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用品出新版本了?这次女性的需求终于被看见——

B站影视 2025-02-09 10:31 3

摘要: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小美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起,伸了个懒腰,才突然想起,生理期又到了。她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走向卫生间,望着洗手台上的经期用品,陷入了沉思。相信不少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到生理期,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期用品,就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经期用品大升级!女性心声终被听见

清晨的阳光洒进房间,小美睡眼惺忪地从床上坐起,伸了个懒腰,才突然想起,生理期又到了。她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走向卫生间,望着洗手台上的经期用品,陷入了沉思。相信不少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到生理期,如何选择合适的经期用品,就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卫生巾还是卫生棉条?纠结的经期选择

在经期用品的选择上,很多女性都在卫生巾和卫生棉条之间徘徊。卫生巾,那是大多数女性最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它安安静静地贴在内裤上,为女性朋友们阻挡着 “汹涌来袭” 的经血。可这老朋友也有让人烦恼的地方,尤其是在月经量多的日子里,就算它还没吸满,经血也可能会从边缘偷偷溜走,搞得内裤上一片狼藉。而且,用了卫生巾后,总感觉下面湿乎乎的,浑身不自在。

再说说卫生棉条,这可是不少追求清爽自在的女性的心头好。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小卫士,被轻轻推进阴道中段,靠近子宫颈口的位置,刚好把经血流出的 “通道” 给堵住,直接在源头吸收经血。用了它,经期游泳、运动都不在话下,那种无感又清爽的体验,让不少女性为之着迷。可谁能想到,这看似完美的卫生棉条,也有让人崩溃的时候。

卫生棉条,看似完美的 “小卫士” 也会 “掉链子”

小美第一次使用卫生棉条的时候,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她小心翼翼地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把棉条推进去,感觉还挺顺利,心想这下可以安心度过经期了。可没过多久,她就感觉下体传来一阵粘湿的感觉,心里 “咯噔” 一下,不会是侧漏了吧?她赶紧跑去卫生间查看,果不其然,内裤上出现了血迹,而把棉条拉出来一看,三分之二居然还是干的。这可把小美搞懵了,卫生棉条不是号称超级防侧漏吗,怎么还会这样?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满心期待着卫生棉条能带来完美的经期体验,却被这突如其来的侧漏给泼了冷水。

卫生棉条侧漏,原因究竟在哪?

为什么卫生棉条会在没吸满的情况下侧漏呢?这得从它的原理说起。卫生巾在体外使用,经血流动时会产生康达效应,所以就算没饱和也容易侧漏。而卫生棉条是内置使用,位置靠近经血流出的地方,所以理论上侧漏可能性小。但实际使用中,还是会出现侧漏的情况。

一种情况是超量渗漏。比如,月经量太大,而你用的棉条容量偏小,或者放置时间太长,棉条吸收超负荷,就像一个小杯子装不下太多水,自然就溢出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棉条位置没放对。如果拉出来的棉条一面沾血另一面没有,很可能是放置太靠外,没正对着宫颈口。经血可不是单纯的液体,它是血液混合着子宫内膜和分泌物的产物,有一定黏稠度。有时候,因为经期长时间坐着、躺着,月经量过多,宫颈口狭窄,子宫形状异常等原因,经血很难排出,还会凝结成块,这些就不容易被棉条快速吸收,于是就从棉条和阴道之间的缝隙流出去了。

另外,如果棉条头部没吸收经血,底部却较多,那可能是棉条位置太往上,底部和宫颈口形成斜角,经血就从这个薄弱的地方漏出来了。要是放置太浅,下体还会有异物感,把棉条推到没感觉的位置就好;可要是推得太深,从体感上又很难判断位置是否正确,只能靠经验慢慢摸索着调整,这可真是让不少女性头疼不已。

两位女设计师,带来经期用品的大变革

就在众多女性为卫生棉条侧漏问题烦恼的时候,两位来自斯坦福的女设计师阿曼达・卡拉布雷斯(Amanda Calabrese)和格蕾塔・迈耶(Greta Meyer)站了出来。她们俩可都是运动达人,格蕾塔是曲棍球运动员,阿曼达在全国救生员锦标赛中拿过六次冠军。因为经常运动,她们对经期的不便感受更深。卫生巾又湿又黏,还得频繁更换,根本没法让人尽情运动;卫生棉条虽然好用,但侧漏问题也让人困扰。

她们在学校里发现,很多女生都有同样的烦恼。于是,她们决定自己动手,改变这一现状。她们对现有的棉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经血会不会顺着棉条上的竖直凹槽直接流到底部,来不及被吸收呢?要是把竖线改成螺旋状的,是不是就能延长经血的路径,延缓它流到底部的时间呢?

