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这是深圳的BGM

B站影视 2025-02-10 08:40 3

摘要:1月19日,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举办了一场深圳原创网剧《再见十八班》的线下路演,高梵胜作为该剧原声带OST制作人,再次站在这里,用音符讲述着这座城市的青春与记忆。

1月19日,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举办了一场深圳原创网剧《再见十八班》的线下路演,高梵胜作为该剧原声带OST制作人,再次站在这里,用音符讲述着这座城市的青春与记忆。

▲2025年1月,高梵胜与《再见十八班》剧组一同回到深外参加电视剧首映礼。

10年前,高梵胜从深外毕业,这里是他音乐生涯的起点。在他的音乐里,字字不提深圳,却处处都是深圳。

据悉,《再见十八班》是深圳市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资金专项支持项目,由深圳青年导演禹岚馨执导并编剧,由龙岗本土企业深圳市梧桐计划影业有限公司与映川文化联合制作。而高梵胜为这部青春剧创作的原声带OST《再见十八班》也正式发布。此外,他的首张全创作专辑《无法成为大人的我们:戏剧音乐概念专辑》也即将面世。

高梵胜的音乐,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深圳的雨、深圳的风、深圳的树,以及那些深埋在心底的青春故事。

深外的青春 音乐的记忆

2024年,《再见十八班》在深圳取景拍摄,龙岗区实验学校、荷坳新村均是该剧的主场景之一。“我在深外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跟那部电视剧里的画面非常像。”高梵胜回忆道,剧中的故事,仿佛是他青春的镜像。篮球场上的呐喊、音乐比赛中的掌声、失落时的沉默,这些画面与他的记忆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源泉。

▲高梵胜在福田澎心录音棚录制《再见十八班》原声带OST。

高梵胜的深外生活,几乎是由音乐串联起来的。课间的木质桌椅,仿佛成了他心中的乐器;钢琴的琴键,则让他想起为同学诗词配乐的经历。高梵胜说,正是因为这些深刻的记忆,于是在创作《再见十八班》的OST时,能够与剧中的角色产生强烈的共鸣。剧中有一位名叫秦淼淼的女角色,是一名原创歌手,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却依然坚持着自己的音乐梦想。“她就像我一样,即便辛苦,也选择了坚持。”高梵胜说道。剧中的男主角也是如此,虽然有些中二、热血,但在自己认定的事情上,他会一直走下去。这些角色的故事,仿佛是高梵胜青春的另一种可能。

字字不提深圳 却处处是深圳

“我觉得音乐很有魔力,它就像一盘磁带、一条旋律,它会存留一段时间的记忆。”高梵胜这样形容音乐与记忆的关系。对于他来说,深圳的每一场雨、每一阵风,都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作为“深二代”,高梵胜对深圳的雨季有着特别的感情。“像深圳每年梅雨季时,天空经常会很阴沉,当我走在学校的操场上,天空下着小雨,那样轻松的画面,脑海里突然就会出来一首背景音乐。”高梵胜说道。

高中毕业后,高梵胜选择去美国深造音乐,2022年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2023年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获得音乐商业专业硕士学位。在洛杉矶留学期间,高梵胜与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同学重逢。两人聊着聊着,突然唱起了歌。“当时觉得好像是8年后的自己,与8年前的自己相遇了。我们两个人一起唱那首歌的时候,都觉得很感慨,觉得一切都回来了。”那一刻,仿佛他又回到了深圳,回到了那个充满青春记忆的地方。

华语音乐创作的坚持与融合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高梵胜从未忘记自己想做的是母语音乐。“其实出国的时候,对于所谓的流行音乐制作没有任何的概念。”他坦言。自己热爱音乐,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听得最多的便是中文歌曲,“这才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歌曲。”他坚定地说道。

▲2024年6月,参加短剧集《青春事》深圳首映,高梵胜(右一)与美国音乐人罗珊·西门(右二)共同创作该剧片尾曲。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初到美国时,高梵胜对美式流行音乐,尤其是嘻哈和电音十分抵触。“我觉得美式流行歌曲与中国人内敛的脾性相差太大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音乐中。于是,在读研究生期间,高梵胜积极参与美国市场的音乐制作。“可以把音乐看作是一种语言,即便美国人不懂中文歌词,但是一听曲子里有他们熟悉的细节、元素,或许他们就会觉得这首曲子有进步,制作的水平有提高。”他解释道。

因此,当《再见十八班》的导演邀请高梵胜为短剧创作片尾曲时,他正在一位美国导师的指导下学习音乐创作。“当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邀请老师说一起写这首歌,于是就有了《不散场》。”高梵胜回忆道。

然而,这首歌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第一版歌词发给导演后,很快就被否定了。“导演说完全不行,她觉得我写的歌词与她的剧没有任何关系。”后来导演也提供了她写的歌词,但这些歌词根本无法唱出来。“歌词得要唱出来,它与说话是不同的。”高梵胜解释道。

于是,高梵胜和导师在住处重新思考作词。尽管导师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她对中文歌词的创作有着独特的理解。“可能是跟中国的歌手有过深度合作,所以她懂一些中文。在创作的时候,她用英语告诉我句子,我将它翻译成了中文,再去美化、润色。而且导师还会研究哪个字唱出来好听。”高梵胜说,这种中西合璧的创作过程,对他来说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

当被问及是否有想过未来以深圳为题来作一首歌或是一张专辑时,高梵胜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他希望能够创作一首以深圳为主题的歌,但歌词里不会专门写“深圳”这两个字。“我希望,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能让人想到走在深圳的街头,伴随着风与树叶的舞步。在往后某天又听到这首歌时,能找回在深圳的记忆,仿佛身在深圳。”他说道。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生 赵又锜

来源:深圳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