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IDAVOX ST-31-02 头戴式耳机体验 - TDS REVIEW

B站影视 2025-02-22 18:56 1

摘要:ASHIDAVOX 的名头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但是相当早的新闻节目中我们就进行过他家一些耳塞和联名产品的介绍。在去年的广州展上,ST-90 系列小头戴和 ST-31-02 大头戴第一次大规模被内地市场注意到,这令我有点意外。本篇我们先来讲 ST-31-02

ASHIDAVOX ST-31-02 Over-Ear Dynamic Headphones - TDS REVIEW

アシダボックス ST-31-02 オーバーイヤー型ダイナミックーヘッド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ASHIDAVOX ST-31-02: IV (Recommend)

这是 ASHIDAVOX 芦田 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一个产品。

ASHIDAVOX 的名头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但是相当早的新闻节目中我们就进行过他家一些耳塞和联名产品的介绍。在去年的广州展上,ST-90 系列小头戴和 ST-31-02 大头戴第一次大规模被内地市场注意到,这令我有点意外。本篇我们先来讲 ST-31-02,ST-90-07 作为小头戴系列目前的高阶型号我们也已购入,后面再谈。

作为“第一篇”,我们在引入部分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品牌。ASHIDAVOX 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甚至在 MDR-CD900 系列出现之前,ASHIDAVOX 的 ST 系列一直是日本录音棚耳机市场相当主流的型号。他们的民用音频产品业务也早于索尼的第一副耳机(DR-4A,1968 年),被国内主流认识大抵是因为坂井泉水与 ST-31 的合照……

ST-31 的形态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末期的 ST-3,虽然形态上与现在的 ST-31 有很大区别,比如采用了单头梁和现在 ST-90 系列上用的贯穿式调节杆,不过腔体基本形状以及面板上那个特别的凸起,都是相似的。今日的 ST-3,其实更像放大的 ST-90。

上世纪八十年代,ST-31 发布之后,逐渐成为了日本录音棚市场的主流型号之一,虽然马上 CD900 的时代就要到来了,ST-31 仍然在一些音乐人的工作场景中能被见到。今时今日的 ST-31-02 则并不是一个真正用于专业监听的产品,按照 ASHIDAVOX 官网的介绍,31-02 是基于 ST-31 进行欣赏用途调整之后的产物,而原始的 ST-31 单元停产后目前并没有延续的计划。所以不能简单视 ST-31-02 为 ST-31 的二代目产品,设计目标就是不一样的。两者设计趋同,声音并不一致。

ST-31-02 的包装非常简单,作为一个民用产品倒是延续了专业产品的做法,包装就是一个瓦楞纸盒,表面贴上特简单的贴纸。盒子本身倒是在轻量的基础上做得挺结实,加上就一张白底贴纸的做法,给人一种这东西怕不是 MUJI 产品的错觉。包装内配件仅有一个 3.5mm to 6.35mm 小转大转接头,带有螺纹,形态非常常规。

ST-31-02 的基本设计与 ST-31 一致,不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是只有一个黑色,除了支架螺丝和面板表面标志性的凸起以外,所有零件都做了黑化处理。做工水平只能说结实程度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很难讲精致感。

ST-31-02 的耳机腔体大比例地使用了塑料,表面做了类似于鳄鱼皮之类的纹理,但摸上去就是光面塑料的质感,好在不必怎么担心老化和保养。腔体体积比 MDR-Z1000 这类还是要稍大一些,但是比 DT770 这类全尺寸包耳头戴比起来要略小一些。Y 轴稍长的长椭圆形状也给它的佩戴贴合感上带来一些加成。耳罩则比较浅,表面是典型的蛋白皮。不过由于单元有一定的斜置角度,不必特别担心会有顶到耳廓的问题。这耳罩也没有像现在的耳机那样做什么立体剪裁,两侧的压力表现中规中矩,是压力稍大但是能够合理分散开的程度。长时间佩戴也有一点捂汗,透气性不太行。

支架为全金属,两端各自可以拉伸约 4.5cm,对于大头围用户的友好程度比较高。支架上保留了旋转结构,轴的阻尼感调得比较合适,不会产生明显的异响。头梁为比较特殊的双头梁结构,但是从图上你应该能看出来它的对称轴其实与腔体的轴线是基本重合的,如果固定这个双头梁结构的话势必会导致耳罩与耳廓形状的不符。所以 ASHIDAVOX 在双头梁与支架的连接部位也做了一定的转动结构,前后头梁片都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相对运动,一方面可以加宽接触范围来减低头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头梁结构更贴合头部。实际感受下来,ST-31-02 的头压确实很低,这点对于长时间佩戴是有好处的。

作为一个相对封闭性偏高的头戴耳机,ST-31-02 的被动隔音性能是不错的,在不会过分加大耳压的同时,能有着稍好于 7506 的被动隔音能力,对外漏音也相对偏低。表面唯一的开孔位于支架下方,腔体没有明显的气压平衡问题,但是的确在佩戴时有触发膜片咔哒声的可能。

线材材质没有标明,推测是某种无氧铜,采用双边出线但不支持换线的设计。线材本身的柔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轻度的自缠绕现象,1.5m 的长度算是兼顾家用和随身聆听场景。

