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场之外,围绕滑雪运动的品牌之争已拉开序幕。多家国际户外品牌已相继推出全新滑雪系列及周边产品,而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波司登、骆驼、伯希和等服饰企业及新锐滑雪服品牌纷纷推出滑雪服新品。
本报记者 阎娜 孙吉正 成都报道
自冬季以来,滑雪运动热度持续攀升。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及哈尔滨冰雪旅游热的带动下,更多年轻人涌入雪场,滑雪服饰也因此热销。
雪场之外,围绕滑雪运动的品牌之争已拉开序幕。多家国际户外品牌已相继推出全新滑雪系列及周边产品,而本土企业也不甘落后,波司登、骆驼、伯希和等服饰企业及新锐滑雪服品牌纷纷推出滑雪服新品。
中国服装行业战略专家杨大筠向《中国经营报》表示,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多元性及成熟的本土制造业创造的高性价比优势,为国产品牌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滑雪运动的持续兴起和市场的蓬勃发展,加上本土企业对国际品牌的不断学习,国产滑雪服品牌或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国产品牌方兴未艾
“最近发现网上有很多高颜值的国产雪服售卖,用国际大牌一半的价格就可以拿下体感差不多的雪服。”滑雪爱好者晓晴说,“其实国内滑雪场的条件相较于野外条件很稳定,用不到极端高性能的雪服,因此也‘安利’身边的新手朋友可以先尝试国产品牌。”
作为舶来品,滑雪服及相关产品赛道在过去长期被技术、产品成熟的国际品牌占据。但随着本土企业和新锐品牌不断发力,国际品牌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打破。近年来,本土服饰品牌纷纷布局于此,波司登及旗下子品牌雪中飞、安踏、李宁以及专注防晒的蕉下、内衣品牌内外等也推出了滑雪服产品。
同时,国产新锐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天猫热销榜显示,销售额前十的品牌几乎都是国产新锐品牌,其中不乏价低质优的品牌,被滑雪爱好者称为“国货之光”。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从滑雪运动的参与人群来看,80%以上为非专业人士,因此催生了入门级滑雪装备的市场需求。而国产滑雪服性价比高且品质较优,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诉求。”
目前,国内外品牌在价格占位与渠道运营方面存在差异。从价格来看,国际品牌往往占据超高端、高端价格带,以始祖鸟、博格纳等为超高端代表,售价在5000元至30000元之间,以迪桑特、伯顿等为代表的高端产品价格在3000元至5000元不等。而国产品牌多数在几百元到3000元的价格区间,补足了滑雪服品类的中低端价格带空缺。
对于国内外品牌的价格差距,杨大筠认为,主要由制造成本、品牌定位和溢价以及专利三个因素导致。“国外品牌的制造成本和品牌定位更高,且拥有相关专利,导致价格上升。而国内企业品牌力尚不足,当前价格定位更具竞争力。”
“滑雪最早是贵族运动且具有休闲社交属性,因此国际品牌定位较高,经过多年沉淀发展,专业性能更成熟,因此更受专业或资深玩家青睐,加之品牌溢价高,自然价格就上去了,这也使得国际品牌的产品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张毅说。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国内外品牌在渠道运营方面也有所不同。过去国际品牌入华通常会在国内寻找代理商、经销商,近年来随着中国冰雪运动渐热,部分品牌选择将国内代理商权回收,自己组建团队运营,如伯顿、 卢西诺等品牌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独立运营中国分公司等方式加快在华步伐。此外,专业滑雪运动品牌蜘蛛、博格纳等先后在国内落地首家直营店。国产品牌中,大量新锐品牌及白牌企业仍以线上渠道为主,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引流并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渠道售卖。
在鞋服行业专家马岗看来,滑雪服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产业。国产品牌处于品牌培育期,产品本身以及产品知名度,都在上升期。而国际品牌则不同,在细分领域拥有广泛的知名度,所以两者的市场定位、价格及渠道有所不同。
专业化比拼
在业内人士看来,滑雪服不同于其他服装,对面料和工艺有极高的要求,这也是滑雪服企业实现品牌差异化和高附加值的关键。滑雪设计师张凯(化名)表示:“滑雪服是专业性门槛较高的行业,体现在防水、耐磨、透气等性能指标和剪裁工艺方面。有些产品满足了防水则可能透气性不好,各方面数据平衡对面料的要求比较高。”
