷境XR沉浸式体验馆,市民程琪体验后难掩兴奋。

“这都是通过VR大空间技术实现的。”西安大千迷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段优优说,“VR大空间技术的特性是受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感强、参与度高。通过这一技术,游客的游戏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发了《大唐穿越记》《三星堆的召唤》《火星使命》等6款沉浸式体验类游戏,近25万名游客进行了游戏体验。

数字文旅的“智慧”不止如此——轻点鼠标便能“逛”展厅、学历史、看文物。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云展览平台虚拟展厅,展览着耀州窑、韩休墓壁画等。网友不但能“站”在甬道里,清晰看到壁画上的细节,还能根据光标的提示,“走进”实验室“亲自”体验壁画修复。

在陕西,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数超160家。景区信息从哪里找?游览多个景区该如何合理规划路线?

在年初公布的2024年全国智慧旅游解决方案名单中,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目的地旅游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入选。

“我们能根据游客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智能服务。”陕西云创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黄徽川说。从2020年8月上线至2025年2月初,“游陕西”小程序的手机注册用户数超400万人,服务点击量超1.5亿次,累计成交订单超300万笔。

今年西安城墙灯会期间,“游陕西”小程序还携手西安城墙景区制作、测试了全新的智能客服。升级后的AI智能客服,不仅能自动识别游客位置提供导览、讲解、AI衍生问答,还支持中文、英文、俄文3种语言输出,让外国游客也可以无障碍感受西安的魅力。

“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陕西省数字文旅发展推进交流相关活动中,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表示,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不断着力丰富数字文旅新产品,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推动数字文旅新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更好地用数字技术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来源:陕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