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硬核”归为的背后与未来

B站影视 2025-02-08 22:35 2

摘要:可以说,距离五年前,此刻的华为已经走出了“极限生存”的挑战,凭借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盘古大模型等“硬核”技术的突破重新走到了市场引领者的位置。这所有成绩的背后,是华为在经历了外部限制与荣耀出售等挑战后,依然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复苏能力。

蛇年节后开工首日,华为交出了亮眼的2024年成绩单。

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华为董事长梁华透露,2024年华为全年销售收入突破8600亿元人民币,‍‍‍‍‍‍‍重回外部限制前的水平。

而在移动终端层面,Canalys 最新数据显示,华为2024年第四季度最新市场份额为17%,回到第一位置,出货量同比增长 24%。

可以说,距离五年前,此刻的华为已经走出了“极限生存”的挑战,凭借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盘古大模型等“硬核”技术的突破重新走到了市场引领者的位置。这所有成绩的背后,是华为在经历了外部限制与荣耀出售等挑战后,依然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复苏能力。

强势回归:技术驱动全面爆发

2024年,华为手机及全品类产品迎来了全面爆发的一年。尽管过去几年华为经历了重重挑战,但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不懈的创新精神,华为不仅在手机市场成功逆袭复苏,还在PC、平板、穿戴、音频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科技行业的焦点。

从市场数据来看,华为的表现堪称亮眼,三大调研机构都给出了一致的评价。根据BCI数据,2024年,华为以18.3%的销售份额稳居中国手机市场榜首。同样,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销量同比下降3.2%,华为却逆势而上,以18.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销量同比增长15.5%。IDC数据则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约为2.86亿台,华为出货量同比增幅最高,达到50.1%。

在手机市场强势回归的背后,离不开华为在技术研发上的持续高额投入。Wind数据显示,2020-2023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始终处于高位,2024年预计再创新高,达到1823亿元。

这些投入让华为在芯片、通信、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例如,面对2019年以来全方位的外部限制挑战,华为在2023年成功推出华为Mate 60系列,一经上市便引发轰动,不仅突破了芯片供应问题,还是以隐藏5G的“彩蛋”让遥遥领先的口号风靡全年。此外,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也体现在Mate 70系列和Mate X6系列上,全新升级的灵犀通信技术和全球首发的卫星寻呼功能,确保了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能保持稳定连接。

在2024年,华为推出的多款旗舰手机凭借独特的核心卖点和卓越性能,也成为其市场份额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以华为Pura 70系列为例,其先锋设计语言和风向标造型,打破了传统手机外观的同质化,吸引了大量追求时尚的消费者。而华为Mate 70系列则被誉为“史上最强大的Mate”,外观工艺设计将星光饰钉与金丝锦纤工艺巧妙融合,营造出触摸的层次感与视觉的华贵感。首发高亮钛玄武机身,为手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屏障。在性能方面,华为 Mate 70 系列实现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得益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和新一代麒麟 9020 芯片的加持,整机性能提升了 40%,系统操作流畅度提升了 39%,并引入了 5G-A 网络速率,打造出一款自研完全体的旗舰手机。HarmonyOS NEXT——纯血鸿蒙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五大升级原生体验:原生精致、原生互联、原生智能、原生安全以及原生流畅,助推华为 Mate 70 系列成为史上最强大的 Mate 系列手机。

面对外部复杂的挑战,华为在过去几年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和创新精神为其赢得了时间窗口。许多用户选择华为产品,不仅因为其卓越的性能,更因为他们认同华为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力量。

事实上,除了手机业务,华为在PC轻薄本、平板、穿戴(智能手表)、音频(TWS)等领域也表现优异。根据GfK数据,2024年12月,华为在这些品类的销量份额均排名第一。在PC领域,华为轻薄本凭借便携设计、强大性能和长续航能力,成为移动办公的理想选择;在平板领域,高分辨率屏幕和鸿蒙系统的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影音娱乐体验;在穿戴和音频领域,华为智能手表和耳机凭借时尚设计、丰富功能和高品质音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硬核”复苏:技术底座构建超强未来

2019年,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华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芯片断供、谷歌服务禁用,重重压力之下,华为没有选择屈服,而是以“硬核突围”的姿态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构建起国产化技术底座。

华为在去年以超过8600亿元的销售收入创下历史第二高收入,同比增长约22%,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华为在技术硬核实力上的持续积累与创新突破,尤其是在芯片、操作系统、智能汽车和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发力。其中,手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车BU)和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线上均取得了显著突破。

以手机为例,在2024 年,华为手机凭借 “Mate 70 系列”“Pura 70 系列” 等一众旗舰机型,于 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实现了32% 的同比增长。

