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年轻人还在大城市里卷生卷死,为了几千块的工资熬夜加班,一群看透了的小县城中年人,早已悄悄把“考公考编”,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头等大事。
“人到中年,在小县城里混,要么有个铁饭碗端着,心里踏实,要么就得自己折腾点啥,哪怕是摆个摊儿,也比干坐着强。”
当年轻人还在大城市里卷生卷死,为了几千块的工资熬夜加班,一群看透了的小县城中年人,早已悄悄把“考公考编”,当成了自己的人生头等大事。
考公考编,这个曾经被认为“一眼望到头”的选择,如今成了小县城里的香饽饽。
“刚开始那几年,大家都想往外跑,觉得外面的世界才精彩。谁能想到,现在大家都挤破头想回来。”
当外面的世界风起云涌,小县城却仿佛时间静止,成了中年人最后的避风港。
他们看惯了职场的尔虞我诈,也厌倦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只想求一份安稳,哪怕这份安稳,带着点一眼望到头的无奈。
中年人第一次走进公务员考试的考场,往往会被那阵仗给吓到。
“别的考试都是为了拿个证,这个考试直接决定你下半辈子。乌泱泱全是人,比你当年高考还紧张。考上了,你就是人上人,考不上,就继续在泥潭里挣扎。”
有人调侃,小县城的考公考编,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就像是医生给你开了个方子,告诉你只有这服药能治你的病,别的地方都没有。”
当大城市的白领们动辄月薪过万,小县城的工资却低得可怜。“好点的单位,一个月能给到三四千,这就算顶天了。更多的是一两千的,勉强够温饱。但你别嫌少,多少人盯着呢。”
对于小县城的中年人来说,考公考编的外表看似光鲜,内里却是最实在的“保命符”。
“有些单位,看着不起眼,但福利待遇好啊,五险一金交的足,逢年过节还有东西发。你看着工资不高,但架不住稳定啊,旱涝保收。”
最焦虑的小县城中年人,都把“考公考编”当成了救命稻草?
近些年,小县城的中年人,早已被各种“返乡创业”的故事给忽悠瘸了。但有一群“考公考编”的死忠粉,却始终不为所动。
“你真以为那些返乡创业的故事都是真的?大多数都是赔的底儿掉。能成功的,要么家里有矿,要么就是走了狗屎运。普通人回去,就是给人家当韭菜。”
如果说大城市的工作是爱马仕的专卖店,那么小县城的“铁饭碗”就是能为你遮风挡雨的老棉袄。“有人去考事业编,先是被要求做各种测试,又是心理测试,又是职业能力测试。然后根据你的情况,把你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
单位里那些不苟言笑的“老前辈”,往往都是“考公考编”的过来人。“他们不是来混日子的,而是真的把这份工作当成了事业。他们自带一种与世无争的气场,像是看破红尘的隐士。”
不仅仅是追求安稳的“老油条”,还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也会把“考公考编”当成自己的第一选择。“哪怕是乡镇的公务员,也比你在外面996强。工作体面,生活安逸,还能照顾家里。”
因为竞争激烈,小县城的中年人也不会掉以轻心,而是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最后一次机会。“就像是老黄牛犁地,一刻也不敢停歇。有些人,年年考,年年败,但还是不放弃。”
还有些中年人,为了能有个“铁饭碗”,不惜背井离乡。“有些地方的岗位,条件比较艰苦,但竞争也相对小一些。只要能考上,在哪儿干不是干呢?”
今年35岁的王姐,曾经对老公热衷于考编还颇有微词,“整天抱着本书,也不见你挣多少钱”。但自从她自己也加入了考编大军,就彻底陷进去了。“这种考试,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态和毅力。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万一考上了呢?”
当王姐尝到了“考公考编”的甜头,还会把它当成“传家宝”传给下一代。
“考上了公务员,就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看老板脸色。现在的孩子,哪吃过这种苦?让他们早点考上,也省的我们操心。当自己的孩子也有了稳定的工作,自然就能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成为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为什么小县城的老实人,都爱“考公考编”?
早在十几年前,小县城的“铁饭碗”就已经成了中年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追求。
“那时候年轻人还都想出去闯,觉得考公考编没出息。只有那些在外面碰了壁,或者家里有关系的中年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回到小县城,谋一份安稳的工作。”
“铁饭碗”就像是小县城中年人的定心丸,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有人考上之后,几十年如一日,再也没有动过跳槽的念头。
“现在的一些企业,为了吸引人才,会给你画各种大饼。比如跟你说有期权,有股权,未来能上市。但这些都是虚的,能不能兑现,谁也不知道。”
“反观‘铁饭碗’,它的好处简单直接,就是稳定,有保障。”因此对小县城的中年人而言,它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大家习惯了“铁饭碗”,还有一个原因。“只有那些把工作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才会不断地跳槽,追求更高的职位和薪水。”
“而爱‘考公考编’的人,往往不会把工作看得太重,而是更注重家庭和生活。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不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今年48岁的李哥,把它形容为最稳妥的养老保险。
“现在外面的工作,竞争太激烈了,动不动就裁员。你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说不定哪天就被优化了。而‘铁饭碗’不一样,只要你不犯大错,就能干到退休。而且退休金还高,老了也不用担心没钱花。”
有人觉得“考公考编”是一种保守的选择,但对小县城的中年人而言,这恰好是一种安全感。
“它不像私企,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变化。也不会搞各种花里胡哨的考核,更不会动不动就让你加班。只要你踏踏实实干,就不会有人找你麻烦。关注它的人群也相对稳定,以求稳怕变动的中年人为主。彼此之间不会形成攀比的风气,不会因为谁的职位更高,谁的工资更多就分个高低贵贱。”
“考公考编”的小县城中年人,已经定型了
李哥说,“考公考编”的小县城中年人,往往有着高度相似的特征。
“他们的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上,大多在体制内,或者是一些比较稳定的单位工作。人生已经进入了平台期,性格也比较沉稳。业余时间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无非就是陪陪家人,看看电视,或者在小区里溜溜弯。对生活最大的期望,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在小县城里,“铁饭碗”已经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那些中年人聚集的场合,比如单位的食堂,小区的广场,或者傍晚的公园,你会发现,大家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工作和生活。彼此之间,也能从只言片语中,判断出对方的性格,大概率是那种安于现状,不喜欢冒险的老实人。”
小县城的中年人习惯了“铁饭碗”,最终会明白,最稳定的生活不是追逐变化,而是拥抱不变。
“年轻的时候,可能会为了追求新鲜感,不断地尝试新的事物。但人到中年才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人考上了“铁饭碗”,最初还会为了证明自己,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工作上也积极主动,希望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但最终,他们会发现,这些努力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小县城里,关系比能力更重要。于是,他们便会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闲人’了。”
来源:云朵妈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