单元直径 50mm,具体是什么材料的振膜也没有找到详细信息。

阻抗 26Ω,灵敏度 104dB/mW,属于低阻耳机,灵敏度不高不低。实际搭配下来,ST-31-02 在便携设备下并不会不容易出声,入门级小尾巴也能驱动至良好响度,但是要达到不错的空间表现和低频饱满度需要基本的功率供应。我个人的建议是至少从 KA15、Luna 这个级别以上的小尾巴的单端口往上开始搭配,毕竟不能平衡驱动,尽量还是选择高增益。如果要搭配力气较大的一些前端,还是应当注意细腻度,力大声粗的类型并不适合它。风格搭配方面的建议是不要搭配过暖的大力前端,会加重它的糊感。

原线单端驱动、默认耳罩,满足驱动所需功率条件。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稍有突出,弹性表现适中,下潜能力同价位表现尚可。收放速度不算快,保留了轻度的残响。氛围烘托也有轻微的晕染,但是并不浓郁。ST-31-02 的低频大体上是足量但是稍有弥散的,跟很多这价位的真正监听比起来不是那么紧实快速,有一些传统日系耳机的味道。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明显的前倾感。

中频,人声还是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会过于贴脸,口型大小有所控制。人声的质感表现略优先于线条刻画,厚度适中,线条稍软,不是直接地突出拱起。对于男女声之间的适应性相近,不会有明显的偏向。适合的声线类型是不过分厚重的类型,一些尖细的女声或许会觉得有点不够突出。ST-31-02 的人声音色稍有一些调整,听上去稍有一点偏暖,但是因为厚度不算高,并不会浓郁到一块去。喉音的位置基本准确,气声的比例适中,口水声仅有轻度的突出,耐听度是比较高的。齿音有一定的打磨,总体的通透感中规中矩,上盘会有轻度的增亮。

乐器方面,ST-31-02 对于大部分乐器是能够平衡质感和线条的。弦乐器中,小提琴、吉他、中提琴等的厚度适中,拉拨弦细节是符合千元级的应有水平的,但是不会过于突出,打磨得比较平滑圆润,抓耳程度不高。大提琴听上去形体感有点软,在空间中的比例则相对合适。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中规中矩,需要亮度的小号等听上去亮度合适。木管类的自然度表现出色,大体上是比较弥散的。乐器的泛音比较自然,量适中。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合适,Snare 收得不算快,镲片的刺激度不高。

高频的亮度适中,没有特别突出的尖峰,不会觉得刺激。极高频的延伸能力不算突出,听上去滚降是比较自然的,不算快,但是会稍早一些。

声场并不算局促,ST-31-02 呈现出的是一个横纵向距离相近,都有一定的距离。你还是很容易能够感知到空间边缘的存在,是封闭式耳机的样子。声音的“高度感”中规中矩。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中规中矩,整体感倒是没什么问题。解析能力在一两千的价位没有太多的优势,基本符合这价位的应有水平,也没有明显的“解析感”溢出。动态适中,瞬态表现中规中矩。

ST-31-02 对于大部分世纪之交到本世纪初的 J-Pop 有着不错的表现,听上去氛围和质感都有,一些早期的 RnB 以及欧美流行也可以。华语流行的受众可能听上去会觉得人声的突出程度稍有不足,近几年的欧美流行则可能会因为低频的弹性不足、线条不够硬而觉得不太带劲。布鲁斯方向的摇滚是比较合适的,偏硬摇滚方向和金属则不在它的适应范围内。J-Rock 尤其不太行,人声太靠后了。电子大类,适合一些与八九十年代流行交叉的 New Wave、Synth Pop、Disco,会有些味道。Ambient 之类也还可以,但是 House、Trance 之类以及追求速度感的类型不合适。Anisong 的表现可能会让你觉得人声的突出程度不够,耐听度倒是没问题,不必担心齿音和制作瑕疵打扰到聆听。Acoustic 大类中,爵士的表现尚可,一些现代一些的 Fusion 曲目会好一些。中小编制的器乐作品听上去相当自然,这在这价位的封闭耳机里很少见,但是追求音色准确度就算了。

ST-31-02 并不是这个价位素质最好的那一批,相较于 DT700 PRO X 和 MDR-M1 来说,它的信息量要略少一点。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海淘,毕竟国内引进的价格要略贵一些,但还并不是很夸张。ST-31-02 能够拿到 IV 级评分的原因主要在于它在这个价位相对少见的声音风格,比较自然、弥散,有日系传统的味道的同时,人声的一些特性还算准确。

此前这个价位我们推荐的或多或少都被定位成监听耳机,ST-31-02 也有监听产品线的影子,但却是明确地被 ASHIDAVOX 定位为民用产品的。它基本中性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日系耳机的音色特色,佩戴等方面做得也不错。总体上来看是这个价位比较有趣的产品,如果展会遇到了可以去试一试,在这个尺寸的头戴里也不算难搭配,只是不要真的觉得它是干活工具或者认为它的素质水平有多么优秀就是了。

KingTsui, TDS Studio.

Feb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ST-3 图片来源于 ASHIDAVOX 官网,其余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左手牵起右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