其中,麒麟9020 芯片的强大算力、红枫影像系统的卓越成像能力以及纯血鸿蒙系统的流畅体验等一系列自研技术的运用,全方位重塑了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麒麟 9020 芯片代表了国产芯片的最高水平,这标志着麒麟芯片已经进入正常的迭代周期,重回常态化发展。未来,华为还将推出麒麟 9030、9040 等新一代芯片,继续进行迭代升级。芯片的自给自足和完全自主可控,不受他人牵制,这也成为了华为高端手机业务反击的关键。

某种程度上,麒麟芯片的成熟不仅解决了生产供应问题,更在性能、功耗和AI算力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Pura 70系列、Mate 70系列以及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更是覆盖了4000元至20000元全价位段,精准匹配了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在折叠屏技术领域的突破,再次证明了华为过硬的技术硬核实力。2024年,华为推出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凭借创新的铰链设计和屏幕技术,成为折叠屏市场的标杆产品。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华为以35%的全球出货量份额登顶折叠屏市场第一,超越三星(23%)。这一成就不仅体现了华为在硬件创新上的领先地位,更展现了其在高端市场定义未来的能力。

在生态建设方面,华为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鸿蒙系统5.0版本正式上线,用户数突破150万,开发者数量达到720万,设备接入量超过10亿,成功打破了移动操作系统长期被两大系统垄断的格局。通过“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华为将手机、PC、平板、穿戴、音频等设备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智能生活解决方案。例如,智能手表监测睡眠数据并同步至手机,车载系统自动规划最佳路线,手机控制智能家电等,这些场景化的体验让华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根据最新的数据,HarmonyOS NEXT 的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已超过2万个,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慧生态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全场景使用体验,增强了用户对华为生态的粘性。

此外,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2024年快速发展,成为驱动华为收入增长的另一大引擎。华为通过自研的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电驱动系统,为车企提供全栈式技术支持。其中,华为ADS 2.0智能驾驶系统凭借高精度地图和AI算法,实现了接近L4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成为行业标杆。此外,华为与多家车企合作推出的智能汽车产品,如问界M9、阿维塔12等,均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销量表现。

从麒麟芯片到鸿蒙生态,从智能汽车到折叠屏技术,华为正在以创新定义未来,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未来拼什么?AI与生态的双重竞逐

麒麟芯片、鸿蒙操作系统、盘古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构建起华为坚硬的技术底座。而通过国产替代与国际合作双轨并行,华为逐步恢复芯片供应能力。2025年,麒麟处理器下放至千元机市场,以“性能+5.5G”优势冲击中低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用户基盘。

“中国市场仍有10亿台手机保有量,这意味着仍有大周期下的换机机会。”IDC中国区副总裁王吉平表示,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预计达2.89亿部,同比增长1.6%。

但不论是寻求结构性增长还是新市场,最核心的依然还是产品。若从手机技术发展角度看,当前最大的一个变量显然是AI。

过去一年,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也在牵手更多的大模型公司在国内外推动AI战略的落地,甚至不惜投入重金将AI部署至操作系统层,重构手机底层软硬件系统。其中,合作方不乏国内外的AI巨头,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以及谷歌、Meta和微软。

而在DeepSeek热潮席卷全球之际,华为也在AI 领域也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2025 年 2 月,华为正式宣布小艺助手接入国产顶尖大模型 DeepSeek-R1,用户如今只需通过鸿蒙 NEXT 系统中的小艺 APP,即可便捷调用 DeepSeek,轻松实现代码生成、数学推理、多模态交互等复杂任务,小艺的逻辑处理能力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为用户带来了更为智能、高效的交互体验。

此次采用“插件式接入” 的方式,巧妙地保留了自研盘古大模型在华为AI 战略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充分借助 DeepSeek 的开源优势,华为快速提升了 AI 体验,在保障自身技术自主性的同时,实现了与外部优质资源的高效协同。

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的变化只是华为夯实技术实力的一个缩影。

过去几年,华为始终将研发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长期保持着高额的研发投入。仅在2024 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就高达415.88 亿元,同比增长 13.8% ,全年研发投入预计超 1600 亿元。持续且高强度的投入,让华为在 5G、AI、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从技术封锁下的“极限生存”,到AI生态的全球竞逐,华为的复苏不仅是产品的胜利,更是中国科技产业链自主创新的缩影。2025年,随着鸿蒙生态的成熟以及与各项自研技术的深度融合,华为能否在“智能终端3.0时代”再次定义规则?答案或许就在下一次技术浪潮的浪尖之上。

来源:第一财经

相关推荐