说干就干,她们找来了一位流体力学教授,一起进行实验。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结果证实,螺旋型凹槽真的可以帮助棉条更充分地吸收经血。她们为这个设计申请了专利,去年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去年年底正式开始销售。她们把产品命名为「SEQUEL」,寓意着给卫生棉条的发展写下新的续集。

卫生棉条的前世今生

其实,在现代卫生棉条诞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在尝试使用类似棉条的产品了。公元前 1500 年,古埃及的女性就把纸莎草卷成卷来使用;公元 5 世纪,希腊人用棉包裹着一小块木头塞进阴道。那时的原始棉条,成分主要是纸、植物和海绵,想想就觉得不太卫生,将携带细菌的东西放进阴道,对女性身体的影响可想而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使用的是放在体外的月经带和卫生巾。直到 1929 年,一位骨科医生 Earle Haas 发明了现代卫生棉条。他用硬纸做成圆筒纸管,包裹着棉花,中间还系着一根绳子,女性捏着纸管就能把棉条送进阴道,保证了清洁。这已经非常接近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导管式卫生棉条了,可以说棉条一诞生就几乎是完全体形态了。

不过,要是没有 Gertrude Tendrich,卫生棉条可能也不会这么快走进大众的生活。这位有野心的女商人买下了 Haas 的专利,创办了「丹碧丝(TAMPAX)」公司,最终将卫生棉条推广出去,让万千女性都享受到了棉条的便利。

1947 年,妇科医生 Judith Esser 创造了没有导管的指推式棉条,也就是现在的 O.B. 卫生棉条。至此,我们最常用的两种棉条类型都出现了,后来各式各样的棉条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挥创意。

一开始,卫生棉条的推广并不顺利。因为它需要入体使用,被视为破坏纯洁的污秽之物,遭到了教堂的反对。社会也不能接受要入体的棉条被大肆宣扬,直到 1972 年,卫生棉条的广告都被禁止在电视上播放。但由于它的便捷性,使用棉条的女性还是越来越多。

然而,随着大量使用,棉条的致命缺陷也浮现了出来。它可能导致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罕见并发症 ——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SS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平时阴道内部也有这两种细菌,但一旦大量繁殖,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就可能让人突然发烧、低血压、呕吐或腹泻、出现皮疹、肌肉痛等症状,发展迅速,还可能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和死亡。

1970 年代末,TSS 病例急剧增加,从 1979 年到 1983 年,美国疾控中心(CDC)报告了超过 2200 例与经期相关的 TSS 病例。大量病例与当时宝洁公司生产的一款高吸收棉条有关,吸收量大虽然看似方便,却会造成阴道干燥,棉条被拉出时摩擦增加,阴道内膜更容易受损产生伤口,为细菌繁殖进入血液提供了机会。使用时间过长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于是制造商们开始在外包装上提醒棉条使用时间不能超过 8 小时。

1980 年,FDA 开始将卫生棉条作为一种医疗设备进行管理,要求制造商检查棉条成分,用体外阴道微生物检测方法评估棉条安全,并且向女性强调卫生棉条的使用说明。

从那以后,我们知道了棉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把手洗干净;棉条使用时间不超过 8 小时,4 - 8 小时就要更换一次,时间太长或太短都容易在拉出时摩擦受伤;根据自己的月经量选择,量少的时候别用吸收量大的棉条,不然可能导致阴道干燥,扯出时容易受伤;卫生棉条更适合月经量较多和有特殊需求(如运动)的人,量特别少的时候可以不用棉条,或者棉条和卫生巾交替使用;非月经期不要使用棉条。

现在的卫生棉条都经过了严格审核,只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用,出现 TSS 的可能性很小,已经能安全地为女性带来舒适和自在。但女性仍然有一些担忧,比如棉条露在体外的棉绳可能会在小便时被打湿,担心棉絮残留等等,还有就是能否将棉条设计得更容易推到正确位置,更有效地避免侧漏,同时降低使用门槛。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热点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