在滑雪服市场,品牌之间的比拼重点在于专业化,而专业性则体现在对高性能面料的运用和创新。目前,国际高性能滑雪服面料主要包括Gore-Tex、 eVent、Dermizax等。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北面曾投入很多努力自研高端线面料,以保证在极致情况下有极致参数达标,但最终仍然无法达到Gore-Tex的能力”。由此可见,面料对于滑雪服性能的影响非同一般。
资料显示,Gore-Tex面料因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透气性能,被不少高端品牌采用。而这一面料在全球的价格居高不下,普通面料一米20元到30元,而Gore-Tex面料一米百元到千元不等。不仅如此,据户外杂志Outside,为保证口碑,戈尔公司对合作伙伴的审核极为严格。因此,只有李宁、波司登等部分国内头部企业采用此面料。
波司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波司登已与全球顶级供应商深度合作,采用Primaloft科技绒、CORDURA军用级材料、Gore-Tex防水透气面料和Pertex超轻面料等优质材料,持续提升产品性能与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于国产新锐品牌和白牌企业来说,高性能的面料代表着成本高昂,因此在面料的选用上只能选择性能相似的高科技面料。不过近年来,国产品牌也在加快自研的步伐:安踏和东华大学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安踏膜”;骆驼联合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共同研发高海拔专业级防水面料巅峰TOPEAK-TEX等。
杨大筠表示:“尽管国外品牌在面料技术和功能方面长期占据领先地位,国内面料厂商和材料创新公司已开始重视功能的研发,并加大投入力度,未来有望实现技术赶超。”
“除面料外,国内外品牌差距还在于品牌经营和管理方面。国内品牌往往以低价策略切入市场,而国外品牌则坚守高端市场,注重品牌定位和经营管理。国内品牌需要学习国外品牌在品牌经营上的先进理念和思路,摒弃短期投机心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随着在专利技术和品牌经营上的不断努力,国内滑雪服品牌有望在低端大众消费市场和高端消费市场都取得突破,实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杨大筠认为。
多重挑战待突围
尽管国内滑雪服市场方兴未艾,吸引了不少企业布局,但滑雪服消费仍受到季节和场所限制的影响。
滑雪服的主要使用场景在滑雪场,目前国内室内外滑雪场的建设速度还无法跟上冰雪消费的热度。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贾庞曾向记者透露:“一个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室外滑雪场,基本投入在1亿—2亿元。”建设一个滑雪场的投资不菲,这也使得滑雪运动及滑雪服市场很难快速井喷。
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认为,滑雪服需要专业的场地和配套,国内在这方面刚起步,滑雪服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取决于雪场的建设发展,有多少雪场以及能承载多少需求至关重要。
不过,国务院此前发布了《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及了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随着相关政策落地,未来冰雪消费及滑雪服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容。
此外,各品牌正在通过常服化设计和品类延伸等拓展消费场景及消费人群。在社交平台上,明星们将滑雪服作为日常穿搭的“雪系穿搭”成为潮流。国产品牌抓住这一趋势,纷纷主动出击,将滑雪服设计得更加日常化和潮流化,以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与功能性结合的需求。同时,各品牌也在向更多品类延伸。有滑雪服品牌的创始人在短视频平台表示:“只售卖单一的专业滑雪服饰较难覆盖成本,目前还推出了卫衣、抓绒衣等扩大消费群体。”
对此,杨大筠表示:“滑雪服品牌要在守住专业的基础上,迎合大众消费者的需要,实现常服化或潮流化。首先,要坚守产品的专业性,其次,要在大众消费市场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初创企业应优先专注主业。”
对于国产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程伟雄认为,国产企业还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在专业的运动场景、品牌推广方面,需要向国际品牌学习。要坚持品牌主张、运动信念和品牌调性。同时,品牌也要注重差异化、个性化。“国产品牌发展有两种路径,一是专注性价比,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二是发展成为生活方式品牌,专注某一个行业或品类,做深做透。”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